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刘伯温的神机妙算
作者:六窍俱通   大明:开局拜朱重八为义父最新章节     
    朱林并未成年,所以在京城之中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大规模豪华庄园或者是住宅,因此,还是居住在皇宫旁边的偏殿之中。
    和几个兄弟叙旧了一番,处理了一些琐事准备休息。
    等到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向皇上建议建立大明天工局,意为天工开物的意思,专门研究机械科学,物理,化学等一系列的现代科学。
    虽然不能有现代的造诣以及生产方式,却可以有充分的萌芽作用,为后来的发展起到建设性的作。
    明朝末年的时候就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只不过被朝廷扑灭了。
    之所以资本的萌芽没有发展起来,那是因为小农经济的过于脆弱和固化,从朝廷大的方针来看,当时是重农抑商的。
    但是有的错误需要从上到下的改变,大部分只知道读书人,他们除了知乎者也其余的什么也不知道,学的东西对于国家的建设进步和成长没有任何的用。
    八股取士思想僵化,必须改。
    所以这些糟粕都应该被淘汰掉,尤其是科举必须要多样化改革,不光要进行文官选择,还要开设武举以及发展现代科技。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的眼光,作为一个统一天下的雄主,他并不是目光短浅,只注重小农或者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反而大力的促进民生的改善以及火药的发展。
    从这些种种来说,他是希望大明可以蒸蒸日上,变得更加富强,如果大明天工局的建立可以得到朱元璋的支持,那么日后培养人才,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化工便是指日可待的。
    不是所有的文官都喜欢读书,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将那做人的道理学一辈子,而是他们知道读那些书会让自己做官,会拿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权利。
    孔孟圣人之道只是权力的敲门砖和垫脚石,没有人会喜欢四书五经,而且官场中从来不会考四书五经。
    就像你大学学的东西很少真正的放在社会中应用。
    大明天工局建立。
    只要蒸汽机内燃机可以发明出来,那么工业化就有了基础,拖拉机,挖掘机,火车,汽车,铁甲轮船等各种钢铁巨兽都可以进行生产,虽然受制于现在的技术,很多工具处于初始状态,但是有了开头,后来的人想要学习模仿超越,那并不是难事。
    最重要是车床等机床的发展可以加速工业发展。
    第二日早朝,众多官员开始汇报自己所不能处理的问题,以及需要皇上才能决断的事物,很多官员昨日被皇上狠狠责骂和杀鸡儆猴的处理手段吓的不敢造次,并没有找朱林的麻烦。
    “老臣有本奏。臣年老体衰想要致仕。”
    李善长从群臣的队列中站了出来,颤颤巍巍的躬身行礼,他整个人像是老了十几岁一样,远没有之前运筹帷幄的神情。
    “韩国公好好的,为什么要辞官呀?这中书省左丞相的位置非你莫属,你是朝廷的栋梁,朝廷还需要你管理啊。”朱标说。
    “昨日其实是老臣糊涂了,老臣不是五十九岁,而是已经六十一岁了,陛下说的是,老臣连自己的年龄都能记错,怎么还能承担朝廷的重任?可惜要辜负皇上的期望了,允许老臣致仕。”
    “臣这一生如履薄冰兢兢业业,生怕有行差踏错,辜负了皇上的信任以及官员的爱戴,但是岁月不饶人,如今我确实已经力不从心,还请皇上允准。”
    李善长字字恳切,像是真的愿意退位让贤一样,群臣和皇上听到这话,没有一个不高兴的。
    皇上高兴是因为李善长一点就透,很清楚他昨天说那话的意思,也希望李善长不要挡路,群臣高兴是因为李善长一旦退位,上面的人补充,所有人的官员都可以往上提一提。
    毕竟朝廷的官员位置有限,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占着位置,其他的人怎么进步啊?
    李善长昨天有一句话说的是对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让人讨厌,而是只要你掌握着权力,就会成为皇上和百官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句话对于所有人都适用,并不仅仅针对的是朱林。
    “朝廷还需要你的建设,百官还需要你的管理,你致仕的请求,我暂时还不能同意。”朱元璋说。
    但是朝廷需要面子里子全部兼顾,朱元璋自然不能表现出急不可耐的样子。
    “父皇,臣有本奏。”朱林此刻也站了出来。
    “准奏。”
    “儿臣准备建立大明天工局,用来研究机关,工业,化学,物理材料等技术,希望父皇可以允许,一旦我们可以在基础的工业中取得巨大的发展,那么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得到质的飞跃,到时候老百姓一定会歌功颂德。”
    “汉王殿下,能不能解释一下什么叫工业化学和物理?”礼部尚书问。
    “隔行如隔山,你不需要知道,你只需要知道这个机构是用来研究事物运行发展变化的本质的就行,你们只知道火药可以爆炸,你们只知道化肥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却不明白为什么可以爆炸,为什么可以提高产量。”
    “你们只知道铁加入一些碳可以变成钢,你们不知道什么叫合金?这个机构是专门用来研究这大千世界神奇变化的。”
    朱林说的话,直接让百官云里雾里,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汉王殿下在讲些什么。
    朱元璋和朱标同样不知道,但是二人知道朱林手握三部天书,这一定是天书中的神奇技巧学问,朱林这么做,绝对是对大明发展有着重大好处的。
    “准了,从今天开始,你便是大明天公局的局长,如果需要什么人才什么资源就及时上报,我让六部给你进行协调。”
    “谢父皇。”
    在得到朱元璋的同意之后,朱林很快的便将手下的人派出去,在全国各地搜寻那种喜欢机关或者是化工之术的。
    其实在很多年前,青铜器被人使用的时候,华夏之人便发现金属的优越性,从而开始了各种的实验。
    石器到铜器,铜器到铁器…都是进步。
    只不过这些人并没有得到重视,明朝可以诞生《天工开物》这本古代化学书,有证明在明朝或者之前已经有了化学以及工业的记录实验。
    只不过当时是封建社会,这些发明和发现不仅没有大范围的传播,更没有进行深入的发展,只要朱林在民间找到这些能人异士将他们聚集起来,全部安排进大明天宫局之中,一定可以让科技快速发展。
    最重要的是,朱林在大明朝刚建立的时候,便收养了很多的孤儿,科学研究要从儿童抓起,他就让手下的人将一些简单的物理化学知识教给了这些人,这些人可都是未来的人才储备呀。
    半月之后,李善长再次上书请辞,依旧被洪武皇帝拒绝,但是朱元璋却召见了朱林。
    “老五,李善长已经是第二次请辞丞相的位置了,你说我选谁作为下一任丞相比较好?”朱元璋问。
    朱林知道,老朱这是信任自己,他不需要官场上的扭扭捏捏,而是直接提出自己的看法。
    “刘伯温。”
    “为何?”
    “能力出众,为官清廉,原本以他的才能远不止如此,只不过父皇你讨厌他太过清高,因此对他做出惩罚罢了。”朱林说。
    “您可以将刘伯温留给我大哥,这样的治世能臣可是不可多得的瑰宝,我的好了,那就是堪比诸葛孔明的存在,而且他极其忠心。”
    “你能知道他未来的样子吗?”
    朱元璋虽然知道朱灵能预测到未来的事情,但朱林也多次告诉朱元璋说多了折自己的寿,朱元璋问的多了折他的寿。
    “被你抛弃,成为淮西勋贵和浙东文官的党争利益牺牲品,兔死狗烹,凄凉无比。”朱林缓缓开口。
    朱元璋沉默了。
    “那谁会坐上丞相的位置?”
    “胡惟庸。”
    “胡惟庸…是个不错的人,做官勤奋认真是一个能办事的好手。”
    “可是我问过李善长的意思,他并不愿意选胡惟庸,反而还支持汪广洋。”
    “胡惟庸和李善长之间是亲家的关系,你说他为什么不举荐胡惟庸呢?并不是他不想,而是害怕父皇你因为忌惮他的原因而故意不用胡惟庸。”
    “说白了,他就是在预判您而已。”
    “因此,他不想让谁当,反而会举荐谁,他想要让谁当,反而故意要撇清关系,因为人选一共只有三个。”
    “刘伯温是他的对手,他不可能选刘伯温,为了让您立胡胡惟庸为中书省左丞相,因此举荐汪广洋。”
    “到时候李善长虽然退居幕后,但有胡惟庸和他的关系,李善长依旧是大明第一功臣。”
    “真的是好算计。”
    “哎…还好有你,咱就预判了他的预判,我就偏不让胡惟庸做丞相,让汪广洋做。”
    “我不同意…”朱林直接反对。
    朱元璋愣了一下,然后随即开口。
    “你为什么不同意?”
    “李善长为什么不同意刘伯温,我就为什么不同意汪广洋。”
    “哈哈哈…难道差点忘了这汪广洋和你是政敌,你倒也是实诚,敢直接将这事告诉我。”
    “我们都是一家人,为什么要遮遮掩掩呢?”
    “先不急,让汪广洋上位,将刘伯温留给标儿,等到标儿登基的时候,让他施恩刘伯温。”朱元璋说。
    “之前我就一说小留给大哥,您还真信,别的话我不多说,刘伯温已经是花甲之年,再过个二十六年,估计已经变成一堆白骨了。”朱林说。
    “你之前说过我可以当三十一年的皇帝,我觉得时间太长未必算好,再过上最多十年,等标儿处理政务可以成熟之后,我便退位让贤,早早当太上皇享天伦之乐。”
    朱元璋缓缓的靠在躺椅上懒洋洋的说。
    朱元璋之所以说的如此轻松,不过是因为现在是洪武五年,洪武八年的空印案,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洪武二十五年的蓝玉案都没发生。
    不过在朱林的改变之下,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不会发生。
    朱元璋之所以一直当着皇帝,有一定的原因就是觉得朱标太过仁慈,想要将皇上这根权杖上的刺拔干净,干干净净的交在他的手中,让他当一个太平之君。
    “父皇,您自己做决定就好。”
    朱林在和朱元璋聊完天之后,又找马皇后说了说话,然后就离开了坤宁宫向外走去,正好遇到了在奉天殿外面等待的刘琏。
    “汉王殿下…汉王殿下…”
    “刘御史是叫本王是有什么事要商议吗?”
    朱林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刘琏会在这里叫住自己,难道有什么事商议吗?再说了,自己和御史台的关系并不亲密。
    “汉王殿下是这样的,家父有事要和你说,是关于北伐的军情大事。”
    “北伐。”朱林虽然有些疑惑,但是他知道这种事情事关重大,绝对不会无的放矢,当即便跟着刘琏前往了御史台。
    “见过汉王殿下。”
    “诚意伯有事直说,不必遮遮掩掩。”朱林对于刘伯温的好感不错,得知他被胡惟庸这样的小人害死,还是很不值得的。
    “殿下是否支持北伐的时候有持久战,准备拖上一段时间。”
    “不错。”
    “原本草原全都是一望无际的战场,不论是骑兵还是您所发明的铁甲战车,都可以得到巨大的发挥,这是我军的优势,但和林不同。”
    “和林城墙坚硬必须使用大炮才可以轻易拿下,而且燕然山脉地势复杂,到处都是悬崖峭壁,不利于大军展开,而且容易遭受到伏击。”
    “您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天气。”
    “天气…有什么影响吗?”
    “蒙古草原是典型的冬冷夏热,全年少雨降雨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夏季的一段时间几乎是暴雨倾盆。”
    “大雨之后黄灾遍地…”
    “蝗灾…那里没有粮食,为什么会有很多的蝗虫?”
    “不是…白灾漫天飞雪殿下可能已经见识过了,黄灾是遮天蔽日的蚊蝇,传播瘟疫十分的危险,一定要注意疫情的防控。”
    “我们擅长使用炮击,马上要进入七月份了,到时候沼泽的范围会大幅度的增加,而且积水不利于战车的前行,大雨不利于火炮的进攻,这样恶劣的天气容易让我军处于劣势。”
    “如果强行进攻,只会让我们大败。”
    朱琳一听,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他知道刘伯温说的句句在理。
    “先生大才,有的事情我确实没有想到,那应该如何解决这件事呢?如果我们放弃了围捕,那他们极有可能获得喘息之机。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战果,但是除恶务尽必有灾殃。”
    “网开一面,谈判求和,坚守。”
    “先生不会平白无故的帮我吧,你有什么事是需要本王可以帮忙的,但说无妨。”
    “丞相的选举…”刘伯温说。
    “你想当丞相。”朱林问。
    “未曾…我猜测会是胡惟庸,但是这个人就像是小牛一样,虽然沉稳有干劲,但是经验不足,日后可能会出大的乱子。”
    “我知道,皇上对汉王殿下的信任是仅次于太子的,但是我因为身份的阻碍,不方便说话,希望你在旁边劝解一二。”
    朱林面色一僵眯起眼睛,仔细审视着刘伯温,真的是洞察人心审时度势的好手,他完全预料到了胡惟庸的性格和结局,可惜如此聪慧之人,却没有料到自己的下场。
    “你说的话我都记下了,但是我也一点要提醒你。”
    “如果想要善终,那么便要脱离党争,不要想着离开京城,而且说两句好话,恭维恭维太子,夸奖夸奖皇上,就算你不想当真,你也要表现出来压制浙东文官,如果你处于劣势,皇上自然会打击淮西。”朱林好言相劝。
    “你要知道,应天不需要有你这么牛逼的人存在,一个不许牛逼罪,便可以让你死无葬身之地,你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自己的儿子着想吧。有弱点才能让人放心。”
    “多谢汉王殿下提点。”
    “说说吧,如果近几个月不能打,那我应该怎么办?我知道你是治世之能臣,可以给我出点建议。”
    “汉王殿下,应对草原的这些人,您一定要恩威并施。”
    “现在到了多雨的时候,不利于我们的战车以及火器,要等到合适的天时,多雨潮湿土地松软粮草不易储存运输,用谈判来解决,这是缓兵之计,两个月之后入秋,北元死期将至。”
    “燕然山脉里的地形太过复杂,我们并没有能够深入的办法,因此需要内应,只要在谈判的过程中运送很多的货物,瓷器,丝绸,茶叶,盐。”
    “以谈判为理由开放一些小型的互市,以士兵为保护,让皇家和牧民做生意,双方都可以赚到钱,然后再趁机策反由奢入俭难,他们享受到我们这些商品的时候,自然就会心地动摇。”
    “到时候开出高价,想办法得到燕然山脉内部的地图,这样就算谈判结束,我们也可以快速的行军彻底灭亡北元。”
    “最重要的是,那些北元的普通人在享受到生活的便利之时,便会被我们的文化所侵袭,自然而然汉化,文明必然会代替野蛮。
    “请一定要在北方草原确定水草丰美的地方多建立几个城镇,这就是日后之事了,游牧民族喜欢游牧,我们就是要利用商业倾销控制的手段,强迫牧民固定下来。”
    “利用汉官管牧民,一半牧民,一边卫所,改屯田为屯牧。”
    “形成牧民的聚集地,就不怕游牧民族,游牧的本质是为了追寻水草丰美的地方放羊,如果他们吃粮食便可以吃饱,为什么还要放羊?”
    “说白了,就是将牧民圈养起来,将整个草原变成我们的马场。”
    “用几个小城镇就换取了整个岭北,这样的买卖难道不划算吗?”
    “先生妙计啊。哈哈哈哈…”
    “只要大明提供一些粮食,将少量的牧场划分给牧民,牧民便会甘愿为大明养羊养牛,而其他大范围的草原便可以全部划分给军队去养马。”
    “牧民不会游牧,只会就近放牧,因为他们只会生活在固定的城镇,人是社会群居型动物,游牧本来就不是最好的选择,反正粮食大明多的是。”
    用温和柔美享乐之风,磨灭那些桀骜和野蛮之风。
    刘伯温就像是可以夜观天象的预言家一样,一个月之后,果然传来了草原大雨。果然出现粮食运输困难,火药过度潮湿,难以使用的情形。
    这个消息遗传回朝廷,当即一片哗然,没有想到原本顺利的战斗会变成如今的样子,撤军的观念再次回荡在整个朝堂之上。
    “这次晨会主要谈论是否撤军的事宜。”朱标率先发话。
    以下的百官当即就骚动起来,很快便分为两派,一派便是主战派,都是一些武官和勋贵,另一边是一群主和派,希望可以见好就收撤军。
    “汉王殿下,打仗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燕然山内部的情况我们并不熟悉,这是没有地利,暴雨不断,这是没有天时,如此场景之下,惘然动刀兵只会白白的损耗国力。”陈修说。
    “臣觉得不能撤兵,如果现在撤兵,那么之前的血不就白流了?臣夜观天象,虽然大雨不断,但最多不会超过一个月,便可以迎来晴天,而且北元已经是穷途末路,如果给他们喘息之际,岂不是功亏一篑?”刘伯温站出来说。
    “御史中丞这话好没有道理,原本已经等了一个月,好不容易备齐了粮草,还有火药,结果大雨不断,显然不是打仗的最好时候,如今又要等一个月,岂不是白白的耗损粮草?”胡惟庸站出来反驳。
    “户部尚书刘诚,你掌管户部,应该能算的出来,大军一个月便要消耗多少的粮草吧。”
    “没钱是吧,来问本王,全天下最有钱的是我这个税部侍郎,我税部有的是钱,而且前半年的税务已经全部出来了,税银收入足足有三千万两白银,各种粮食超过两千万石,比去年多了三倍不止。如今,如此雄厚的财力。你告诉我,打不了仗,难道用这些钱养你们这群硕鼠,还是等着日后割地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