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大婚的次日,杨光华望着蔡攸和朱缅离开了垂拱殿,就走到皇上龙案前,向皇上汇报庆典的准备情况。
徽宗对高俅的婚礼可谓特别满意,所以自从高俅的婚礼之后,徽宗就一直处于情绪亢奋状态。但是杨光华很清楚,真正令徽宗亢奋的应该是登基三周年的大型庆典活动。在高俅的婚礼之前,杨光华就已经就庆典作出了全面系统的安排。虽然皇上说的是,庆典由杨光华和蔡京两人共同负责,但杨光华为能够体现徽宗的思想,特别是根据徽宗追求创新、喜欢出奇这两大特点,决定围绕大型庆典举行六个“一”系列活动,这就是:一次大型展览,一出大戏,一台歌舞表演,一次书画大赛,一次新创诗词朗诵比赛,一次军事大比武。
考虑到高俅婚礼,这六大活动虽然有的已经铺开,但是并没向徽宗作具体详细的汇报。直到现在,杨光华才觉得汇报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向徽宗作系统全面的汇报。
徽宗一听杨光华说,要搞六个“一”系列活动,就有点发愣。虽然,之前杨光华曾经说起过,要搞歌舞和书画比赛,还有军事大比武,但其他活动并没提过,也没有具体的安排方案。因此,听着听着,徽宗简直就目瞪口呆了。心里想,这个杨光华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东西呀?
看来,这个杨光华他不仅是大宋第一才子,而且是一个奇才,超才嘛。
这个跟自己朝夕相处的大才子,展示出来的才华,已经足以让徽宗相信史上传说的那些,什么周瑜三十二岁大都督,诸葛亮二十七岁隆中对,绝非史学家的演绎。
可是,要是把周瑜和诸葛亮放在杨光华的面前,他们也应该汗颜吧?毕竟杨光华才刚过二十岁。这么一个超才,让他赵佶遇上了,并且招到了身边,成为了自己的股肱大臣。自己与这个超才的缘分,是自己想起来就倍感欣慰和自豪的事。他深信自己这双帝王的眼睛,也应该是史上罕见的,要不怎么能发现并看准了杨光华的?自己有了杨光华的辅佐和加持,何愁大宋勃兴、江山稳固、国家富强,自己成为圣君明主呢?他看着站在自己对面、侃侃而谈的这位俊郎帅男,充满了欣赏和满意。
徽宗一边听着一边想着,等杨光华汇报完了,他又微眯着眼想了一会儿,才说:“光华呢,你设想的这些项目、组织的这些活动都特别地好啊,我非常满意,也特别高兴!你尽管放开手脚干,同时也要注意调动蔡京他们的力量,一根铁,再怎么好能又打出几根钉?只你一个人上下地忙,会累坏的。再说当领导嘛,就要讲点方法,讲点艺术,要善于借力。别忘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啊。何况你还有自己的业务和工作,我这里事情也很多,你还有皇城司那边刚刚顺过来,后续还要继续抓好,把皇城司打造成真正的王牌衙门。”
杨光华说道:“回皇上,我会把皇上的旨意牢牢记住,好好运用,认真落实。这六个“一”工程,已经策划好了,只等您委任每一项活动的负责人了。只要这事都明确了,他们就可以在各自的领域内开始忙碌了。”
徽宗听到这句话,突然探过身子,指着杨光华问道:“噢?那,书画大赛、新创诗词朗诵大会,还有歌舞表演都是谁为首组织啊?”
杨光华回道:“书画比赛嘛,自然是由王诜王院长为首组织。但是评委呢,我想,皇上是不是您做一个评委主任,让宰相和王院长呢,作为评委的副主任。因为,不论书法、还是画画,您要不做主任,没人有这个资格,也没人敢。”
在光华说着这话的时候,徽宗的脸上清晰地现出得意和自豪的神色。徽宗想了一下说:“哦,好,这个我喜欢。不过呢,我这个主任可是不干活的哈。”
杨光华说:“那是自然,怎么能让皇上亲自去干呢?你就挂个衔,目的呢,是让人们看到皇上亲自当评委的主任,大家会格外重视。歌舞表演和庆典大戏呢,都由太常卿刘飞鸿负责曲目选调、组织排练及曲目评选等工作,并担任评委主任;诗词大会嘛,我想这个评委主任呀,我本来想还是要皇上您再辛苦一下,因为当朝的诗人词人,没有谁能够超过您,你要不挂这个帅,就没人敢当评委主任。可我又觉得,您是皇上,无论如何不能累着您,所以征稿等工作我已经有人选了,可就是这评委主任,一直没拿定主意。”
徽宗笑了笑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嘛,比我强的有啊。皇上也不一定是什么都最好吧?啊?”
其实,杨光华并不想让皇上再担任新创诗词的评委主任。皇上就是皇上,皇上本身就是至高无上了,还有谁能超过呀?他原本是想让周邦彦做诗词大会的总评委主任,可是皇上的诗词写的也好呀,并且皇上自认为,放眼大宋朝,他绝对是诗词界的扛把子,谁能超过他呢?所以杨光华就想先礼让一下徽宗,且听徽宗怎么说,再按徽宗的意思办。那样,徽宗不就两面都高兴,自己两面都赚好吗?
杨光华又说,“皇上,如果您觉得臣这个建议不妥,那就请皇上给臣推荐一个?”
徽宗哈哈地笑了起来,说,“我要不是皇上,当然特别喜欢当这个主任,我也能当得了,完全能胜任吧?可我是皇上啊。这样吧,我就给你推荐一个:周邦彦,怎么样?”
杨光华心想,看来皇上还真的是对诗词和诗词界深有研究啊,同时也说明皇上跟自己还确实是心有灵犀的。可是自己不能这样说呀。你说跟皇上心有灵犀,这说明你提前就想到了周邦彦,那你岂不是比皇上还要高明吗?这怎么能行啊。因此杨光华就说,“到底还是皇上英明伟大呀,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周邦彦呢,还是臣孤陋寡闻了。臣读周邦彦的词,还真是不多,对周邦彦这个人也不太了解,所以根本就没想到。谢皇上!至于军人大比武,当然组织也好,评委主任也好,就都是高太尉了。”
“那,这个展览呢?”徽宗又问。
杨光华回道:“这个展览,就是要展示皇上登基以来,特别是亲政以来,大宋朝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前提呢,就是要反映皇上英明正确决策的一些典型事例,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民生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体现皇上的深邃思想、远大目光和英明决策、以及正确领导。这也是这六大工程当中的第一工程,因为他才是全面总结和大力宣传三年以来,皇上的政绩和形象的工程。这一个呢,不存在评选,我想就请皇上做一个顾问,请宰相做筹备领导小组组长,我和朱缅、蔡攸做副组长,带着礼部一帮人把这项展览搞好。”
徽宗这次没有犹豫,干脆地说:“我就不做这个顾问了,三年来的情况你都清楚,你也都了解,并且有很多的事情都是你做的材料,你不但熟悉材料,而且清楚这三年的所有大事和变化情况。就不必设顾问了,也别让宰相做组长,你直接做组长,让蔡攸和朱缅做副组长就行。另外呢,我刚才又想了一下,那个书画大赛,我还是不要做那个评委主任了,还是让宰相做吧。他的书画也都不错,再说,这么重要的活动,也得给他个事干,要不,他不高兴,也会引起外界一些猜测”。
其实,杨光华本就没想真正让徽宗做任何项目的评委主任,只所以那样说,完全是从皇上的自尊考虑的,就是要让徽宗知道,在光华心目中,皇上是无所不能的,是真正的天下之尊。徽宗既然能主动提出来不做书画评委主任,说明他对自己的位置还是摆得正的,也正好符合他的想法。因此就回道:“皇上您不做这个主任,确实有些遗憾。不过,还是您考虑的周到全面也深刻。那就遵您的旨意。”
显然,徽宗对杨光华的想法和安排,不是一般的满意,是非常满意特别满意,就又说:“庆典大会,加上所有这六大活动,都需要你统筹协调和组织推动,你的任务太重了,我不想把你累坏了。把你累坏了,谁给我做秘书啊?我这么多的事,谁来给我处理呀?有些事啊,你就放手让他们去干,该放权的时候就放权嘛,向我学习一下,呵?”
杨光华应道:“尊皇上命。这六大活动呢,就都明确了。按您的要求,这整个庆典活动,由我和宰相负责,下面再按刚才说的这些分工,各负其责去组织、筹备。不过,我觉得,还是要成立一个组委会吧?”
徽宗一愣神,立即接上说:“可以呀,既负责筹备,也负责组织,并且负责善后。我看,组委会的主任嘛,你和蔡京你们都挂上,但是你负主责。副主任嘛,我看就由球球、杨震和蔡攸担任吧。”
“遵旨。臣还有个建议,由于庆典恰好在春节和元宵节之间,所以臣建议,庆典系列活动春节就开始,直至过完正月十五上元节,正月十六唱一台祈福大戏,全部结束。这样,由于春节和元宵两大节日,既可增强活动的影响力,又可强化喜庆氛围,最重要的是通过皇上参加多场次与民同乐的喜庆活动,进一步树立起皇上在民间和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增强广大民众的幸福感和建设国家、热爱国家、保卫国家的意识。”
“哦,好,好!这想法太好啦!就这样定啦!”徽宗激动得差点跳了起来。倘若不顾及皇上的形象,可能真要跳起来高呼大喊了。
庆典的组委会和六大活动的领导班子和具体责任人都明确了,庆典的时间期限也确定了,杨光华心里踏实了。但他知道,重头戏全在后头,对自己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徽宗心里也有底了。自从杨光华提出要搞庆典的想法,徽宗就盼着,等着。他深知这样的活动,对提高他的威信,巩固他的领导和统治地位,提升他在史上的地位,增强大宋朝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增强炎黄子孙的自信心和进取心,都是有强大作用的。因此他特别期待,也特别重视。光华的思路清晰,安排得当,组织严谨,推动有力,他当然十分满意,也特别高兴。就说:“光华呀,你这个设想太宏大了,也太好了,大大出乎我的想象。我真的没有想到你安排的这么严谨,又这么具体,这么细致,项目既全面又有特色,这更是我没有想到的,也是咱们大宋历朝没有过的,可以说前无古人嘛。光华,你是真了不起。我很欣慰,也很高兴啊。”
杨光华说道:“皇上您过奖了,臣只不过是按照您的旨意和要求去做这件事。目的只有一个,把这个庆典活动搞好搞活搞出特色,搞出声势,搞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