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仁抽出颜真卿的信件,上面洋洋洒洒写了许多内容。
“燕王,此次我们的对手拥兵预计在120万左右。
其中绝大部分是当地的农民和百姓。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世家私自豢养武装的部曲。
这些人平时横行乡里,欺负平民百姓。真到了战场,战斗力远不如百战的士兵。
所以看似对方势大,实则不堪一击。
而且这120万的士兵对大唐的消耗是致命的,国库里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银粮草供应如此多的人。
即便大唐有能力进行支付,这些钱也仅仅只会有一小部分流入这些兵卒的口袋中。其中的绝大部分甚至是所有军饷都有可能被世家所克扣。
没有发生危险和战争还好,一旦发生了战争见了血,而且时间再拖的长一些,士卒没有军饷作为补贴一定会心生怨气,最后哗变。
我的好友岑勋告诉我,最近有许多文人受唐皇的邀请赶往长安,目的就是用诗词来对你的名誉进行污损。这些文人以李白为首,对您进行抨击。
所以最近三个月内,您都将是全国被抨击的主要对象。他们会把你形容成十恶不赦的暴徒。
所以,千万不要被这些外在因素影响了你的判断,也不要盛怒之下派兵硬憾潼关天堑。
只要洛阳门户还在我们手中,不出1年,120万大军必将溃败。
岑勋还给我带来一个消息,大唐太上皇将自己的女儿乐成公主远嫁回纥。
看样子是想要寻求回纥的帮助。如果战事对他们不利,回纥极有可能入场加入战斗。还望燕王小心提防。”
司仁收起信件,轻叹一声。
“哎,清臣可真是帮了我一个大忙啊。”
他对颜真卿信中多次提及的岑勋有所了解。
岑勋的太祖父是岑文本,是太宗时期的中书令,相当于宰相,在当时非常受太宗皇帝的器重。
而岑勋本人更是被李白多次写进诗中。其中最出名的一首诗将进酒中有提及。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里的岑夫子指的就是岑勋。
从李白的诗中不难看出,岑勋与李白的关系非常好。但是从颜真卿书信上的内容来看,岑勋似乎是站在颜真卿这一边的。
这就有点意思了。到底谁才是岑勋的好朋友呢?
司仁摇了摇头,不去考虑这个不相干的问题,转而思考起颜真卿信中提醒自己的事情。
按照颜真卿的设想,用1年的时间就能拖垮120万大军。而且没有任何风险。
可对司仁来说,时间有些漫长了。他已经进入游戏快一年了,现实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一无所知。
所以他想要尽快出去,就必须要让大唐120万军队提前发生暴乱。
“嗯...把天公张角太平道那一套搬出来?”
司仁想了想还是把这一主意否决了。
张角太平道的核心思想就是善道,并不是教人向善那么简单。而是在这其中混杂了末日预言,甲申劫运。
他预言在甲申年会遇到4大恶事,兵、病、水、火。天下大乱,疫病横生,战火四起,灭世洪水。
张角出道就塑造了一副人类末日的景象,许多百姓都盲目的相信追崇。他们坚信只要入了善道,才能才能拯救自己,消灾弭祸。
而且以司仁现在的情况,哄骗这些愚昧的百姓,塑造一些神话也不是难事。
可问题偏偏出现在这,现在长安城中聚集了天下的文人,他们一致对司仁口诛笔伐。
这样一来,司仁想用太平道这一套恐怕就失去了效果。
“对付文人,那就得用文人的方式。
大唐有李白,有杜甫就了不起?有白居易就牛笔了?
当我拿出宋朝的苏轼的诗词敢问阁下该如何应对呢?我掏出辛弃疾的代表作,你们又该如何?”
别的不说,就拿辛弃疾来讲。他的经历与李白完全不同。李白一生都在追逐权利,所谓的郁郁不得志都是后人为他冠上的。他只会写诗,对管理一窍不通。
反观辛弃疾就不一样了,他戎马一生,理想就是收付失地。与李白这种只会空谈的人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如果把两个人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就会发现李白只是纸上谈兵,而辛弃疾是一个实干家,虽然同样不能一展抱负,但情况不同。
辛弃疾是因为南宋被金庭打怕了,只想着偏安一偶。
而李白是因为李隆基根本就看不上他,觉得除了吟诗作赋外没什么卵用。
辛弃疾的每一首诗都是他的轻身经历,让人能切身感受到他强烈想要收复失地的决心和心念。
为人熟知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联营...
而李白的诗词看似豪放,实则仔细观看就会发现大多都是一些假大空的话,到后来甚至为了迎合李隆基的口味,写了许多首有关修仙的诗。
什么仙人抚我顶,结发授长生。什么吾求仙弃俗,君晓损胜益。
至于苏轼,李白更没办法去比了。
苏轼的出身就甩了李白十八条街,而且苏轼坐到了翰林学士这一职位。翰林学士是翰林院的最高掌管,主管文翰,可以说是全国最有文化的人也不为过。
而且翰林学士是皇帝的心腹,也是宰相的预备役。
苏轼一生漂泊,被流放被排挤。62岁时被一叶孤舟送到了苦寒之地海南儋州。
在那个时候,被放逐海南的罪行仅比满门抄斩的罪行轻一等。
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许多人不远千里追到儋州,跟着他学习。
在宋朝的一百多年里,海南从来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后不久,姜唐佐就举乡贡。
为此,苏轼提诗:沧海何曾断地脉,朱崖从此破天荒。
唐朝如果真有能与苏轼比肩的,恐怕也只有白居易了。不过此刻的白居易还没出生。
唐朝耳熟能详的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就属白居易混得最好、名气最大、地位最高(活着的时候)
死了当朝皇帝都给他写追悼诗,白居易35岁当了翰林学士,38岁任京兆府户部参军,42岁做了太子左赞善大夫,上书言事多获接纳,
李白就比较惨,只当了翰林,还只能给皇帝写诗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