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暗流
作者:码字还债   无敌六王爷最新章节     
    云南地,庆皇是看不上的。
    封建时代,拥有天然的地理边界。
    云南属于高原地区,而且相对于算是百战之地。
    那里当做缓冲地,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这次,大庆被迫收下了这块地。
    那里没有建立行省的基础,故而设为藩王国,藩王自治,每年能向朝廷提供些税赋,就很好了。
    只是谁去当云南王。
    这很关键。
    庆皇很想听秦风如何说。
    “五哥固然好,只是他已不适合当藩王。”
    “晋地属于长城保护内,五哥都能出事儿,若是到了四战之地,五哥根本守不住。”
    秦风清楚南方的凶险。
    云南大理,苍山洱海,四季如春。
    除了物资不够充沛外,倒也算是不错的好地方。
    至少在气候上。
    能有云南那么好的不错。
    可这是封建时代,治理高原成本过高,老五秦博当个富贵藩王没事儿,可若治理……
    根本没有那个能力。
    而且一旦放过去,势必会牵扯住大庆诸多精力。
    当然。
    丢了云南事儿小。
    若是老五再给命丢在云南,那就划不来了。
    就让五哥,安心在京都当个富贵人吧。
    虽说秦博如今被除掉了藩王名号,但未来早晚会重新提上来的。
    血脉终究是割舍不下的。
    而且有时候没了藩王名号,对秦博而言,反而可能是好事儿。
    “沐帅追随父皇征战多年,大哥也多说沐帅效忠父兄无比恭顺,是有能力守好边疆的。”
    “就让沐帅,做这个云南王。”
    “如此一来,也能让天下人看到,父皇您能将天下分给一外姓之人,更能让天下士子权贵卖命。”
    庆皇凝视着秦风的眼睛,见秦风说的不似作假,最终点头。
    “就依老六说的定。”
    “派人让汪相拟旨,沐帅平定云南有功,特封为云南王,替大庆世代镇守云南边疆,世袭罔替。”
    “是。”
    很快便有太监侍卫前去传递庆皇旨意。
    等走远后,庆皇这才开口。
    “咱当年就是一草莽,无亲无靠,就想着有些家。”
    “自然而然的,也就收养了许多义子。”
    “当年也流行这个。”
    义父义子这事儿。
    实际上有些忌讳的。
    毕竟曾有人被奉为三姓家奴,拜了三位,以下犯上,杀了三位。
    可要站在三国时期小皇帝的立场上看,那却是遵奉朝廷旨意的忠臣。
    可惜。
    小皇帝势弱,没有了解释权。
    故而很长时间,义父义子,都蛮忌讳的。
    可不知怎么的,到了天下大乱的时候,又流行了起来。
    不单单庆皇在收义子。
    全天下的名将都在收义子。
    名义上义子,实际上却是能够最为信任的部将,能随之冲锋陷阵。
    庆皇当年也收了不少。
    “这沐帅,就是咱当年第一个收养的义子,曾给改名为朱文英。”
    “建朝之后,又寻思其立功不小,便恢复了本姓,让他族谱单开一页。”
    “也曾有人暗戳戳的,说朕是怕这些义子,乱了大庆正统。”
    庆皇说到这,脸上已经藏不住的冷意。
    秦风倒是不在意。
    大庆的正统,连他们这群亲王都没忌讳。
    更别提这些义子了。
    “将沐帅封为藩王,便再无人会说此事儿。”
    庆皇则摆了摆手。
    “其实咱不在意他们说,只是恼怒他们总想干预咱的家事儿。”
    “后来这些义子,其实跟你们大哥关系最好,经常被你们大哥管着,也算是你们大哥的人。”
    庆皇说到这,望向秦风脸上满是赞赏。
    “老六你让沐帅当云南王,就是在增强你大哥的力量。”
    秦风的这种做法。
    也让庆皇越发的放心。
    虽说太子地位无比稳固,可朝廷内突然冒出来的流言蜚语,总有些想要割裂太子与辽王的意思。
    而一旦真的被离间。
    庆皇活着时还好。
    一旦没了,冲突进一步加大,最终导致兵戎相见,那代价谁都无法承受。
    秦风的这个选择,对沐帅与老五很关键。
    可对秦风自己来说,也极度关键。
    算是……
    庆皇的一个小小的试探。
    只是试探完,庆皇就后悔了,觉得自己完全多此一举,老六若真有野心,不至于如此不畏流言蜚语,让辽地医者去救秦雄英。
    终究是那些流言蜚语。
    影响到了庆皇的心境。
    不过老六如此回答后,必须告知老大跟沐帅,是庆皇听秦风话才决定的。
    这也能让老六与老大变得更加融洽。
    虽然庆皇觉得很懂自己的两个儿子,可这次西南东北两处战争,终究是老六风头更盛,哪怕朝廷百官强压,在民间辽王的威望,怕也是超过了太子。
    庆皇害怕老大多想。
    也打算用这件事儿,提前给老大吃个定心丸。
    如果老大根本没多想,只是替老六开心,那就更好了。
    秦风根本没想那么多。
    在皇家的沟通中,真诚往往是最有效的,想到什么说什么。
    而一旦藏着掖着,让别人多想。
    那就不知道将事情想到什么地方去了。
    况且……
    当皇帝那么累,秦风根本没有当皇帝的想法,藩王更轻松,更好些。
    “等雄英好了,大哥也就回来了。”
    庆皇郑重点头。
    “雄英是要快好了,这事儿你大哥不知该如何感谢你。”
    秦风嘿嘿一笑。
    “都是一家人,感谢倒也不必。”
    秦风张了张嘴,话却没有多说。
    有些事儿。
    父皇不知道还是最好。
    在大庆皇位继承中,大哥是当之无愧的储君,而且大哥让秦风等兄弟们都信服,当了也就当了。
    可大哥的储君。
    真的会是秦雄英吗?
    秦雄英固然是庆皇指定的三代继承人,可庆皇百年之后,太子妃吕氏成了皇后,难道就不想让自己的儿子秦允炆,成为储君?
    红鸾买遍了京都城。
    自然也听闻了诸多流言蜚语。
    只是那些终究都是些捕风捉影的事儿,秦风也不会乱说。
    这京都。
    终究是父皇跟大哥的地盘,秦风不想过多的掺和。
    那没有半丝好处。
    况且父皇拥有锦衣卫,能不知道东宫里的那些事儿吗?
    秦风不免摇头。
    这皇位啊,谁都想要争,谁都想要去坐一坐。
    可那个位置。
    真的有那么好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