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花钱后就要找机会赚回来
作者:福寿安康   论皇帝重生后的修养守则最新章节     
    伴着北风而来的冬日暖阳也是冷的。
    朱维桢回乾清宫批了兵部给王瑞和威武将军次子议四品明威将军和广威将军的折子。
    又让兴安去晓谕内务府,因为边关战事,万寿节一切从简,开过大朝会,受了群臣恭贺便罢。
    朱维桢真的是被前世打持久拖延战给耗的穷怕了,之前抄家的得来了一些银钱,现如今投到拨给靖怀郡的粮草和军需里,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前两日的抚州封赏,户部都开始动家底了。
    朱维桢仔细算了算,明年开年第一件大事就是要在抚州建设抗敌的营寨、堡垒,还有设立镇县官府衙门、盘点人口土地,为了尽快通过同化使抚州百姓归心,除了要减免税收,鼓励大周其他州府百姓定居抚州也是必要手段。
    朱维桢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齐顺、林喜,还有王瑞的信件上都写了,宝石城城墙低矮,不如西梁占据的那一半铂番城城墙高大,不适合守城。
    抚州设州之后,这城墙修筑就不能落下。朱维桢握了握拳头,大周国威赫赫,城墙能压上西梁一头就绝不能比他们低半寸。
    除此之外还有京营练兵事宜,京营护卫京师,如今外头正战乱呢,边关开战一来,又陆陆续续从京营调了一万人马出去,剩下的战力真的很让人怀疑。
    朱维桢看了兵部、吏部和户部呈上来的折子,拿笔写下明年关于抚州和京营的计划。
    等条目都列好了,便听陈福说都察院左都御史求见。
    “请总宪进来。”朱维桢随手翻开了手上的折子,见其中内容竟是泾州巡按御史刘书奏请修建明德祠。
    “又是建生祠!”朱维桢不悦皱眉道。
    因为民间信仰颇多,自古以来,便有给身负大功德之人立碑建祠,使其得民间香火供奉,早日成仙,庇护为其供奉香火的百姓。
    这本是民间行为,官府的态度一向是不鼓励也不禁止的。
    可自从太宗皇帝给救驾而亡的第一代广安郡王建了忠义祠之后,这种事便在朝廷臣工之间光明正大的流行起来了。
    那些为自己先祖建祠尚且可以理解,但他们之后竟又开始为朝中党派魁首、宫里内宦大总管建起了生祠。还争相选用风水宝地,即使侵占民田民墓,拆毁民房民舍,也在所不惜。
    先帝在位时,临清府为了建祠,拆毁民舍达万余间。还有吹鼓什么‘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言语。
    他们为的也不过是生前做官,死后还想着攒些香火,若不能成仙成神,在地府谋个一差半职,那也要有个功德祠被百姓香火日日供奉着。
    真可谓是,生前去世后都要收割百姓的供养。
    先帝瞧着他们做官不为民,却只为身后事的样子,抽着典型狠狠地处罚了几个,才杀住了这股歪风邪气。
    可现在他们又拿这个试探起了自己。
    朱维桢在刘书的名字上按了按,心里冷哼一声。
    父皇虽是处置了几个冥顽不灵的,可是总有人相信这样能让自己功德圆满。
    若是他们自己私下里当做家庙,自己花钱买地建了也就罢了,这正儿八经的折子递上来,难不成还想让户部替他们出一笔?
    朝廷还在打仗,哪哪都要花钱,皇帝还想让他们掏一笔呢……
    朱维桢突然抬头看向刚进殿的左都御史,把手里的奏章递给了他。
    待左都御史看完,方才语气平淡的说道:“先帝明令禁止过的事,偏偏有人再犯,抗旨不遵,论律该抄家……”
    瞧着左都御史紧皱的眉头,朱维桢尚有兴致命陈福给他看茶看座,只是再此同时,又吩咐兴安道:“去寻拱卫司副指挥使来。”
    “都察院同拱卫司一起,详查违逆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