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必坚守到援军到来!”
这是五十五师团师团长竹内宽在中午发给一一二联队的电报,同样的电报在上午十时就已经发过一次了,现在皎苗还在一一二联队手里,说明有援军对守军士气的鼓舞还是蛮大的。
援兵自然是有的,而且是第十八师团,竹内宽在想,当十八师团到达战场后,出现在敌人面前,敌人该是一副什么样的狼狈情景呢!
作为战争初期帝国陆军最早成立的师团,十八师团虽然不是甲种师团,也不是常设师团,但他们的战斗力却有目共睹,自三七年九月重建以来,就战功赫赫。先后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会战、广州作战,以及前不久的南洋战役、缅甸战役。
到达缅甸战场后,该师团由两旅团四联队制,被抽调改编为三联队制,旗下第三十五旅团司令部及其属下一二四联队为基干,配属了炮兵、工兵数个中队,由旅团长川口清健挂帅,脱离了士兵师团指挥,远赴瓜达卡纳尔岛参战。现在十八师团就剩下五十五、五十六,以及一一四这三个联队了。
这次奉命北上支援五十五师团防守曼德勒,师团长田中新一还是很有信心的。之前的缅甸战役,三十三、五十五师团没有拿下来,正是在他的师团(还有五十六师团)到来之后,支援五十五师团,一鼓作气,将盟军打的溃不成军,逃出了缅甸。
现在的局势虽然和之前有所不同,但五十五师团的境遇却和之前是差不多的,都是遇到劲敌,自己的部队赶到后击溃敌人取得胜利的。
曼德勒火车站,田中新一和前来迎接自己的竹内宽进行了短暂的会晤。一个小时前,五十六联队联队长那须一雄大佐,已经带领两个大队作为前锋坐火车出发了,后续的一一四联队、山炮兵第十八联队、独立速射炮第十三大队、野战重炮兵第二十一大队、工兵联队等都还在陆续出发。
“竹内君,十八师团的后勤补给我就交给你了!等消灭了皎苗的这股抗日军,我决定挥军直接北上,收复八莫和密支那。小小的缅甸抗日军,趁我军主力不在,就敢出来蹦跶嚣张,这一次一定要全部消灭他们!”
田中新一和竹内宽两人私交比较好,所以在称呼上也比一般日军高级军官亲热的多,两人之间也算是朋友关系。
“田中君,我还是觉得谨慎一些好,第五飞行集团可没有多少飞机协助我们,虽然十八师团战力强悍,要知道,蚁多咬死象,我们不得不防啊!”
其实竹内宽想提醒自己这位好友,独立混成七十二旅团近万人都没有了,你一个联队两个大队三千不到能干什么。但他不好明说,怕对方听了之后面子上过不去,这才用“蚁多咬死象”来暗示。
“呵呵!航空兵?哪一次战斗不是靠我们步兵拿下的!中国战场上是这样,菲律宾战场是这样,现在的缅甸战场,一定也是这样!”
作为曾经的帝国陆军省作战课长、参谋本部作战部长,侵略中国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坚定支持者,田中新一可以说是日本对外扩张战争最积极的那一小撮人之一,杀戮才是他的本性。
自从在菲律宾、马来半岛、缅甸战场,和英美等西方国家军队交过手后,田中新一内心里已经将这些敌人看底了不是一点,虽然没有像十五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口吐狂言,但心底里已经把盟军部队当成了土鸡瓦狗,更别提突然冒出来的缅甸抗日军了。
“我只能让一一二联队配合你部作战了,腊戍方面中国远征军也有所动作,我还得防着从八莫方向过来的敌人,所以,皎苗一线就拜托田中君了!”知道自己的话对这位没有什么用,竹内宽只能对田中如此说,告诉对方自己的压力也很大,你要是在那边出了事,我可没有兵力去救你。
“看好你的地盘就行!”田中哪里还t听不出对方话语里的意思,回了一句后,又像是自言自语般说道:“真搞不懂大本营是如何想的,十五军既然不主动进攻,那就干脆撤回来,留在英帕尔做什么?”
听田中新一这么说,竹内宽就知道这家伙又在抱怨大本营高层胆小,不敢放开手脚让牟田口廉也大干一场。按照这家伙的本性,如果是他做十五军司令官,恐怕早就那些加尔各答,打到印度腹地去了。
竹内宽想的没有错,田中新一就是如此想的。如果他现在是十五军司令官,手里有四个师团的兵力,早就不管大本营和南方军司令部什么态度,挥军西进了。
违背上级命令这种情况,在田中新一身上已经发生很多次了。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田中新一和总参作战课长武藤章联手反对主张不扩大的石原莞尔,私自增派到部队到华北,导致局部冲突迅速扩大成全面战争。
调任驻蒙军参谋长后,不顾大本营不得扩大战线的精神,力主把水川伊夫的警察部队部署到五原城,结果导致傅z义反攻大胜(五原大捷)。
在参谋本部任第一部长,强硬主张对美英开战,为此还和主张慎重的军务局长武藤章打了一架。调任十八师团师团长后,更是私下里怂恿鼓动牟田口廉也发动英帕尔战役,攻打印度。
虽然没有去过德国,但田中新一对于小胡子的战略却极为推崇,力主日军应该打通印度次大陆,和盟友在中东地区会合。现在十五军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应该是第二、第三、第四步,而不是又这样停下来。
到底要不要打通印度次大陆,和盟友在中东会合,这种想法在日本陆军也是有不同看法的,就连海军中,都有一部分叫嚷着要和德国海军在西印度洋会合。陆军和海军中对于这件事,支持者和反对者,以及中间派都有,田中新一自然是支持者,竹内宽则是中间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