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主簿停了筷子,一副嫌弃衙差不开窍的表情,低声道,“你都这般想,更何况那些受了她恩惠的百姓,这一县的百姓,如今只怕心里都将这位余姑娘当成活菩萨了。她不图利,图的是名望、民心,这玩意儿有时候可比钱财有用多了。”
衙差仍是一知半解,他给吴主簿倒了一杯酒,疑惑道,“可这位余姑娘的出身不就是一个长奎乡下的一个村姑,她要名望和民心做什么?”
吴主簿饮了一口酒,老神在在的道,“她一个女人要名望和民心自是没什么用,这就要看她背后的那位了,她买田雇工安置了咱们长奎一县的难民,等日后传扬出去,这功劳是要记在顾小侯爷头上的,安南侯府要民心那用处可就大了去了,再往下的话可就说不得了。”
衙差闻言心中一凛,不敢再与吴主簿讨论这个话题,两人用了饭,回了院子。
余娇听伙计说吴主簿用完了饭,与余茯苓从后宅去了前院,吩咐伙计沏了一壶茶水。
一直忙到天色将暗,仍有十多人还在排队,伙计们点了灯笼挂在门廊下,又在桌案旁放了两盏灯烛。
“吴主簿,不若你先回去,等明日我将余下的田契和雇工契送去衙门。”余娇有些过意不去的道。
吴主簿忙笑着道,“不妨事,就剩这十余人,也要不了多长时间,我陪着余姑娘一同将事儿办妥,省的您再往衙门跑了。”
半个时辰后,最后一人签了雇工契,领着卖田的银子和口粮离去,余娇与吴主簿道谢,“今日有劳您这般辛苦,这点酒钱是我的心意。”
余娇递与吴主簿二两碎银,吴主簿推辞道,“余姑娘客气了,这都是我该做的,您买田又雇百姓做工,是给我们沚淓县雪中送炭,实该我们感谢您才是。”
余娇浅笑着道,“吴主簿客气了,我和阿姐都是女子,不便再留您用饭,只当是我请您和这位来帮忙的衙差小哥吃酒了。”
吴主簿这才收下了银子,领着衙差,告辞离去。
余娇整理好田契和雇工契,与余茯苓回了后院,将契纸放在箱笼里,她和余茯苓去了灶房做饭。
“阿姐,田地的事已经落定,我明日想回长奎。”余娇一边择菜,一边出声道。
余茯苓淘着米,笑道,“你出来也有不少日子,是该回家一趟,小弟心里想是念得紧呢!”
余娇笑了笑,她也想他了。
一想到余启蛰写的那封信,余娇不免有些心热,想回去见余启蛰的念头愈发强烈。
“也不知那杨小姐走了没。”余茯苓窥着余娇的脸色,小心叮嘱道,“你若回去,也别因这个跟小弟置气,他守礼的很,与在青州时一般,对杨小姐冷淡的很,我前次回家,未曾见他怎么搭理搭理杨小姐。”
余娇抬头看向余茯苓,笑着说道,“我没这么小心眼,我信他的。”
听出余娇话里的信任和坚定,余茯苓放下心来,也笑道,“从前我不了解小弟,说了许多让你误会的话,如今看你俩这般,我方知启蛰心里真有人是个什么模样。”
余茯苓指的是她从前说余启蛰喜欢陈柔的那些话,事实上余启蛰待陈柔从来都是疏远有礼,所谓的喜欢和般配,不过是那时候她心里觉得陈柔是村里最好看的姑娘,与自家小弟最登对罢了。
余娇微微一笑,她并未介怀过余茯苓从前那些话,约莫是因那时候还未喜欢上余启蛰,说来‘喜欢’二字,甚是奇妙,根本由不得自己控制。
将米煮上,余茯苓去了灶下烧火,余娇将菜下锅,道,“粮铺这边离不开人,阿姐你此趟不能随我一起回去,得留下盯着铺子。”
粮铺的伙计都是粗人,识字不多,账册不能乱,得留下一人收钱记账。
余茯苓一口应道,“好,不过你这次回去,祖父那边怕是不好搪塞了,前次我诓骗他,你给一大户人家的夫人看诊,时日一长,祖父心里总会起疑的。”
“无妨,只说是这边又有人求诊便可。”余娇对此觉得无所谓,余儒海那人只要见了银子,便是有疑心也不会再多过问的。
两人不多时做好了饭,给前院的伙计送了一份,余娇和余茯苓回了房里用饭。
吃过晚饭,余娇在桌案旁坐下,拿出田契细细计算了一番,今日总共买下了一百三十二亩薄田,三百九十五亩肥田,花了一千八百两银子。
她买田其实有些冒进,因粮价压得低,若儋州那批粮也以七钱一石,那这批粮的赚头并不多。
余娇拿起纸笔,准备给顾韫去封信,先借用他些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