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边疆,替我将此人带上,让他到边疆好好历练一番!”
庆修指向不远的苏定方。
“哦?”
侯君集望向此人,这家伙着实是体格壮硕,满身的煞气,看模样就知道他必然是常年在边疆厮杀的汉子。
只是他隐约觉得此人看着眼熟,应该是在哪里见过,但一时想不起来。
“不知他何德何能,能得到庆国公的赏识?”
他知道能被庆修所看重者,必定非寻常人,当年的薛仁贵也是被他从家将一步步提拔到今天,确实能力出众。
庆修说道:“此人名为苏定方,征讨突厥时,是李靖的三品先锋都尉,战绩卓着。”
“什么?!”
侯君集倍感诧异,他再度看向此人,这才明白自己为何觉得他眼熟了。
他早些年在边关与李靖相会,应该是看到过此人陪伴李靖左右。
“可他之前明明是三品先锋都尉,怎么才刚过两年的时间,就沦落成了一个——”
侯君集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好说“大头兵”这三个字。
毕竟在场同桌饮酒的,几乎全是大头兵。
“这事说来话长,本来他后半辈子已经没希望重返战场了,但我不忍见如此猛将埋没于尘埃。”
“若是让他就此了却残生,太过可惜了!”
侯君集明白了,他当即便一口答应下来。
“此人能得遇庆国公赏识提拔,当真是幸事,否则他此后半生都难有作为了。 ”
侯君集也是个官场老人精,他知道一个人能被贬官到这种离谱的程度,说明朝廷中已经有不少人不希望再见到他。
也就只有庆修这位可以完全无视官场规矩的人,才能把他硬生生提起来!
“庆国公!你怎么来了也不与朕打声招呼,在这里独自喝酒起来!”
已经喝到微醺的李二来到庆修的酒桌旁,而他身后则是跟着诸多士兵,都提着酒杯开怀畅饮着。
“陛下,酒量渐弱了。”
“哈哈,自从太上皇禅让皇位之后,朕每日都要处理如山海一般的公务,怎敢随意喝酒误事!”
李二大笑一声,“若不是今天有这场中位英雄归来的宴席,朕也不想饮酒!”
士兵们听到李二将他们称之为英雄,不由得心花怒放。
“朕早就听说庆国公好文采,今日想看庆国公即兴作诗一首,为我大军归来庆贺,不知可行否?”
李二打了个酒嗝,神色中充满期待。
他早就想弄来一幅出自庆修之手的墨宝,但一直没什么机会。
今天正好借此,让庆修即兴作诗一首,他也好亲自收藏 。
要知道,以庆修的文笔,他亲笔所作必然能成为流芳百世的佳作。
绝对不亚于自己极度喜爱的《兰亭集序》!
“庆国公!”
士兵们马上跟着附和高喊起来,他们也想看到庆国公这等人物专门为他们赋诗一首!
庆修笑眯眯的环视众人,他的视线看到哪里,哪里的呼声便山呼海啸!
“既然陛下希望,诸位随我出生入死的兄弟们也希望,那我若是再不献丑,倒也太不识抬举了!”
“好!”
李二听到这话顿时精神大振,他赶紧吩咐人取来笔墨。
然而笔墨送来,李二却不要其他人上手,而是亲自为庆修铺纸、研磨墨水!
这一举动更是让大家惊呼,能让李二亲自服侍准备笔墨的,恐怕也就庆修独此一人。
“庆国公要亲自作诗了?”
本来对这场宴席十分嫌弃的诸位官员们,得知这消息后竟然纷纷凑上前,生怕错过这一幕。
连庆修自己都没想到,他如今的文采在长安城中竟然能引得如此轩然大波。
这也让他更加豪气云干,有人欣赏,当然更要尽力出演!
庆修提起笔,微微冥想片刻,才缓缓说道:“我知道,诸位都希望我写的畅快淋漓,但今日坐在此地与诸位畅饮,却让我想到了那些在辽东,在高句丽,已经回不来的诸位兄弟们。”
他这话顿时让全场鸦雀无声。
士兵们回想起那些出房之前都信誓旦旦说要拿下大功劳加官进爵,结果却战死沙场的战友。
一时纷纷静默,甚至落泪。
若不是有庆国公在高句丽战场打的出神入化,以及各种威力惊人的火器强行破开他们的城墙。
今天在场至少有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从高句丽回来。
李二也是感慨万千,“朕当年扫平天下时,也曾有不少忠心耿耿的将士舍身护命,几年征战下来,他们当中几乎没有多少人活到今日。”
“这太平盛世是出自于他们之手,可如今他们却享不到太平盛世,朕有愧于他们!”
庆修提起笔,当即在纸上奋力书写,力透纸背!
“今日这一首诗,权当做对他们的在天之灵略表怀念,万望来生时,我等还能再与他们做兄弟,一同征战沙场!”
话音落地,庆修笔下的一首诗已然写好。
笔锋铿锵有力,字体如刀斧般雕琢而出,赏心悦目。
“好书法!”
这字体看的李二眼前一亮,在他收藏的字画中能与其相提并论者寥寥可数!
他赶紧捧起这书字帖,一时间竟然没有顾得上去欣赏那诗中的韵味。
只是仔细观摩着这幅赏心悦目的字,心下惊叹!
“陛下?就算你不看,好歹让别人看看吧?”
庆修出言提醒,李二这才猛地惊醒过来,他意识到自己失态了。
“好!”
“朕就亲自为大家阅读一番庆国公的诗词!”
李二清了清嗓子,端庄仪态,全场再无低声细语,唯有沉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词写的不长,但诗词之意,却让人不免为之心神震撼。
士兵们听不懂太过高雅之词,但是这首诗词纵然是他们也能听的贯彻深意。
如今他们倒是捧着葡萄美酒欢庆,并且功劳加身,好不自在!
可却有不少和他们一同出征的兄弟们,只怕是永远“醉卧”在高句丽,回不来了。
“真是好诗词!”
诸位王公大臣们听的惊叹声不绝,甚至还有人当场鼓掌高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