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商议通商
作者:红黑色的风   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最新章节     
    “陛下,臣这次是为两国通商而来,为表诚意,我大魏皇帝特命臣送来金珠十箱、上等毛皮百张,另有玉器十件,请陛下笑纳。”
    刘义隆很满意建宁王的态度,不卑不亢,不愧是魏国宗室重臣。
    刘义隆道:“朕就收下了,赐座。”
    “谢陛下。”
    等拓跋崇坐下,刘义隆道:“建宁王,此次来我大宋所为何事?”
    拓跋崇道:“启禀陛下,臣此来奉我大魏皇帝之命前来与陛下商议恢复通商。”
    刘义隆道:“哦,朕记得,是你那位大魏皇帝下令商人不许进我大宋经商,如今怎么却求起朕来了。”
    拓跋崇心里难受,当初拓跋晃为和宋国开战,下令商人不许前往宋国,以防粮食进入宋国,并且严令,一旦发现有人向宋国运送粮食,以谋反论处。
    从那时起,两国通商就断绝了,因此,很多魏国商人还在魏国闹过事,毕竟他们手中有着大量宋国纸币,一旦不能去宋国经商,他们手中的支持就是废纸一样。
    然而随着两国开战,那些商人也老实了一段时间,毕竟双方交战,在去宋国经商,和找死没有什么区别,毕竟商人逐利,命没了,赚再多钱也没有用。
    拓跋崇道:“陛下,此一时彼一时,臣此次可是带着诚意前来,希望陛下可以允许恢复两国通商。”
    王昙首道:“建宁王殿下,通商可以,但是有些事情还是要说明白,魏国屡次出尔反尔,以后通商,可别怪我大宋没提醒过。”
    拓跋崇当然明白,魏国商人以后在大宋没有了以往的优惠,拓跋崇心里十分愤怒,他知道,宋国的货物成本并不高,就拿纸张为例,简直是暴利,哪怕以宋国给魏国的最低价格,宋国也是赚就十几倍。
    而宋国市场上的纸张并不只有一种,有一种并不十分白,甚至有些发黄的纸张非常便宜,这是提供给一些百姓读书写字用的,所以并不像那些贵族世家们用的那样好。
    虽然魏国有了纸张的制作方法,但是他们现在只能制造出来一种纸张。
    拓跋崇无奈道:“陛下,我大魏皇帝陛下只希望可以恢复两国通商,其他条件,请陛下尽管提出来。”
    这次魏国确实把姿态放的很低,如今魏国迫切需要宋国货物,所以,拓跋崇无论如何必须促成两国恢复通商。
    刘义隆不打算直接同意,于是道:“通商之事朕并不反对,至于细节,就由户部和商会与你商谈吧。”
    拓跋崇也知道,这是最好的结果了,不论如何,已经算是进了一步。
    而且拓跋崇听出来了,刘义隆并不反对通商,毕竟拓跋崇明白,宋国货物对魏国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尤其细盐,在魏国高层已经普及,所以,一旦没了宋国供应,一时间还真的难以适应。
    毕竟吃过细盐,那种苦涩的粗盐谁还愿意吃啊。
    散朝之后,拓跋崇返回驿馆,这次使团不仅是来商谈恢复通商,还要此谈成之后购买大量细盐回去,只不过他们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供应宗室。
    同时,拓跋晃还交代了,希望宋国不会再将细盐卖给普通商人,而由朝廷负责,因此,拓跋晃特意建立了司盐局,由宗室成员全权负责,绝对不允许那些贵族染指。
    没办法,盐的利润太大,而且魏国是不会让普通百姓吃上细盐的,虽然宋国百姓可以吃到细盐,但是宋国可以产出细盐,价格当然要低很多。
    哪怕魏国以很低的价格从宋国购买细盐,魏国也会高价出售,而这个价格,也只有富人才可以买得起。
    “殿下,今日我们去商会看了,盐的价格和以往没有变化,以此推测,宋国细盐的供应很稳定。”
    宋国之所以有稳定的细盐供应,原因很简单,宋国现在有十处盐井,处在宋国各地,也就是说,除了相州,其他地方基本不用从其他地方调盐,尤其关中,凉州和夏州都有盐池。
    这里的盐就是后来和赵宋对峙的西夏产的青白盐,经过加工成为细盐。
    拓跋崇得知宋国细盐并不缺乏,而且供应稳定,这就意味着,可以想办法从那些盐池拿到细盐的提炼方法,然而他也知道,盐池是宋国重中之重,必然重兵把守,而且盐池周围都有无人区,以防有人贩卖私盐。
    宋国严格控制,私盐绝对不允许出现,在宋国贩卖私盐也赚不到多少钱,还要担着极大的风险,毕竟,《宋律》规定,贩私盐者,杖责五十,发配远地,并不得赦免。
    意思很简单,贩卖私盐,要被杖责五十,然后发配,就算有大赦天下,都不能赦免贩卖私盐者。
    盐是宋国最重要的日常用品,所以控制极为严格,而且,价格由朝廷规定,不允许私自提高或者降低价格。
    这些对于拓跋崇来说都可以借鉴,很快,其他人陆续回来,将宋国已经有关律法都弄清楚了,虽然魏国也控制粗盐的贩卖,但是那并不掌握在朝廷手中,掌握在少部分贵族和世家手中,如今细盐,拓跋晃不会再让那些人染指。
    至于那些人手中的粗盐,就让他们自己头疼去吧。
    第二日,在商会的会客厅,拓跋崇和余澋还有黄金会面,商议通商事宜。
    刘义隆不反对,也就是说可以商讨具体细节。
    余澋作为户部尚书,态度十分强硬,只答应对魏国商人开放洛阳和长安两处,至于邺城,只收魏国货物换纸币,并不对魏国开放交易。
    没办法,拓跋崇只能同意,随后,黄金开始说起价格问题,很明确,魏国不会得到任何优惠。
    拓跋崇没有异议,随后,拓跋崇提出,希望宋国在细盐方面只和魏国朝廷对接。
    余澋很爽快的答应了,原因很简单,魏国朝廷控制细盐,肯定会引起贵族不满,就让他们互相伤害吧,反正卖给谁不是卖。
    最后,余澋和黄金呈上奏章,刘义隆批示,宋魏两国恢复了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