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桢以为当他宣出后,会立即引起狂潮,义捐者如蝗虫蜂蛹……
古往今来,爵位封地,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受人追捧,是所有人的毕生追求,毕竟是改变阶层。
在大宁是如此,在梁国也是如此。
大约任何一个国家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太祖建国分封功臣,世宗削藩,之后的皇帝都会做同样一件事……削藩斩贵!
梁武中兴,便是如此。
朱桢心想,他施以分封之策,应是正应了这些人的追求。
在这之前,他聚势要权贵财富,那可是要命!
现在要你的财,还给你爵位封地,你难道不该感受到皇恩浩荡吗?
可事实是没有,一个都没有!
转眼间,已经半个月过去,要说地方上还没得到消息可以理解,可汴京城早已传开,为何还是没有动静?
宣政殿,朱桢召来了户部尚书申泰。
“近日可有人寻你义捐?”
“回禀陛下,暂时还没有。”
朱桢皱眉问道:“为何会如此?”
申泰顿了顿,他觉得还是应该让这位深居宫中的陛下知道缘由。
梁国跟大宁本就情势不同。
“陛下分封是要让这些人去偏远或是跟大宁交接之地,可义捐数额又定的极高,义捐之后,财富尽无,又如何经营封地?”
申泰开口道:“这就是缘由所在。”
他其实说的还不够直接。
若是以前,自然会争相义捐,可现今这般情势,刚得了封地,怕是要不了多久又归属大宁,最终财物两空……
朱桢皱起了眉头。
申泰又开口道:“陛下分封多在不平之地,怕是没有人会愿意去……”
“你愿意去吗?”
申泰微微一怔。
“臣为大梁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他说的干脆利落。
朱桢这才平复了眉头,虽然这话不真,但听得舒坦。
“朕……定的门槛真的高吗?”
“高!”
申泰开口道:“是让他们去不安之地,他们自然是心有顾虑。”
“不去那些地方,朕难道让他们享福吗?”
“所以才没有会义捐。”
申泰开口道:“臣以为既是让这些人去发展地方,应当是给予些宽松激励之策,您让他们组建私军,是为抵御敌军,可无钱无粮,走怎能做这些事情?”
朱桢陷入沉思。
他觉得也有些道理。
施以分封之策的初衷,是让这些人发展地方,甚至他还给了组建私军的权利。
朝廷力有不逮,便放权给一些人,让他们自由发展。
这大约也是元武帝的想法。
可实际情况又有不同,为了得到爵位封地,义捐散尽家财,空有封地又能如何?
申泰见朱桢犹豫,便又接着道:“而今大宁皇帝也在拉拢我朝权贵势要,我们跟大宁的战争,已转变为拉锯战,为得人心,朝廷应采取宽松之策……”
他说的很隐晦,到他相信朱桢能听出来。
简单说就是,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这根本就不可能。
朱桢眉头深皱起来。
听这么一说,他倒是也有所反省,毕竟之前自己做的有些过,这帮人心有惧意,也实属正常。
“若没有义捐,朕何故分封?”
朱桢开口道:“莫非要朕无故分封吗?”
“无故分封自然也是不行。”
申泰开口道:“臣倒是有一个想法,不知可行不可行?”
“爱卿直言。”
他即位后,新提新任了几个重臣,也算是他的最初班底,也颇为信任。
“暂时不收其义捐,可些定立协议……”
申泰开口道:“如义捐五十万两可得伯爵,这个钱先不给朝廷,可逐年缴纳,也就是放宽期限,头年不给,第二年上缴十万,第二年二十万,第三年四十万……”
“若到时限无法缴纳,收回爵位封地,哪怕是直接论罪惩处……这大约就是对赌,是权贵势要富家大族跟朝廷的对赌。”
“既有激励,朝廷也不受损失……”
不愧是户部尚书,果然是很有想法。
朱桢陷入思绪。
“你的意思是原本五十万两,分年付清,要比原本的五十两要多?”
“是。”
申泰开口道:“这样被封贵族便有余钱发展封地,征募士兵,组建私军,才能守土保家,度过初期艰难,且也能让人们看到陛下的诚意……”
“良策!”
过了片刻,朱桢吐出两个字。
朱桢一清二楚,因之前拱卫司的清查,令人闻风丧胆,对他这个皇帝也极不信任。
现今分封,头年不收义捐,之后补上,自然没有人会拒绝……
广撒网,多捞鱼。
这就是他的目的!
朝廷力有不逮,地方官府也无从下手,把地封出,或能寻出转机!
良策!
朱桢很是满意,这是在效仿关宁后的进一步完善。
如此实施,他不相信还会没有人!
ps:老铁们,明天见,感谢大家送出的为爱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