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朝廷的言官们和各级官员,上书言事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人事安排呀、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啊,还有廉政勤政等等,徽宗总是能从善如流,从不拒人于千里之外。
正是因为这样,朝野上下兴起了一片提意见建议的热潮,但是事态的发展,却有点儿令徽宗没有料到。渐渐的各方所提意见建议,把矛头又集中到了两惇和其余党的身上,主要是关于赞成或者反对神宗和哲宗变革两种观点上。这两种观点的争执和斗争一直持续到了年底。
而这些措词温和而又说理精辟的奏章,深深打动了徽宗,既让他深深的思考, 又推着他作出新的决断,以终止这种无休无止的争论,把心思集中到国家建设上,于是他就在十月底让杨光华起草了一道诏书,表明自己对元丰元佑两党之争的态度,以平息朝野上下的争论。
诏书说:“朕对于军国大政,以及用人标准没有元丰元佑的区分。斟酌某项举措是否可行,办法是否妥善,只看是否合乎时宜,辨别忠奸、用舍进退,只看是否合乎情理,如果能使政事稳妥无失、人才各得其所,天下就太平了。无偏无党,正直是与,清静无为,顾大局识大体,使天下得到休养生息,以成就朕躬继志述事之美,岂非一件好事?如果曲解别人、心存偏见,妄自更改已有法规,扰乱政治,伤害国家利益,不但为朕所不容,而且也为天下公论所不许,朕必与国人共同唾弃之。”
这一道诏书,可以说是徽宗在位期间所下的最有分量也最有价值的诏书。杨光华起草这道诏书的时候,心里非常明白,像徽宗这样的人,一时心血来潮、激情澎湃、信誓旦旦,其实过不了多久,热情一退他的玩心和花心就会复发,这是任谁都控制不了、也管不了的。他经过跟徽宗相处这半年多的时间,已经对徽宗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他已经看到了徽宗与当年的李煜是何其的相似啊,甚至在很多方面徽宗比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
徽宗一直想着要改年号,改个什么年号呢?受朝野上下提出的意见建议启发,徽宗就跟杨光华说,朝廷从神宗先帝以来,大臣和全国士子们一直因为变法和反对变法争执不休,弄得朝堂上,乌烟瘴气,既影响朝廷的正常运转,也影响朝廷和官员们的形象,更影响官员们的积极性,所以我就想以后不要再争执。那么想问题、做事情以什么为标准呢?就以是不是有利于国家发展、有利于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既不要看是哪个党哪个派,也不要看提出的问题是变法还是反对变法。我想就以这个为核心目标起个年号。
杨光华一听,愣神凝思一会儿,才说,“皇上,您是不是想叫,建中靖国?这是取太平和平、和谐相处,团结一心,共同建国的意思吧?”
徽宗马上拍掌说“哎,对,我正是这个想法,就这样定了!”
于是从徽宗登基的次年一月一日起,年号由元符改成了建中靖国。
转眼间,杨光华已经来到徽宗的身边半年多了,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杨光华得以近距离观察和研究徽宗。可以说徽宗与他已经是深交和神交。杨光华通过研究发现,虽然徽宗想的很好,也下决心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把大宋江山打造的更加牢固,更加强大,可是明眼人都能明白,像徽宗这样喜欢玩儿的皇帝,这些事都是他心血来潮的时候做的,等激情一退,就又会回到原点,甚至会后撤。不管是因为年轻,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徽宗做皇帝,一直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思路和治国方略,基本上是想到什么做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并且耳根子很软,极容易成为墙头草。作为曾经的帝王,杨光华很明白,这样当皇帝是不可能成就大事业的,也不能行稳致远。
这半年多时间,杨光华看到了徽宗多方面跟当年的李煜相同,比如喜欢写诗作词,喜欢书法绘画,喜欢音乐和玉石雕刻,并且都有很高的成就。再就是喜欢女人。徽宗自从当皇帝以来,每个月都要从民间选来一批十五岁到十八岁的处女,原来是杨震,现在由梁思成负责。徽宗自己除了王皇后,还有郑贵妃和刘贵妃。这两个贵妃原本是向太后的丫环,当时的端王爷每次到太后宫里请安,都要多看几眼这两个丫环,太后看出了端倪,就送给了他,当皇上以后就都封为贵妃,王皇后则被长期冷落一旁,很早就去世了。徽宗精力充沛,性欲尤强,除了皇后和两个贵妃,每周都要到后宫选一个处女,既为了玩乐发泄,也为了采阴补阳。这一点儿即使当年的李煜也无法跟徽宗相比。玩乐方面,徽宗不仅喜欢踢球,喜欢放风筝,喜欢骑马射箭,还养了几十只孔雀、信鸽等珍禽和狮子、豹子、弥猴等异兽,总之他的爱好和兴趣之广泛多样,前无古人,当世无双。作为有过帝王经历的他,杨光华深知,尽管徽宗聪明过人,但精力和心思都在艺术和玩乐上,这样的皇帝,如何能治理好国家?
要说的第二点,就是杨光华对自己的身份,现在已经驾轻就熟,把控得非常到位。不管是回到家里,还是在朝廷,他都是以本真的杨光华出现,但是他脑子里清晰地刻着李煜这两个字。所以他只要一跟徽宗在一块儿,他马上就想到自己是李煜。
由于长期跟徽宗相处,他也动摇过犹豫过。他曾经想,报仇不报仇的就算了吧,这个徽宗皇帝对自己真的是不错。比亲兄弟还要亲。可是一想到南唐江山被宋朝灭亡,无数官民惨遭涂炭;自己被宋太宗逼着喝下牵机药酒那种不堪回首的痛苦状,宋太宗又霸占并逼死了他最最钟爱的小周后,而今天徽宗能够有这样好的条件,有一重要原因就是南唐的贡献。如果当年他不被毒杀,他可是九五之尊,享受的是皇上的待遇,而今虽然倍受宠爱和信任,虽然地位已经不次于宰相,可毕竟是臣,是靠奴仆一样,唯唯诺诺谨慎小心呕心沥血换来的。一想到这些,他就怒火中烧,有时甚至想冲上去扑倒这个赵光义的嫡系重孙,瞬间致他于死命,为自己、为南唐的千万父老报仇雪恨。他有这个机会和条件,也有这个能力。可是他也清楚,倘若他真的这么做,他也会死无葬身之地,这样不但拖累毁掉杨光华一个无辜的生命,他还会受到上天的严厉惩罚,永远做孤魂野鬼,甚至会拖累爷爷和爹的魂灵也被玉帝惩罚;同时,大宋再立一个新的皇帝,大宋还是那个大宋,南唐的仇还能报得了?他很清楚,要为南唐复仇,为自己雪恨,仅杀死一个皇帝并不能达成目的,而必须灭掉这个王朝,必须清除全部国家机器。正因此,每当他有那种冲动的时候,就拼命地克制,有时竟能咬破舌头,以压制和平息内心的冲天怒火。
徽宗出生的时候,神宗曾经专门到秘书观查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看到李煜的人物端庄清秀一脸福相,喃喃的说:“这孩子会不会就是李后主的转世呢?”
随着渐渐的长大,二人不但长相酷似,爱好也极其相似,并且赵佶的爱好要比李煜多得多,玩心也比李煜重得多。
其实,杨光华自己清楚,徽宗就是徽宗,李煜就是李煜,李煜没有转世为宋徽宗,而是成为了今天的杨光华。巧的是,本真的杨光华跟徽宗长相酷似,这恰恰也是徽宗喜欢杨光华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光华明白,必须忍辱负重,在徽宗的身边待下去,成为徽宗离不开的左膀右臂;不管谁当宰相,这个秘书是无人能替代的,只有这样,自己的最终目标才能够实现。。
现在阻挡他前行的章惇已经被清理掉,并且获得了朝野一致的高度赞同,徽宗也觉得自己是做了一件旷古大事。就连向太后都觉得他推荐上来的这个儿子有气魄、有胆识、有能力、有水平,将来一定能把大宋朝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在经历了半年多的时间之后,杨光华审视自己在朝廷的所作所为,感觉到自己已经锻炼得老练成熟坚定了。现在杨光华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转过年来就已经二十虚岁,不管在朝中还是民间,都到了成亲的年龄,应该成亲了。但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他现在对女人却提不起兴趣,他所想最多的就是怎么才能实现为南唐、为自己报仇雪恨。可是作为本真的杨光华,为他成亲的事,母亲已经催过无数次,特别是他的当了这么大的官之后,家里提亲的人简直就跟赶集的差不多,经常前脚走了,后脚就来了,当然一律都被他推掉了。可是王诜提过的那个郑国公主,从王诜第一次提,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小半年的时间,也许是被皇上和太后训斥过几次,也许是因为杨光华的身份特殊,王诜对此事没有再提起过,那么这一次王诜去杭州回来,第一位的任务当然是要向徽宗汇报蔡京的情况;但他会不会再提郑国公主的事呢?如果提怎么办?对此,杨光华心里的确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