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历史太轻,经不起几页翻诵
作者:曦蓬堂主   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最新章节     
    东万律城市的客栈里……
    众人喝茶,聊天,闻香,不知不觉时间过得很快,香炉内逐渐燃烧殆尽的沉香,沉香香片在香炉里,最终变成了一堆香灰……
    天色渐黑,如墨色笼罩,大家散去休息……
    陈二爷没有睡意,他站起来凝视着窗外南洋岛上的迷人夜景,心中思潮澎湃。
    他看着燃尽的沉香感慨万分,觉得人生恰如沉香一般……
    沉香树在受到伤害后,其伤口处凝结出珍贵的沉香;然而,当沉香被点燃并耗尽时,最终也只能化作灰烬!
    所有美妙的香气都源自于那艰辛而痛苦的过程……
    也不怪陈二爷感慨。
    在这个广袤的世界里,每个人何尝不像是一棵沉香树。
    人的一生,要经历过无数次的挫折和伤痛,这些磨难如同刻在身上的伤痕,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记。
    但正是这些伤痕,也许孕育出了内心深处坚韧不拔的力量。
    正如沉香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磨砺才能散发出独特的香气,人也需要经历岁月的洗礼和生活的锤炼,才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然而,无论多么耀眼的辉煌,终有一天也会消逝。就像沉香烧尽后的灰烬,一切都会在时光的洪流中化为虚无……
    或许,这就是人生的真谛吧?
    陈二爷是有慧根的人,其实每个人看见落花流水,夕阳朝霞,暮鼓晨钟都不免会有所感悟……
    多少不甘寂寞的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经历着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希望和绝望……
    此刻,陈二爷窗子前望着远方的黑暗的大海方向,微风拂面,有些湿冷。
    陈二爷明白,无论是沉香还是人生,都有着不可言说的奥秘。
    沉香如此。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这个南洋加里曼丹岛上,还有很多未知东西等着他们……
    半炉爇尽沉香火,消受篷窗一夜寒。
    陈二爷在婆罗洲的夜晚,慢慢这样过去了……
    第二天,陈二爷他们都早早起来,去街上吃早餐。
    东万律这个城市有很多华人,即使现在这个城市五六十万人口中,还有大约二十万华人,大多数是潮汕人后代。
    陈二爷走在街上,感觉很亲切,不时的听到熟悉的乡音,街道上很多华人在活动。
    他们拖着长长的辫子,有的衣衫褴褛,有的油光水滑,有的还成了残疾,趴在地上乞讨为生,形形色色……
    土着居民也大多是苦力,在金矿上做工,一些荷兰人趾高气扬的走在街道上……
    城市有些破败,路边有很多华人饮食,尤其潮汕风味很多,却大多装饰豪华,生意很好,看来华人大部分在东万律还是混得相对不错。
    他们到了一个潮汕人开的饭店点了早餐,吃了起来…
    这个餐馆规模比较大,老板是个老者,说着一口流利的潮州话,很好客。他祖籍是潮州人,陈二爷攀谈起来,还是老乡。
    饭馆装修的很繁复华丽,一股浓浓的潮汕风。
    食谱上各种潮州风味的食品也眼花缭乱……
    在这里可以吃到“潮州卤味”、“潮州牛丸”、“牛肉炒粿条”、“坤甸鸡仮”、“牛肉丸粿条汤”、““潮州粥”、“粿汁”……
    还有品类繁多的潮州或客家美味小吃和各种甜品。
    从甜粿、加罗钱、红壳桃、鼠壳桃、钱葱薄餠、客家甜粄到五味汤,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
    食谱上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海鲜。
    位于赤道上的东万律背山临海,婆罗洲最长的河流卡布阿斯河穿市而过,气候宜人,热带雨林茂密,风景优美且物产富饶。
    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的山珍海味种类繁多,各种海鲜和燕窝、鱼翅、海参特等名贵食材都很富足,为当地人烹制美味佳肴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陈二爷点了许多潮州菜,还有各式各样的海鲜。他们一行人,数量众多,且每个人都是壮年,胃口都特别大……
    就连曾经身为女土匪的刺灵珠,还有还算是孩子的雷霆,食量也是相当惊人。
    没过多久,这些人便如风卷残云般将桌上的食物一扫而光,只留下一片杯盘狼藉。
    周围其他食客看到这一幕,无不惊讶得目瞪口呆……
    老李擦擦嘴,吃掉盘子里最后一个鲍鱼,用碗里鱼翅燕窝汤漱漱口,打了个饱嗝……
    他吃的很满意,这比峰城大山沟子里的大白菜炖玉米饼子好吃多了……
    吃饱喝足,陈二爷找到了他的老乡,那个老乡也认识黄宇栋,和黄宇栋也有合作沉香生意。
    这个老乡在本地主要做香料生意,算是个本分的生意人,生意远远没有黄宇栋做的大,像众多异乡在外生存的大多数人一样,谨慎而勤奋,狡黠而机警。
    他叫林俊,五十多岁,很消瘦,一脸的皱纹,满是沧桑……
    他是陈二爷的老家同村,来到婆罗洲很多年了,祖上就来了兰芳共和国跟着老乡来淘金。
    后来到他这一代,他做了香料生意和沉香生意。
    林俊和陈二爷在潮州老家见到过,还有些亲戚关系。
    看见陈二爷来到婆罗洲很意外,林俊很亲热,他放下手里生意,领着大家游逛东万律这个城市风景。
    东万律城市里生活着很多华人,街道上有很多华人店铺,让人感觉好像回到了大清。
    一条大河缓缓的流过城市中央,这就是卡布阿斯河。
    他们站在卡布阿斯河岸边,驻足看着河水和两岸风景……
    林俊说道:“这个城市有些乱了,以前不是这个样子……”
    说完,林俊看着远方。
    河水两旁街道的秩序混乱,五颜六色的房子有的很残破,有的红色屋顶荷兰风格的房子却很新,这是住着洋人的区域,不过整体路上脏乱不堪。
    可是一些恢宏建筑里还是能想象到兰芳共和国曾经的繁荣。
    林俊不免有些唏嘘的说道:“这条河我们华人喜欢叫做卡江。
    这个卡江的江水里不知道隐藏了多少故事,埋葬了多少来淘金的华人……”
    陈二爷他们默默的看着浑浊的卡江之水……
    谁都想淘金,下南洋,多少同胞来此冒险和闯荡,怀揣着多少梦想和流了多少汗水,这条卡江见证了无数下南洋华人的努力和艰辛……
    这时候兰芳共和国名存实亡,内忧外患。
    几十年里,不时的在这个金矿遍布,物产富饶的兰芳共和国发生战争内乱,流血不止。
    兰芳共和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其国境之内生活有华人、马来人、达雅人等多个民族。
    也因此其国内宗教信仰繁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多教派,可谓是一个多民族多信仰的国家,而且是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模式的社会结构。
    创始人罗芳伯去世之后,他的继任者们继续延续他生前的各项政策,并且开始积极的平定周边的其他势力。
    此时的国内华工总数一度高达二十五万人,可见其国内的繁荣程度……
    但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华人政权,也被当地的殖民政权荷兰东印度公司看上了。
    兰芳十九年罗芳伯去世,江戊伯继任。后因江戊伯于兰芳二十四年归国,也就是公元1800年。
    阙四伯继承了大唐总长之位。
    阙四伯继位后,当地土人纷纷反叛,江戊伯遂于兰芳二十八年复位进行平定叛乱。
    江戊伯去世后,宋插伯、刘台二相继继任。
    181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染指兰芳共和国,而此时的兰芳实权人物刘台二却没能够认清殖民者的本质,选择了与他们合作对抗岛上的其他政权。
    兰芳四十八年,即1824年,荷兰人于坤甸设立公班衙,刘台二被荷兰人封为兰芳大总制甲太,并签订三色字合约,误升荷兰国旗,被荷兰视为属国,引起很大非议。
    兰芳六十一年,刘台二去世,古六伯继位。
    兰芳六十六年的时候,是公元1842年,受兰芳共和国管制的土着万那土人反叛,六伯战败,众人迫使六伯辞去大唐总长职务。
    此后历经谢桂芳、叶腾辉两位首领。
    1846年,刘鼎当选大唐总长,改年号乾兴。
    由于刘鼎管理不善致政务大厅破败,荷兰人在乾兴二年推刘生上位。
    刘生在位期间,先是同万那黎子交好,共采文兰金刚石;后又与荷兰人两次秘密签订割地条约。
    乾兴二十一年,是公元1866年,刘生让位给刘亮官,在其去世后又复位。
    乾兴三十九年,即1884年,刘生在坤甸因病去世。
    荷兰人趁刘氏家人送葬的机会发动战争,占领了东万律,折断了大厅前的枪杆,撕破了兰芳共和国的国旗,迫使刘氏家人交出印信,并下令不得再选举总长。
    汉人义士梁路义率领军队与荷兰人展开激战,杀敌无数。
    然而,由于汉奸郑正官、叶汀凡、吴桂三、郭亚威、余康、黄福元、陈和二、罗撒庭、林粥唐等人的出卖和军火不继,梁路义无法抵挡荷兰人的进攻,苦苦挣扎的抵抗。
    陈二爷他们踏上兰芳共和国的时候,这两年里,婆罗洲战乱不休。
    那个繁荣昌盛的兰芳共和国已经满目疮痍,风雨飘摇,内乱不断,濒临灭亡……
    林俊和陈二爷他们坐着马车沿着卡布阿斯河走了一段,已经天要黑了,也有点阴沉。
    林俊请陈二爷他们在饭馆吃了丰盛的晚餐,算是接风洗尘。
    吃完饭,林俊送陈二爷他们回到了客栈。
    婆罗洲在赤道上,这天气也和雅加达一样说变就变,白天还阳光明媚,很快傍晚阴云密布,电闪雷鸣,椰子树叶被吹得呼啦啦的响……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声惊雷,暴雨下了起来,陈二爷关上窗子,点燃了蜡烛……
    他拿起一本书,这是他喜欢看的书,陈二爷从江南金陵带来,放在身边,没事的时候放在枕边,无聊就翻着看看……
    这是一本《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着作。
    书里写着:“惟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
    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着而后救之……
    ……………”
    这是司马光引用了《易.大畜》中的一句话:“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意思是君子要多记取前贤的言论,往圣的事迹,用来蓄聚美好品德……
    陈二爷不关心政治,更不喜欢历史。
    可是他寂寞……
    烛光摇曳,他翻了几页,就合上了书,若有所思看着窗外的电闪雷鸣。
    雷声虽重,唤不醒人间苍生清醒;暴雨滂沱,浇不灭世间污垢凡尘。
    历史太轻,经不起几页翻诵……
    ————!!!
    我趴在温泉会所的榻榻米上,醉眼迷离的码着字,又怕不小心下笔太重,所识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