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作者:天香瞳   镇北王最新章节     
    “教育模式?”
    赵南星神色微沉,陷入思绪中。
    “通过不同层级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成为一个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关宁开口道:“本质就是扩大教育范围,做到教育普及,形成具体的制度!”
    赵南星恍然大悟。
    “这就是您在江州曾跟臣说过的打破教育垄断。”
    “是。”
    就如同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一样,在这个时代,知识也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门阀世家,权贵富人。
    他们有充足的资源,并已建立出一套成熟的培育体系。
    像一些世家贵族,他们自己就建立了私学,府学书院等地,依旧是这些后辈子弟居多。
    关宁曾去的国子监就是这样,他自身就出自镇北王府最熟悉不过。
    赵南星内心震动,他知道这就是从根源上解决。
    回过神来,便开口道:“这想要实现恐怕并不容易啊。”
    他这是委婉的说法,实际上很难很难。
    寒门为什么难出人才?
    还不是因为家穷。
    没有钱能上的起学。
    就算重新建立教育模式,依旧改变不了这个本质问题。
    赵南星开口道:“如果是这样,现行的教育会推翻,就需要重新建立您说的这小学,中学,大学等学堂,这花费会很大,且也不是那些穷苦人家能够负担的起的,可能最终依旧是那些门阀世家受益。”
    “所以这就需要朝廷出资拨款来完成!”
    关宁开口道:“将实行六年义务教育,小学三年,初中三年,这六年读书学习是免费的,由国家负担。”
    “在国家经济发展后,还要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这……”
    听到此。
    赵南星再次心惊。
    国家建学,再由国家负担费用,供养读书。
    “如果是这样,那国家的财政压力会很大。”
    赵南星是一州主官,自然知道现在国家的情况。
    实际上还很穷苦。
    跟梁国打了两年仗,拖住了发展进程,也让国家更穷苦。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关宁沉声道:“朕要做到真正的有教无类,入学读书不再以家世衡量,而是人人都有机会。”
    “能学多少,能走多远,就看自己本事了。”
    听到此言。
    赵南星跪在地上。
    “陛下凌霄之志实在令臣敬佩万分,请受臣一拜。”
    他这是发自内心的。
    “朕这也是为了国家。”
    短期来看,投入巨大,以现在国家的情况来看还很勉强,但长远来看,意义重大。
    毕竟人才是根本。
    有更多的人才,才能让国家快速发展。
    关宁开口道:“朕跟你说这么多,是让你做好准备,你还要兼任教务署主官,主管教务事宜。”
    “这是涉及一项全国性的重大改革,你的担子很重。”
    他发现赵南星能跟上他的想法,属于志同道合的人。
    “是。”
    赵南星镇重应声。
    能参与并主管这么重大的变革,是他的荣幸,他要见证历史了。
    不对,应该是要改变历史了。
    “首要做的事情就是编制教材,朕先给你个方向,你先考虑着。”
    “编制教材?”
    赵南星又是一愣,他惊疑道:“您是准备连所学内容也要改了,彻底摒弃儒家学说么?”
    他知道陛下对这方面印象不好,总是把腐儒挂在嘴边。
    “不摒弃,朕也从来没有觉得儒家学说有什么不好。”
    关宁开口道:“诗书礼仪,依旧是基础,但比重要降低了,并不是朕摒弃,而是这方面的学说并不能满足朕的需要。”
    他是要生产力更进一步的发展,需要的是专业的文化学识,而不是之乎者也。
    最关键的是,它束缚了人的思想,束缚了人的创造力。
    关宁开口道:“我们应该学习更有用的知识,人文地理,自然历史,明算,明法等具有专业性,对社会发展有用的知识。”
    “要开发出人的创造力,而不是把时间都浪费在那些无用的学说上。”
    关宁尽量说的言简意赅,让赵南星能够听得明白。
    毕竟这种变革,比改变传统教育更大。
    因为这是把原有的学习内容都改变了。
    那可是几百年遗留下来的传统。
    这对赵南星的触动也很大,他本身就是儒学出身。
    关宁再次强调道:“并非是把原有的学说摒弃,只是将之作为基础项,就比如在科举中所考核的明字一项,需要考生通篇背诵那些繁文,你觉得有用吗?”
    “其实是没用的,而这些条条框框,反而是把人束缚住了,大大限制了人才的产出,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赵南星还在思绪中。
    良久他才是开口道:“暂且抛开利弊不谈,如何让人接受是一个问题。”
    “这传统遗留可不容易改变。”
    “读书是为了什么?”
    关宁问出了一个问题。
    赵南星直接回答道:“学而优则仕。”
    他恍然大悟。
    “您是准备把这内容用于科考中?”
    “对。”
    强迫着人改变原有思维,还不如让他自主的去改变。
    如果把新学作为考取功名的内容,他们便会自主的去学习改变。
    因为对他们有用。
    “陛下看来早已有准备。”
    赵南星开口道:“臣还有一个问题,学习新内容同样也需要老师教授,可按您所说,这么大的变革,很多老学究都教授不了。”
    这是一个先后的问题。
    “国学在元武初年就开始教授新学了,这三年来,已经培养出一批可以教授的人才,虽然不多,但也可以摆开架子。”
    国学就是原来的国子监更改而来。
    关宁下了大功夫改变其原有不良风气,并寻思想活泛学子教授新学。
    他的目标是把国学打造成第一学府,成为学风的风向标。
    看着赵南星略微沉重的表情,关宁知道今天对他的触动也很大。
    “这项变革绝对不是一朝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完善,但总是要去做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关宁沉声道:“国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养,才能得以接续,繁杂,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