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盘点与开始和谈
作者:荣耀与忠诚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最新章节     
    子重和子革两支楚军,加上楚国的一众附庸,他们最为鼎盛时期的总兵力接近十七万。
    交战打到现在,也就是历时约四个月,子重和子革所部剩下的有效战斗力绝对不会超过七万。
    那么,以晋国为首的联军伤亡过半,光是晋国中军和新军加起来就失去将近两万有效战斗力,一共十七万楚军只剩下不到七万有效战斗力。
    当然不是有十万楚人战死疆场,其中的多数被俘虏,一两成在转战过程中与主力走散了。
    游动式的交战,一路走一路散是很正常的情况,甚至发生过有百万大军,结果前方刚刚几万对几万的开打,双方只是交战一次,首次交战都没有出现胜负,百万大军一方就直接一哄而散的情况。
    哪一次?就是淝水之战了。
    当然了,前秦可能有百万大军那么多,只是抵达战场的兵力大概就二十五万左右。
    不过,二十万以上的大军号称百万,有曹操的例子在前,苻坚学着号称百万大军,算是有前面的例子,相同的事情是南边小朝廷没有被吓得投降。
    在“鄢陵”这一边,子重和子革合起来还有七万人左右,楚君审收拢了三万左右的楚军,他们合起来仍有十万战力。
    而楚君审可是带着十二万大军北上增援,他们被一波不止打懵,光是被俘人数就将近六万,止于目前还有三万左右四散或偷偷回了国。
    这一战,楚国一方被俘虏的人员可能就有十万,直接战死的楚军不会低于五万,损失实在是太过惨重了。
    楚君审不会那么快掌握数据,可是他心里要有数。
    别说现在形势对楚国异常不利了。
    那种不利摆得很清晰!
    子重和子革虽然合兵一处,但是他们却显得危若累卵,偏偏最后北上的楚军无法打通晋宋联军的拦截线。
    仅仅是无法击败晋国下军和宋军组成的阻击线这一点,逼迫楚君审必须用体面的方式认输。
    如果最后楚军战败,不止是先行北上的楚军可能会被全歼,令尹子重、右尹子革以及大量位高权重的贵族都会被俘,直接会让楚国高层折去起码六成,天晓得后面楚国能够有多么乱。
    为什么楚国会乱?那是太多的官职一下子空出来,哪怕被俘者的所在家族最终会交赎金将人赎回,不知道时间会拖多久是其一,其二是国家肯定要短时间无法正常运作,并且势必要因为争抢官职而让各个家族爆发冲突。
    上面那些楼令都有想到,只是他跟郤锜一阵交流下来,发现郤锜其实已经不想继续打了。
    那么长时间的接触之下,楼令早就看出郤锜什么时候劝了没有用。
    讲个天大的实话,楼令现在不敢拿楼氏为晋国牺牲。
    劝说成功的话,楼氏需要担当主力去与楚军拼命,打赢了对晋国有利,楼氏变得更弱则是必然无法撑住楼令的卿位。
    要是劝说不成功?有了一次对郤锜的劝说失败,日后郤锜未必会那么信任楼令了。
    为什么众人皆醉我独醒会让醒着的那个人显得可悲又可怜?因为独醒的人对正在发生的一切都能看的明白也想得透彻,他却是没有能力或有不去干涉的理由。
    “晋国不是到了要亡国的边缘,同时不是对楚国展开灭国之战,只是面临能不能更加削弱楚国……”楼令承认自己有私心,所产生的后果却不至于太严重。
    要是晋国面临生死存亡,讲实话就是楼令愿意为晋国战至最后一刻。
    能够将楚国灭掉?那楼令也愿意让家族付出更大的代价。
    上述两点,连假设都不存在。
    这一次要是和谈成功,楚国还要交出一半兵力,也就是再交出五万左右的人。
    那么,楚国前前后后加起来就是损失超过二十万?
    可能没有那么多,原因是有相当部分的楚人,他们成群结队回楚地去了。
    能够确认的一点,算上战死与被俘、伤残的人数,楚国的损失不会低于十七万。
    现如今的楚国有多少人,对楚国本身或他国,一概就是个谜。
    靠谱一些的猜测,楚国的总人口应该有三百多万?可能最多达到三百四十万?
    其实,现阶段的晋国有多少人也是一个谜,往最多的总人数去猜,应该有个三百二三十万人吧?
    那当然是没有人口普查那么一回事。
    各国的小家族,一共有多少人很好统计,稍微大一些的家族就变得困难,更大的家族压根就统计不了。
    楼令在开始之初还会记录人口数量,到后面实在是很难记录了。
    毕竟,人口并非不变。
    楼氏的总人口当然是一直在增增减减,期间会有纳赋战死、被俘或失踪,会有人病死或正常死亡,不断有新移民加入,俘获或购买新奴隶,有人达到十三岁适合被记录在案。
    数字一直在进行变动,仅仅是记录都显得十分困难。
    事实是什么?要是没有计算机出现,再加上能够联网,现代各国也是每几年普查一次,哪里能够实时进行数据更新。
    而在实施联网之前,知道一次人口普查需要耗费多少人力资源吗?这还是参与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知识,并非谁都能参与。
    即便是能够联网之后,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够做到进行全国的人口普查。
    华夏历史的王朝那么多,多数并未有能力做人口普查,史料能够查阅到有做过人口普查的也就周王朝、秦帝国、汉帝国、隋帝国、明帝国、清王朝。
    其中,隋帝国的人口普查被视为封建王朝里面的最为标准,清王朝干得最为屈辱。
    而周王朝、秦帝国、汉帝国、隋帝国、明帝国做人口普查,无一例外都是为了统计兵源。
    清王朝做人口普查则是为了给洋人缴纳战败赔款,当时可是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与排斥。
    里面为什么没有唐帝国?大唐有完善的户籍制度,只是门阀世家的力量超乎想象,李二凤在位期间顶多在关中做一做人口普查,出了关中就各种不被配合。倒是到了唐高宗的二圣同朝期间好上一些,只是也好得比较有限。
    楼氏虽然有大肆展开教育,需要用到人手的岗位却是太多,人口数字不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起码是每一个月都在变,只能记录一个相对比较笼统的数字了。
    在现阶段,将本国人口数据掌握得比较好的国家是齐国,主要是历经管夷吾的执政留下太好的体系,维持惯性让齐国的领导班子有充分的体系支撑。
    然后,齐国应该是当前手工业最发达的一个国家,只要是大家族都有很庞大的产业链,他们自然会更加重视统计劳动力的数量。
    其余的国家不那么重视,理由之一是掌握多少可以纳赋的人就足够,并不是那么迫切需要得知有多少劳动力。
    如果郤锜对战俘的分配足够公正,今年过后楼氏的总人口应该能够达到十七万左右?
    时间来到举行和谈的当天。
    讲道理,哪怕不是会盟性质,按照习惯是要筑会盟台的。
    可是,楚君审明确表示反对,死活不肯筑会盟台。
    和谈选在一座矮山之上,场地用布幔围起来,中心所在布置了商谈的座位。
    和谈地点的布置由晋人和楚人合作完成,双方约定当天在什么时候见面,没有限制最多带上多少人,同时没有邀请却也不限制其余国家的人参与。
    郤锜当然想一众小弟前往见证,只是因为跟楚君审有君子之约,没有对列国进行邀请。
    其实不用特别邀请,有的是来自列国的人想要在场见证,其中以宋国右师华元和鲁国执政季孙行父最为热切。
    前往的人并非全是高官,来到战场的史官一定会在场。
    “出发。”
    今天,郤锜刻意换上了隆重的服装,不是一身的戎装。
    楼令的职责比较复杂,肯定是一身的戎装了。
    他们抵达山脚的时候,事先早有晋军和楚军在。
    在山脚安排部队值岗和布防属于常规操作,不一定是防止对方突然翻脸,也有防止各种动物乱窜的功能。
    布置和谈地点之前,晋军和楚军还对山林清理了很多遍,只是杀死或驱赶了山林里面的动物,很难免还是会有动物从其它地方过来,哪可能不安排武装人员值岗。
    要不然的话,和谈期间突然有动物闯入会场,不用是老虎之类的猛兽,哪怕是一头野猪都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对了,野猪可不是好相与的动物,它的凶猛在动物界排行相当靠前!
    “见过楚子。”
    郤锜率先行礼,楼令紧随其后,其余人自然也要行礼。
    实在是让人没有想到,楚君审会那么早到场。
    更加诡异的事情是,晋人过来的时候,看到楚君审与华元相谈正欢。
    楚君审停下与华元的交谈,一脸笑眯眯地看了看郤锜和楼令,说道:“二位入座吧。”
    什么情况?
    明明是楚军全面劣势。
    要求和谈的人是楚君审。
    会场由晋人和楚人一起完成。
    怎么变得楚君审好像成了东道主呢?
    这点不值得奇怪。
    即便势不如人的情况之下,楚君审毕竟是君。
    郤锜用审视的目光打量华元几眼,走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坐下。
    楼令当然是坐在郤锜的侧边,坐下后也在打量华元,眼眸里一样存在审视。
    作为即将展开和谈的双方,座位肯定是面对面,中间隔着案几,间隔大约是三米左右。
    现场的布置,该讲究的地方一定讲究。
    地面的植物事先被铲掉,再修得平坦,事后铺上了地毯。
    每一个座位都是由案几与蒲团组成,边上有热汤的炉子,案几上摆着各类食物、酒与餐具。
    负责服侍的人存在区别。
    楚君审有带来宦官和寺人、宫女,一应侍奉当然是由他们进行。
    其实,晋国的卿大夫也有带女仆出征的习惯,她们提前抵达会场,后面会进行服侍。
    来自晋国的两位卿大夫目光太明显,很难不让人察觉到。
    华元一瞬间感受到了压力,要跟郤锜和楼令说点什么,结果楚君审重新搭话。
    “他在找死。”郤锜甚至都没有压低声音。
    楼令同样没有压低声音,说道:“楚君故意的。”
    找了个机会,华元对楼令投去感激的眼神。
    后面,列国的代表陆陆续续抵达。
    来的人要么是一国之君,不然就是本国南征的最高统帅,进场之后不免要一阵寒暄。
    仅是从场面来看,丝毫看不出剑拔弩张,倒是很像一帮友人相约外出郊游。
    不过吧?哪怕是在打生打死,只要是下了杀斗场,交战双方的贵族还真能够有说有笑。
    当然不是他们互相之间没有仇恨感,纯粹就是作为贵族需要维持体面罢了。
    “晋卿。”齐君环刚才没有搭理楚君审,找了个机会将楼令召唤到身边,说道:“这一次,我方能够分配到战利品吗?”
    楼令看似对齐君环恭敬,说道:“一切等待中军将定夺。”
    “我们已经有两次没有得到战利品的分配,事后也没有补上。”齐君环说的是晋厉公在位期间的事情。
    楼令多少有些尴尬,说道:“我会向寡君提起,请齐侯耐心等待。”
    齐国跟楚国在很早之前因为争霸互相敌对了数十年,互相之间的仇结得有些深,只是算不上死敌。
    在“邲之战”后,齐国率先与楚国勾勾搭搭,有过一段蜜月期。
    那是齐顷公在位期间的事情,轮到齐君环上位改变了国策。
    齐君环哪怕有心跟楚君审交好,不会选在当着晋国卿大夫的面,私下联络不好吗?
    在楼令观察之下,认为受迫于楚君审过分热情的华元,恰恰代表着宋国对晋国没有二心,倒是因为楚君审与齐君环不做任何交流留了心思。
    那并不是觉得心里没有鬼,怎么不做任何交流。
    从地缘政治以及颠覆晋国霸权进行考量,楚国强势时期都在拉拢齐国,损失惨重的楚国怎么可能就变得不搭理齐国,弥盖弥彰只会显得更为反常。
    短暂的交流过后,楼令回到自己的位置。
    “齐君召唤你过去说什么?”郤锜问道。
    楼令答道:“问战利品分配的事情。同时提到先君拖欠的两次战利品。”
    郤锜先愕然,再说道:“出多少力,得多少好处。至于先君拖欠的战利品?让君上还了便是。”
    他们虽然是晋君之臣,不纳赋就交税,一应义务和责任完成,哪有给国君还债的道理。
    倒也并非不能替国君还债,只是国君要向他们贷款。
    借债给一国之君,属于春秋时代的老传统了。
    日后,某天子因为还不上债务,他会被逼的躲进高台,为华夏贡献一个债台高筑的成语。
    不够物资来进行战争,一国之君确确实实会向贵族借贷,利息方面还挺高的。
    晋国从晋景公之后,也就是到了晋厉公这一代,干脆就不出动军队参战,结果却是出现了卿族,权力被瓜分了相当的一部分。
    目下看晋君周会怎么应对,要是仍旧不出动军队参战,哪怕一时间收回一些权力,长久以往仍旧难免不敢大声与卿大夫讲话,到下一代国君会失去更多的权柄。
    那就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说白了就是,没有掌握足够数量的心腹武力,哪来的底气相争。
    春秋时代比较特别,欠债是君对君或君对臣,也能是臣对臣,到两汉才叫更为精彩。
    进入西汉之后,兵源由国家进行征召,可是国家并不发放军饷,服役属于是义务与责任。
    问题是什么?在西汉进行纳赋,不像春秋时代可以分润战利品,同时不能抵消交税。
    军队要保证士气与斗志,只有让统兵将领自己去想办法。
    结果是,西汉的将军,他们一旦成为某支军队的主将,要么是能够带着部队打赢再劫掠,不然只能自己筹钱奖励士卒,通常将军会欠下一屁股债,汉天子不进行奖赏给将军销账的话,欠债的将军可就不敢再统兵出征了。
    而西汉的将军很幸运也非常不幸,历代汉天子再吝啬,绝不会在爆发国战期间抠门,顶多就是用不到将军之后再找理由杀死。
    老刘家的走狗烹的传统到东汉才有所改善,也让东汉滋生了门阀世家。
    因此某种程度来讲,西汉的天子,他们虽然大多对待功臣显得刻薄寡恩,于国家而言却是有利的。
    “楚子,开始谈吧。”郤锜并不喜欢这种吵吵闹闹的场合。
    楼令下意识伸手摸了摸额头。
    谈判这种事情,历来是谁着急谁吃亏。
    所以也就总结出一个谈判技巧,无论是占据优势或是处在劣势,基本上都想让对方先开口。
    楚君审假装没有听到郤锜说什么,笑呵呵与郑君睔(gun)继续聊天。
    “楚子!”郤锜加大了音量。
    其余在交谈的人,他们停下来看向郤锜,个别人脸上表情比较错愕。
    因为那么一下子,楚君审自然不好再假装没有听见,只好将目光移动到郤锜身上。
    “楚子请求罢兵,我方有几个建议,请仔细聆听。”郤锜说着看向楼令,示意可以提要求了。
    主要是郤锜记不了那么多,只能由楼令来提条件。
    “我方愿意过来,前提是这一战是由楚国请求停战。”楼令先说清楚这一点,面向楚君审提问:“楚子,有异议吗?”
    楚君审沉默了两个呼吸的时间,说道:“无异议。”
    短期的时间之内,楚国无法再集结足够多的军队北上,拖上一两个月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该怎么来提出异议?
    楚军明显就是处在绝对劣势,他们也真的不想打了。
    有异议,那就不用谈,只会是重新开打。
    楼令语速缓慢地说道:“那么就是楚子主动请求我方停止进攻,带着诚意请求商谈最终结果,对吗?”
    “你刚才不是问了吗?”楚君审不是那么理解楼令为什么要多问一遍,说道:“寡人说了,没有异议。”
    楼令为什么要重复?他环视与会的其余人,说道:“诸位听清楚了,今天聚首在这里,是楚子主动求和。”
    到底为什么要纠结这个?因为必须让所有人明白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因为楚子主动求和,我代表我方提出以下条件,请楚子仔细聆听,诸位也作一个见证。”楼令开始按照内部商议结果,一一提出条件。
    交出战场范围内一半军队这一部分所占的内容不多。这个是楚国逃不掉的一部分,没有任何的谈判空间。
    楼令主要是念楚国需要对晋国进行的额外赔偿,一系列物资的名称很多,粮食和铜锭占了大头,其余就是楚国的特产。
    另外,楼令很努力才说服郤锜,索赔的物资让楚国今年上交大部分,留下一些小尾巴在后面每年赔偿。
    那是,楼令决定尝试智罃的提议,只不过也仅仅是进行尝试,没有所谓的势在必得。
    楚国当然有特产,某些还是晋国迫切需要,例如玳瑁。
    一系列赔偿物品中,楼令提议加上黄金。
    关于黄金,列国都有提炼过一些,只是绝对没有楚国的储备量大。
    在这个过程中,楚君审并没有打断楼令的话。
    楚君审一开始脸色如常,慢慢深皱眉头,到最后变得脸色铁青。
    作为见证的众人,他们起初以为又是一场弭兵会盟,晋国所提的条件顶多就是比上一次弭兵会盟过分一些,哪里想得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晋国没有提到己方附庸,倒是有提到楚国的附庸陈国与蔡国的归属划分,只不过看上去争夺宗主权的意愿并不强烈。
    这一次,晋国像是商贾那般,所提一切都是能够看到且拿到手的利益,也可以看出晋国一方对那一些利益的看重。
    讲实话就是这样很不霸主。
    以往,不管是齐国与楚国争霸,亦或是晋国与楚国争霸,争夺的是列国的上贡权,互相之间的开刀放血比较少。
    楚君审等楼令讲完,一阵“哈哈”大笑,问道:“晋卿这是在愉悦寡人吗?”
    啥玩意?
    意思就是,楚君审认为楼令提的一系列要求就是个笑话。
    楼令面无表情地盯着楚君审在看,一直就那么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