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的时候,距离冯倩论文的发表已经过去了十二年时间,她刚刚过完三十四岁生日。
十二年间,冯倩的生活也发生了无数变化。
从欧洲回来第三年,冯倩与中华学校的同学朱友章结婚,此后几年连续生下两儿两女,家庭生活幸福和睦,算是打破了原先时空那次记忆唤醒的认知壁垒。
朱友章就是帮助她进入加州大学的朱思国的小儿子,朱思国是他父亲冯家安生前好友,两家彼此算是世交,他们两人又是同班同学,互相之间早就认识,只是原先一直是普通的同学关系。
两人在父母撮合下先成为男女朋友,相处一年多后结婚,没有什么海誓山盟,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求婚场面,婚后的日子也过的平平淡淡。
朱思国是史学教授,朱友章没有子继父业,而是改修哲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同龄人中也算是出类拔萃的人才,可是在冯倩耀眼的成绩面前,那完全就不值一提了。
冯倩进入加州大学四年时间博士毕业,发表时空颗粒理论的时候,朱友章才刚刚读完本科,两人结婚那年,朱友章才刚刚拿到博士文凭,这时候冯倩已经是加州大学的正教授了。
现在两人同在加州大学任教,收入也足以过上富裕的生活,冯倩性格强势,朱友章脾气好,对她很包容,几年的婚姻生活下来,儿女们一个个的出生,两人的感情也越发的融洽。
结婚后的十年间,冯倩的重心转到了家庭生活,同时她也没有停下对时空颗粒理论的研究完善。
有了曾凡留下的扳指帮助,冯倩可以逐渐深入的感应物质的微观状态,结合实验室显微镜和各种仪器的数据,她对微观世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凭借这种超越大多数人的认知,冯倩接连发表多篇论文,继续为时空颗粒理论增砖添瓦。
从欧洲带回来的一小块宇宙石成了劳伦斯教授的噩梦,在的实验室进行了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高能粒子轰击,所有高能粒子全部被吸收,宇宙石始终完好无损,让劳伦斯无比沮丧,感觉世界观都被颠覆了。
这种违反常识的现象现有的理论无法解释,只有冯倩的时空颗粒理论能勉强说通,宇宙石的物质遵守一种更深层的规则,过去几十年研究的微观世界的定律,对于这种物质大部分都不适用。
冯倩为劳伦斯的实验提供了建议,既然单束高能粒子被吸收,不如试试能量更密集的原子武器,把这种物质放置在原子弹的爆炸中心附近,看看会不会还这样毫发无损。
劳伦斯是曼哈顿计划的参与者,主持建造了灯塔国第一个铀浓缩工厂,一直担任原子能委员会委员,这个委员会是灯塔国所有原子能研究机构的领导机关,负责所有原子能相关的工程和计划。
自从一九四五年的第一次核试验以来,灯塔国对核武器研究始终热情不减,平均每年都要进行十几次的核试验,以劳伦斯的身份,搭个顺风车难度不大。
冯倩的建议果然引起劳伦斯的兴趣,从这小块宇宙石上再次分离出一小块,真的在一次核试验中进行了附加实验。
实验果然在他们的意料之中,宇宙石毫发无损,不只是宇宙石没事,连用来封装宇宙石的玻璃器皿都没有损伤,这就有点出乎他们的意料了。
随后,劳伦斯又在后续的几次核试验中进行更多测试,实验的结果再次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一粒几毫克的宇宙石颗粒放置于核弹内部,就能吸收核爆绝大部分的能量,甚至能完全中止裂变的链式反应。
威力更大的氢弹也是如此,这种陨石物质对于能量的吸收似乎无穷无尽,同一粒陨石颗粒接连参与十几次核试验,仍然毫发无损。
由此也引发了他们的联想,既然陨石颗粒可以吸收核爆炸能量,那把这种陨石颗粒镶嵌在建筑的关键部位,岂不是就能防御核打击吗?
正是两大阵营冷战对抗时期,核大战的威胁始终存在,劳伦斯为此专门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对陨石物质防御核打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宇宙石颗粒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以吸收高能粒子,但是却可以用物理方式粉碎封装,只需要极其微小的一粒,就能吸收一定范围内的绝大多数高能辐射,简直就是绝佳的能量盾牌。
劳伦斯是报告的提交者,当然也成了这个实验计划的负责人,冯倩作为初始的提议者也被邀请加入了这个名为《超级盾牌》的实验计划,负责理论方面的研究。
这时候她刚生完第四个孩子,具体实验不需要她参加,她的生活和过去没什么变化,主要活动范围依然在校园内,很少出远门,带孩子的同时一样可以工作。
核武器的主要有五种杀伤形式:带有数千万度高温的强烈可见光和红外辐射;高温高压造成气体迅速膨胀产生的超声速冲击波;中子和伽玛等高能粒子射线;核爆瞬间的强电磁脉冲;放射性物质在空气、地面和水源中扩散带来的长期核污染。
其中最具有直接杀伤力的就是前面两种伤害,宇宙石物质并不是被动吸收高能粒子,如果那样的话防护能力也有限。
这种物质最奇妙的特性就是对高能粒子格外敏感,能形成一个特殊的引力场,速度越快、能量越高它的引力越强,从而实现一定的保护效果。
经过多次实验得出的结论,陨石物质对于光辐射,强电磁脉冲,中子和伽玛射线,超声速冲击波防护范围依次减弱。
尤其是最后的超声速冲击波,相比高能粒子,这种冲击波的速度太慢,距离爆炸核心越远,防护效果越差。
在休产假期间,冯倩利用她的微观感应能力经过仔细研究,设计出一种宇宙石物质颗粒的最佳排布方式,可以用最小的数量达到最大的防护面积,最佳的防护能力。
就像玻尔推论的那样,这种物质每个原子内部就是一个宇宙,尽管只是足球大小的一块陨石,粉碎成足够小的颗粒,按照冯倩的方法去使用,足够让全球大部分城市都能装上抵御核攻击的超级盾牌,将核爆损失降低到足够小。
经过多次实验后,冯倩设计的超级盾牌防护能力得到了证实,并且迅速的应用到实际中去,当然那块保存在哥本哈根大学的陨石也被灯塔军方强行征用了。
两大阵营的对抗无处不在,《超级盾牌》计划尽管保密级别很高,可是参与人数太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苏联特工所掌握,哥本哈根的陨石当初不止分给了劳伦斯,全球十几家比较重要的实验室都获取到了,苏联当然也能获取到一部分。
两大阵营都有了抵御核攻击的方法,核大战的阴云开始慢慢散去,既然威胁不到别人,也没必要耗费巨资去制造那么多核武器了。
身处于对抗最前沿的欧洲国家对此最敏感,有感于冯倩的贡献,诺贝尔奖委员会终于在连续被提名几年后,将物理学奖颁发给了她。
获奖的因由尽管曲折,也代表着主流物理学界对时空颗粒理论的认可,陨石物质尽管稀少,可是它的奇特性能,却能以其他方式让科学家们增进对普通物质的研究了解。
粒子物理十年来大部分实验成果,都少不了这种物质的参与,许多以前没法做的实验,有了这种物质后,都降低难度能顺利完成。
越来越多的实验成果从侧面印证了时空颗粒理论的正确性,不给冯倩颁奖也实在说不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