第701章 殿内议事
作者:平行针   锦衣卫:本想摆烂被迫成神探最新章节     
    披甲上殿,恰恰说明他这么做的决心。
    要知道,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即便是武将上朝也应该身穿朝服,而不是身穿甲胄。
    一般身穿战甲上殿,都代表着此人请战的决心。
    此人,正是现任大吴四军大元帅,薛城。
    并且,也是古千杭的得意门生,实力达到半步二品的顶尖强者。
    薛城一出列,立马有着数名身穿朝服的武将出来,一同跪在殿前,嘴中齐呼。
    “陛下,臣等请战。”
    铭献帝好不容易把在大殿之中口吐芬芳的文臣们压制住,这些武将又立马跳出来了。
    铭献帝心中也是感觉一阵阵的心累。
    此时,朝堂之上。
    请战的官员占到了七成。
    而另外三成则认为此次寒灾大吴也会大受影响,如果这时候还要挥师北上,必定劳民伤财。
    一旦不能短时间内结束这场征战的话,大吴也会被逼入险境之中。
    而到现在,朝会已经开了一个时辰,就是两边在这争论此事。
    这件事情上。
    就算铭献帝是一国之君,也得征求文武百官的意见,不能独断专行。
    但是谁能得到,铭献帝亦或者那几位朝堂大佬的支持,那胜算将会大大提升。
    而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朝廷官员的辩论赛。
    而他们的辩论就是希望得到古千杭、庆国仲、沈朝几位朝堂大佬的支持。
    但是,从朝会开始至今,这几人始终闭口不谈。
    其中庆国仲,更是闭眼假寐起来。
    如果不是他的身形未有丝毫晃动,别人还以为他站着入睡了。
    武力方面,庆国仲可能平平无奇。
    但是在治国兵法一道,他却是大齐的执牛耳者。
    而另外两人,也只是静静看着眼前的一切,不发表任何意见。
    而当薛城站出来的时候,场中百官顿时精神一震。
    第一个真正的大佬站了出来,那也彻底进入正题之上。
    之前的那些人再如何争辩,也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真正做出决定的是坐在龙椅上的那位。
    以及那几位手握重权之人的决策。
    而手握四军军权的薛城,就是其中一人。
    闻声,庆国仲睁开假寐的双眼,古千杭、沈朝两人的注意力也放在了皇帝的身上。
    而铭献帝的目光先在薛城的身上停留了一瞬,随后目光落在宰相庆国仲的身上。
    “都起来说话吧,跪着作甚。”
    听到铭献帝的话,众人纷纷起身,等待铭献帝的后续。
    高坐龙椅之上的铭献帝,目光再次落在庆国仲的身上。
    “丞相大人,你对发兵攻打大齐是何看法?”
    闻言。
    庆国仲出列,对着铭献帝行了一礼。
    “陛下,微臣觉得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听到庆国仲的话,铭献帝正了正坐姿。
    “爱卿详细说来。”
    庆国仲中气十足道:“天下大灾,大吴并不能独善其身,每每出兵讨伐,都是劳民伤财之事。”
    “国库财政本就吃紧,而各郡县为防止灾民无钱过冬,也是暂缓征收赋税,这让国库更加吃紧。”
    说到这里,庆国仲顿了顿接着说道。
    “臣以为,如果执意发兵北上的话,一旦陷入持久战,臣怕会耗光国库银两。”
    听到庆国仲的话,原本主张不出兵的保守派,立马精神一振。
    丞相庆国仲能站在他们这边,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事。
    主张保守的众官员交换了一个眼神。
    掌管大吴财政的户部尚书立马出列,对着铭献帝行礼道。
    “陛下,宰相大人所言极是,这些时日灾情愈发严重,赈灾之事也一直在进行,国库银钱本就吃紧,实在不适合在此时起战事。”
    听到庆国仲与那户部尚书的话铭献帝不自觉的的点了点头。
    看着铭献帝这副神情,薛城顿时眉头皱起。
    只见,一名身穿朝服官员出列对着铭献帝行了一礼。
    出列之人,乃是当朝兵部尚书。
    “对于户部尚书的话,臣有不同意见。”
    过了片刻,没有听到铭献帝表现出不悦的表现,兵部尚书继续说道。
    “近些年来,我大吴士卒已经久未征战,士卒们需要一场战争来重振雄风,大吴百姓也需要一场大胜来鼓舞民心。”
    说到这里,在场的官员都忍不住点了点头。
    有的时候,精神食粮也很重要。
    片刻之后,声音渐渐低下来。
    “至于那些食不果腹的灾民,我们大了征召入伍,以工代赈,一方面可以解决灾民吃饭的问题,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军饷的压力。”
    此话一出,在场官员不顾场合的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
    “好办法啊,这样一来,能解决眼下的两难境地。”
    “此计甚妙,如此一来,这样一来只要大齐被攻陷,我大吴便可一统大陆,足以傲视群雄,完成前所未有之壮举。”
    “以工代赈之法还真是一个前所未有之妙计,不知是哪个大人所提出,大事已成,必定名垂千古。”
    “此等前所未有之好事,也不知道会由哪位将军领兵,日后可是能够入庙供后人膜拜。”
    相比较而言,保守派的官员的脸色却有些难看起来。
    他们也没想到,主战派能想出以工代赈的说法。
    毕竟以前大吴日子过的富足,出兵打仗的时候,后勤补给虽然也是临时招募,但都有军饷可以拿。
    即便有着一些天灾人祸,那朝廷在赈灾上也是做的极好,并不会出现吃不上的情况。
    只不过在这些年间,大吴的底层胥吏之中出现了不少害虫。
    虽然权力不大,但危害极强。
    他们做的,又都是些为祸乡里的事情,而碍于身份的原因,百姓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这样一来,导致底层百姓也没什么积蓄。
    当这次寒灾一到来,弊病就显现出来。
    普通百姓家里因为没有什么余钱,导致不能买足够多的粮食、煤炭、棉服来过冬。
    这才导致户部要从国库之中,拨出大量银子来赈灾。
    而受灾最严重,灾民最多的地方恰恰就是北方诸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