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矿业调整
作者:小奋斗   帝国:我拥有百分比加成最新章节     
    罗斯托夫,女皇尼古拉耶夫娜正在对古老的罗斯托夫,展开轰轰烈烈的改革。
    平定内乱暂时统合国内势力后,尼古拉耶芙娜马上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先是限制贵族的权利,伊凡时期的各种贵族特权被取消,除了保留头衔以示荣耀,大部分贵族的产业被收归国有。
    旧贵族的下场摆在那里,之前就投靠尼古拉耶芙娜的贵族们,捏着鼻子认了。
    之后, 尼古拉耶芙娜在伊里奇的配合下起草了《罗斯托夫土地法案》。
    法案规定罗斯托夫全国土地不再以私人的名义拥有,只有租用权。
    并把处死贵族的田产均分农民,巩固了尼古拉耶芙娜的统治。
    政治方面,尼古拉耶芙娜确立议会为最高统治机构,自己这位女皇也不能越过议会施政。
    并且从大明帝国聘用了许多“专家”,为罗斯托夫指导新经济以及新工业政策。
    虽然对于女皇请明国人来帮助改革有所不满,但人家确实是专家。
    三下五除二拟定了方案,以帝国援助罗斯托夫为基础,一点点改变罗斯托夫落后的经济体制。
    这样一来不可避免让罗斯托夫的经济和明帝国挂钩,这也是帝国帮助罗斯托夫的条件之一。
    不管是伊里奇还是朱加什维利,他俩都看清了西洲各国对罗斯托夫的态度。
    西洲人从来不把罗斯托夫当自己人,地缘和历史原因。
    罗斯托夫在工业时代之前一直都是西洲人眼中的蛮荒之地。
    何况兀哈良大远征时期,罗斯托夫是被兀哈良人统治的,时间持续了两个世纪。
    这一点导致罗斯托夫血统中,深深植入了兀哈良人的基因。
    让罗斯托夫拥有了“东方思维”,逐渐和西洲渐行渐远。
    之后,罗斯托夫沿着兀哈良西征的脚步反推,慢慢统治鲜卑利亚并和大明帝国接壤。
    兀哈良的基因深处充满了好战,罗斯托夫也是如此。
    在国家逐渐强盛后,罗斯托夫展开了几个世纪的扩张运动,和全世界有名有姓的强国都打过仗。
    西洲人尤其讨厌这点,且罗斯托夫的国土面积太大,人口太多,更多还是害怕。
    虽然被大明从中洲反推,但罗斯托夫的基本盘并没有遭到削弱,甚至因为帝国介入,如今的罗斯托夫在尼古拉耶芙娜的带领下,呈现出一幅积极向上的画面。
    这让许多西洲国家受不了。
    但尼古拉耶芙娜哪管这些,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周绍义。
    .......
    帝国鲜卑利亚秋明。
    自从帝国收复了秋明,就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建设,这里可是有石油的。
    更加合理的城区,连绵不绝的工厂和炼油厂矗立在城郊。
    穿着石油工人服饰的人们,脸上洋溢着抹不去的快乐。
    为啥?因为工资涨了啊!
    今年,帝国财政部公布了工人最低工资。
    没说的,直接上涨了三分之一。
    工人工资,根据工种不同,全都在原有基础上涨了50到100龙元。
    手里有钱,能不笑吗?
    帝国石化,拥有皇室参股的企业,也是帝国最大的石油集团。
    秋明油矿的财务,正在办公室发工资。
    “刘义正,工资125.5龙元。”
    “潘敏,工资98龙元。”
    “樊士鹏,工资145.5龙元。”
    “王喜,工资122龙元。”
    排着长队的工人,依次领取了自己的工资。
    鲜卑利亚实在是太大了,也不好开发,帝国银行并没有完成对鲜卑利亚的铺设。
    所以,只能暂时采取现金发放的方式。
    “老王,你这评级刚过,就遇到了工资大改,一到手就超过120龙元,真羡慕你啊。”
    面对工友的羡慕,王喜一脸憨厚的笑了笑,没有接话。
    “老王,哥哥我也不要你请客吃饭,把你的小汽车借我一天如何?”
    王喜闻言,立马问道:“刘海,你不是下个月就要买汽车了吗?怎么现在找我借?”
    刘海笑着回道:“你也知道,秋明没有汽车直销店,我付了钱,只能等到下个月从内陆给我调。”
    “但是....我家那小子准备在这个月结婚了,这不,只能求上老哥了。”
    闻言,王喜大方的说道:“这是好事啊,什么时候你提前来开就是了。”
    “老王,谢谢啊。”
    一边聊,两人一边走出炼油厂。
    汽车,已经变成了帝国居民的必备品,而不是奢侈品。
    车轮上的国度可不是开玩笑的。
    现在的帝国,百分之五十六的家庭都有汽车。
    帝国交通发达,又因为控制了波湾等产油地,油价很低。
    所以,开车出行成为帝国居民的不二首选。
    帝国的工人群体占比,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炼油工人群体,迅速膨胀。
    而历史悠久的矿工,却变的越来越少。
    一方面,帝国对本土金属矿产的开发逐年减少,与庞大的工业产能,形成了反比。
    另一方面,从瞻洲进口的农具,以及从东南中洲抓捕的土着,一半变成建筑工人,一半变成了矿工。
    本土矿业,除了保持红线的煤、铁等,全部向非金属矿产转型,比如石灰、高岭土、石英等等。
    这些非金属矿,开采规模很大,帝国本身用量巨大,因为涉及民生。
    还有,这些东西太多了,到处都有,没必要保留。
    而像钨、稀土、铜这些战略物资,帝国不但缩小开采规模,甚至不准出口。
    皇帝在之前的朝会上制定了一个规则。
    “能用国外的,绝不用国内的!”
    “能用藩国的,绝不用核心领土的!”
    同时,帝国每年公布的地质勘察报告,必须经由朝廷严格审核。
    这些公布出去的数据,完全是骗鬼的。
    另外,从今年开始,所有教材和媒体,都在有意无意的强调:
    “我们是一个资源贫瘠的国家,传统矿业看似庞大,人均占有量却极低。”
    帝国宣传部门,也把“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这句话,正式删除。
    皇帝这么做有几个方面的考虑。
    经济上,帝国自成一体,完全可以不带世界玩。
    但经济也是服务于政治,为了保证小弟们的幸福生活,只能加大对这些国家矿产资源的开采与进口。
    还有,帝国开始有意识的保护本土矿业,想为后世子孙留下一个真正的金山。
    最后,也是比较隐晦的一点。
    这样宣传,不管外国人信不信,反正国人都信了,这能激发帝国扩张的决心。
    俺们家里东西少,外国多啊!
    特别是今年,帝国能源机构,研发出了燃气液化技术。
    这样一来,天然气成为了帝国又一重要资源。
    虽然帝国掌控着鲜卑利亚,但对这里的天然气,采取了保护性开采。
    恺加变成了帝国的天然气基地,帝国在恺加大规模铺设天然气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