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映红了半边天,严宽立于寨内箭塔之上,望着这肆虐的火光,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抹难以言喻的痛惜。麾下副将悄然靠近,低声进言:“将军,局势已不可为,我等需速做决断,留得有用之身,以待东山再起。”
闻言,严宽的神色微微一缓,嘴角不经意间勾起一抹淡笑,那笑容中既有对副将机智的赞许,也藏着几分老将特有的沉稳与深邃。他心中暗道:“还是这小子机灵,很会给本将找台阶,回去定然要好好赏赐。”但面上,严宽依旧保持着那份凝重,仿佛正经历着巨大的内心挣扎。
只见严宽缓缓转身,面向麾下将士,声音沉稳而有力:“诸位袍泽,此番出征,非我等不勇,实乃天时不利,地势所困。然,我严宽在此立誓,吾等之忠诚,绝不因一时之败而有所动摇。吾等虽退,却非畏惧,乃是为了更长远之计,为了将来能更猛烈地反击,驱除汉军、守护家乡,更是为了给公爷报仇!”
说到此处,严宽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李副将所言极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意已决,大军即刻连夜收拾装备、物品,明日卯时初,我们暂且后撤,回师巢州,征兵备战,以待来日再战!”
言罢,严宽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将士的脸庞。随后,他轻叹一声,语气中多了几分无奈:“此去虽非我愿,但为大局计,不得不为。望诸位随我共克时艰,他日定能卷土重来,一雪前耻!”
众将士被严宽一番话语说的热血澎湃,激动无比。
紧接着,严宽下令全军行动,同时指派信使连夜出发,快马加鞭前往资丘,与在那里剿匪剿了两年半,却是越剿匪越多的朱将军取得联系,相约共同商讨出兵时间,誓要在此后的战役中,携手并肩,共复失地,重振军威。
……
次日清晨,天边初露曙光,战场之上,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仍弥漫着淡淡的火药味与血腥气。汉将王彦章立于高坡之上,身披铠甲,目光如炬,凝视着远方齐军营地那突如其来的慌乱景象。只见齐军士兵匆匆收拾行装,战马嘶鸣,旗帜纷乱,显然是在进行一场急促的撤退。
见此情景,王彦章哈哈大笑,那笑声中充满了对敌军的深深嘲讽,“哈哈哈……,咳咳,真是胆小。”
笑声渐止,王彦章迅速收敛神色,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此刻并非松懈之时。随即,他沉声下令,命麾下将士小心谨慎,保持隐蔽,尾随齐军之后,务必探清其真实动向,以防有诈。
随着命令的下达,汉军精锐悄无声息地分散开来,穿梭于林间小道,紧紧咬住齐军的尾巴,却又不露丝毫行迹。王彦章则亲自率领一队亲兵,于高处远眺,时刻关注着战局的变化。
时间缓缓流逝,直至日头高悬,齐军的身影终于消失在河岸之畔,只见他们纷纷登船,船帆渐张,向着对岸疾驰而去。王彦章见状,心中大石落地,他知道,齐军已彻底放弃了对这片土地的争夺,选择了撤退。
“来人,快去禀报将军,言说此地军情!要快!”言毕,王彦章立刻派遣一名心腹快马前往主营,向自家主将李玄贞禀报这一喜讯。
那兵卒手持令旗,风驰电掣般穿梭于林间,到达主营后,他跪倒在地,高声禀报道:“启禀将军,齐军严宽所部已尽数上船,正渡河折返,王将军特命我来此报捷!”
“好!接下来就可以落下这最后一棋了,李三信,你该如何接招?”李玄贞闻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暗自说着。
李玄贞随即派人与李休传书,决定开始执行约定的计划。
“传令”,整个营帐内瞬间肃静,所有将校的目光都聚焦于这位运筹帷幄的主帅身上。
“即刻起,全军整备,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凯旋’而归。”李玄贞环视众人,沉声道:“右翊卫的勇士们,以胜利者的姿态,展现给南江城的齐军看,让他们误以为我们已重创敌军,正满载战果归来。
咳,都给老子演的像一些,那个老子天下第一的嚣张劲都要演出来!”
随着命令的下达,营中迅速行动起来,号角声、马蹄声、兵器碰撞声交织成一片。右翊卫的军卒们虽疲惫不堪,但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真的刚从战场上凯旋。众军卒在虎啸营那些‘技术指导’们的帮助下刻意装扮成经过激战的样子,脸上涂满了尘土与血污,衣衫褴褛,却个个挺胸抬头,步伐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与豪迈。
而那些被“俘虏”的“齐军兵卒”,则是这场戏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或是故作哀嚎,声音中夹杂着几分不甘与绝望;或是破口大骂,怒斥汉军的无耻行径,演技之逼真,足以以假乱真。
被用长枪挑着的“严”字将旗与残破的齐军战旗在风中摇曳,更添了几分悲壮与惨烈。
……
“弟兄们,打起精神,马上到了!给老子嚣张起来!”
“诺!将军,您就瞧好吧!”
……
当李玄贞率领的部队缓缓逼近南江城时,李休早已在城外等候多时。
为了保证‘演出效果’,李休亲自出营,率领精锐部队,以最高规格的礼仪迎接“凯旋”的将士们。
“战歌起!奏乐!”
锣鼓声声,震耳欲聋;鞭炮齐鸣,火光冲天,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城外的喧嚣与光亮已足以吸引所有人的注意。
南江城的齐军守军见状,无不震惊失色,他们透过城墙的缝隙,目睹了这一幕,心中不禁生出了几分慌乱与疑虑。
他们首先看到的是那面被长枪高高挑起的“严”字将旗,残破不堪。紧接着,是那一队队趾高气昂的汉军士兵,他们或骑马,或步行,虽然个个灰头土脸,衣衫不整,但那份从骨子里散发出的胜利者的姿态,却是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住的。
最令人瞩目的是那些被俘的“齐军兵卒”,他们被汉军士兵押送在队伍之中,有的低垂着头,满脸沮丧;有的则高声怒骂,试图挣脱束缚,但终究只是徒劳。
这一幕,让城墙上的齐军守军感到一阵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