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梁国好女婿
作者:奔跑的车厘子   穿进书里搞基建最新章节     
    “合计十三万七千零二十三。”
    刘宗瞪着眼睛,手指都在抖,人口对于一个国家实在是太重要了。
    刘宗从投靠了小皇帝之后就一直觉得自己做的明智,早先焦和雅说他傻,他承认自己是傻,所以才会找个老大带着混,你们都是聪明人,夫人也是聪明人,可你们都没有发现小皇帝是在藏拙不是吗?
    如今看来傻人有傻福了,这可是功绩啊,足以写进史册的功绩啊,试问这千百年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获得这么多人口的帝王有几位。
    他刘宗真是跟对人了,小皇帝带着梁国起飞了啊。
    往大了说,这可是民心啊。
    刘宗猛地站起,对着梁诗行了一礼,一个大礼。
    “臣,户部尚书刘宗,恭喜陛下。”
    “哈哈哈,爱卿,这里面可是有你们不少的功劳啊,多亏了你们的辅佐啊。”
    梁诗也很高兴,最好蜀国都空了才好呢。而且钢厂只要建造起来,是最缺人的。
    “刘爱卿,依你之见,这个钢厂要谁去管理好呢?”
    梁诗是真的发愁,这地方一般人她不放心,给放心的人,那也忙不过来。
    刘宗私心比较想让那个状元郎去。
    但这三州合并后,那可是一个一个刺史级别的了,从三品的官,那小子现在才六品这不是起飞了吗?
    他刘宗可没那么好心,而且小皇帝那么喜欢肯定也舍不得去那么 远。
    看小皇帝那个样子估计是准备让那小子以后接焦和雅的班了。
    他眼珠子转了转,给梁诗提出了一个人选。
    “臣觉得,可以让臣的岳父去。”
    梁诗:???你的岳父?
    “啊,爱卿的岳父是?”梁诗没有反应过来。
    “陛下,老臣的岳父是淮州刺史冯茂德。”
    见梁诗似乎不认识,刘宗还特意解释了一番。
    “陛下,臣是举贤不避亲,臣的岳父,年年的功绩可都是上品,而且是绝对的有能力,早年先皇可是想把臣的岳父调入临安的,臣这里还有一个好消息,还未来得及告诉陛下。”
    “微臣的岳父,在淮州实验了稻麦轮作,已经成功了。”
    梁诗:???
    “刘大人,你有这事你怎么不早说啊!”梁诗简直服气了,这刘宗以往连个屁憋住都困难的人,亏他能憋的住这消息。
    刘宗也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他那哪是憋住了没说啊。
    “早先岳父是准备收获了再告诉陛下的,前段时间和臣说了,臣给忙忘了。”
    梁诗不了解这个淮州刺史,从没听过他的名字,也没见过他上过折子啊。
    这个大人的存在感好低啊。无奈梁诗只好先找了个借口,打发了刘宗。
    “让朕想想,明天给你答案。”
    实际上,梁诗在刘宗走后,立马就去找到了赵河,他是先皇的随侍内监,对于许多的大臣事情都是了解的。
    但这冯茂德也是让赵河想了一番。
    “陛下,奴才对这位大人有点印象,依稀记得好像是不爱说话,对,我想起来了,就是不爱说话,功绩确实一直都不错,早先先皇是想把他调到临安的,但是这位冯大人,他害怕跟人打交道。又一次回京参加宴席,有人找他敬酒还紧张的晕倒了。”
    梁诗:???
    “然后先皇觉得这冯大人能力还是不错的,就没有难为他,一直让他在淮州,早年就是淮州的知府,后来升成了刺史还是待在淮州。”
    赵河见梁诗满脸的怀疑,以为梁诗不相信自己,特意举例。
    “陛下,您还别不相信,这个事情京中很多人都知道的,这冯大人娶的夫人就是焦丞相的姑姑,这不就因为不爱和人打交道,只娶了一位夫人,平时哪里都不去,下值了就回家,最多还会去地里忙活忙活。”
    “他能琢磨出稻麦轮作也不奇怪。”
    我瞧,这是古代的社恐吗?梁诗觉得这一大家子有意思极了。刘宗是怎么会想到把自己的社恐老丈人给推荐出来的呢?
    梁国好女婿实锤了。
    但不得不说焦和雅这个姑姑真会找夫婿,古代估计也只有这种人会只娶一个老婆了吧。
    又再翻了翻,宫中往日的官史,确实是个有能力的。
    第二日梁诗便传了圣旨,让冯茂德去了丰州,任丰州刺史,还让他找个稻麦轮作学习好的,给推广开来。
    这个事一宣布下去,还真没几个人关注稻麦轮作。注意力全放在冯茂德身上了。
    这冯茂德做了十几年的淮州刺史,为什么,还不是不愿意挪地方吗?见个生人都要哆嗦半日。
    也就是先皇是个好脾气的,能容忍住,要不这种人能当官?
    焦和雅一猜就知道这是谁出的馊主意,下朝后拉着刘宗往角落里一蹲,就开口问道:“刘宗,是不是你出的主意?”
    刘宗一脸正色,目光直视,毫不心虚的说道:“不是我。”
    “真的不是你?”焦和雅有些不信,小皇帝总不能无缘无故注意到了姑父吧。
    “真是奇了怪了。”焦和雅最后还是没有怀疑刘宗话里的真实性,疑惑的走了。
    刘宗跟在后面,甩了甩还有些疼的胳膊肘。
    昨日。
    刘宗欢欢喜喜的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书房里正写着文章的冯桂敏。
    “???你说什么?”冯桂敏惊讶的手中的墨都滴到了宣纸上。这消息实在是太震撼了。
    “你不知道我爹,认生吗?”
    “岳母大人不是说那里呆腻了……”刘宗见夫人反应如此之大,有些心虚了起来,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
    “你怎么不和我商量商量啊。”
    见夫人有些生气了,刘宗急忙补救:“那里是要建立一个工厂的,岳父过去了,也不用和什么人打交道,就在办公室里管理管理就好了。”
    “况且,那里山清水秀,岳父不是喜欢种地弄些花花草草吗?合合适。”
    但说什么也没有用,胳膊还是被夫人掐了几下。
    今早临出门,才被夫人给安排过,如果堂哥问起来,别承认。
    刘宗老老实实的点头了。
    使臣团也到了梁国境内了。
    卓关已经是第三次到汉州了,每一次的感觉都不一样,每次的汉州也变得不一样了。
    马车在道路上行驶着,忽然有人上前通报道。
    “丞相大人,前面有人拦住了,说路不能走,要换道。”
    马车的帘子掀开,露出一张骨节分明的手,一看就是长期握着笔杆子的人,食指和中指间还有这茧,但却丝毫不影响美感,冲这这只手,不禁让人好奇起背后的主人是何模样。
    “打听是因为什么了吗?”
    清雅淡漠的声音从马车里传出,透着一股子的疏离之意。
    “回丞相,拦路的说是梁国修路的。”
    一只黑色的靴子先踏出了马车,随着帘子的彻底掀开,面冠如玉,五官棱角分明,一身黑袍衬得男人更是英俊了几分。
    这正是老熟人,卓关。
    “修路?让队伍停下,我去看看。”
    梁国拦路的是个穿着麻衣的年轻人,见马车上下来人也是先礼貌道歉:“不好意思各位,这个方向正在修路,你们可以退回去,看你们的队伍应该是使团吧,路边有一个牌子指着可以去临安的另一条路。你们刚刚应该是没注意。”
    “听你的谈吐,读过书吧,是临安人吗?”卓关问道。
    “这位大人,在下刘鸿信,家父户部尚书刘宗。”刘鸿信自我介绍道。
    使臣团里已经有人惊呼出声,尚书之子,竟然也会跑出来修路?
    卓关忽然觉得原本的就很有意思的行程更有意思了。
    手下派去的人也查看了修路的情况,便没有再多纠缠,双方客套了几句,便退回走了另一条路。
    使团里大大小小的官员几十人,都在讨论着梁国的这个奇怪的现象。
    如果放在蜀国,怎么会有官宦子弟跑出来做这种事情。
    卓关默默地听着他们讨论,面上没有表情,可手中的书本却没有再翻动过。
    左手的扳指不停的转动着,暴露了他的心绪。
    梁国这个国家变得不一样了。
    可是蜀国还是那样,更加可笑的是外面那群人还看不到这件事背后代表的意义。
    卓关昂起头,闭上了眼睛,不自觉的深呼吸了一下。
    再次睁开眼后,嘴角扬起一抹莫名的笑,重新拿起小桌上的书本。
    蜀国完蛋了也挺有意思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