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国本之争
作者:长夜未明   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最新章节     
    朱元璋茫然道:“双标是何意?”
    朱标沉思片刻,恍然道:“明明神宗自己也是宫女所生,却看不起宫女生的儿子……这大概就是双标吧?”
    马皇后道:“他看不起王恭妃的出身,那又将他的母亲置于何地呢?”
    否定了王恭妃的出身,就等于是在否定他自己的身份。
    万历皇帝烦闷不已:“我何曾看不起太后?我只是不喜王恭妃罢了,她算什么人物,还要我看得起她?”
    王恭妃生了皇子,难道他就要立这个孩子为太子吗?他不喜欢王恭妃,不喜欢皇长子!
    郑贵妃眼珠一转,轻声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呀,祖宗规矩如此,前朝大臣也是为了稳固国本,妾能明白的……”
    万历皇帝脸色一沉,这话不就是在说,他是那个违背祖宗规矩的人,朝臣才是对的吗?
    这么一想,他愈发恼怒,也更加厌恶恭妃和皇长子,可如今皇长子已经被立为太子,他又能如何?
    当初不立朱常洛,已经激起大臣一边倒的反对,难道他还要再为此掀起朝中争斗吗?
    李太后不甚愉快:“恭妃从前是个宫女,可她生了太子,又岂能依旧将其看做宫女?”
    立皇长子为太子,才是大势所趋。
    【明神宗不喜欢朱常洛这个长子,但朝中大臣却是主张立其为太子的,当时的皇后没有生育,那么按照规矩便应该立长子,即使郑贵妃的地位要比王恭妃高很多,也不可能违背这个规矩。神宗对福王的看重,让朝中大臣感到了危机,他们担心皇帝会立福王为太子,因此早早上疏,要求立皇长子为储君。万历十四年,内阁首辅申时行上疏请求册立皇长子为太子,明神宗借口皇长子身体弱为借口拒绝。】
    【申时行很快等再次上书请立太子,并提出先册立太子,推迟讲学的时间,明神宗并不理睬,随后晋封郑贵妃为皇贵妃。皇帝的这道旨意引起了群臣反对,户科给事中姜应麟表示这个名号太尊贵了,对皇后不好,而且郑贵妃生的只是皇三子,王恭妃生下皇长子,却要屈居郑贵妃之下,岂不是长幼不分?他提出先册封王恭妃为皇贵妃,再册封郑氏,并立皇长子为太子。这次可算是撞到了明神宗的枪口下,他气得笔都要握不住了,桌案也拍裂了,贬了姜应麟德官职。】
    李世民呵呵笑道:“没用,皇帝铁了心要进封郑氏,大臣再反对,也只是徒增皇帝的怒火罢了。”
    明神宗肯定会想,难道我进封自己喜爱的女人为皇贵妃,都要看朝臣的眼色吗?
    对一个不喜欢的女人,皇帝总是吝啬的。
    朱元璋遗憾道:“若皇后有儿子就好了,兴许就不会生出这么多事端。”
    马皇后道:“未必,皇后所出之子乃众望所归,可皇帝若不喜欢,照样要折腾一番。”
    朱祁钰能理解明神宗的心情,但他不喜欢福王:“朱常洛再如何,都不会比福王更荒唐了吧?”
    不过,若他是明神宗,可能也会更偏爱宠妃生的孩子吧?
    郑贵妃面露不豫,若是没有王恭妃和皇长子,她的儿子早就做太子了,大臣也不会百般阻挠她做皇贵妃。
    可惜,皇长子已经出生了,她也不能把他塞回王恭妃肚子里。
    【吏部验封司员外郎沈璟上书催促立储,对单独册封郑贵妃一事表示反对,请求皇帝也册封王恭妃,被大怒之下的明神宗连贬三级。礼部上疏请立太子,并将王恭妃和郑贵妃都一起封为皇贵妃,明神宗依然不肯答应。刑部山西司主事孙如法也上书反对,认为明神宗所谓因郑贵妃侍奉辛苦才封其为皇贵妃的理由完全是皇帝的托词,王恭妃也生了皇子,也有侍奉皇帝的功劳,为何不晋封她?郑贵妃只生了一个皇子,为什么要进封皇贵妃?】
    【他还在奏疏中为姜应鳞和沈璟说话,建议册立长子为太子,同时进封王恭妃和郑贵妃。皇帝看完十分生气,孙如法也惨遭贬谪。最后,明神宗不顾大臣反对,坚持进封郑贵妃为皇贵妃,至于王恭妃和皇长子,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此后,但凡有朝臣弹劾郑贵妃,或批评皇帝偏爱贵妃,明神宗总是尽力描补,说郑贵妃如何辛苦,如何贤惠,如何推辞太子之位,但大臣们并不买账,认为他是在为郑贵妃博取贤名。】
    万历皇帝想起这些事就生气,为了都人(宫女)之子,大臣们像疯狗一样死咬着不放,非要让朱常洛做太子。
    为此,他发了多少火,贬了多少大臣,最后也只能认输。
    有时候,真恨不能让太子在娘胎里便夭折,好为爱子福王让路……哎,福王如今也是个祸害。
    相比之下,太子竟然还显得顺眼一些。
    朱元璋哼道:“若她真是个贤妃,岂会坐视朝中为她掀起这么大的事端?”
    马皇后叹道:“谁不想自己的儿女能够出人头地?推辞太子之位,有几人能够做到的。”
    人都是有私心的,对郑贵妃来说,她肯定更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啊。
    朱元璋道:“国家大事,本就不该有私心。”
    【万历十八年,朝臣们要求册立太子,否则就要集体请辞,以此逼迫皇帝尽快册立太子,明神宗借口等到万历十九年或者皇长子十五岁的时候再册立太子,后来又说要等到万历二十年,临近期限,大臣提出要筹备,被明神宗罚了三个月的俸禄,首辅申时行等人反对,激怒了明神宗。】
    【申时行想要两头讨好,在皇帝面前支持福王,在大臣面前支持礼法,为了不得罪皇帝,他还暗中上密折表示此事与他无关,皇帝可以凭借自己的心意立储,事发后名声扫地,黯然还乡。与此同时,大臣们还针对皇帝的私生活问题进行弹劾,遭到了明神宗的激烈反弹,一些大臣不是辞官就是挨了打,皇帝与朝臣的矛盾处于极为尖锐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