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确定吕氏死亡之后,便有几个人闯入其中,将哭的伤心的朱允炆带走,然后拿出一卷破草席子,将尸身裹入草席之中,送出宫去,不知道扔在哪片乱葬岗里。
堂堂的一介太子侧妃就这么的死无葬身之地了。
这样凄惨的下场,虽然是罪有应得,但也不免让人感到唏嘘。
说白了就是闲的,在这里作死,要不然以吕氏的资格,凭借着儿子最起码日后也能混上一个贵妃,然后母凭子贵安然一生,非得要瞎想,那他不该的位置遭来横祸。
人心不足蛇吞象。
远处屋檐下的两人继续交谈。
“不是,大嫂,你这要求确实是很难办到呀,虽然朱允文只是一个庶出的孩子,把他开除族谱不可能,除非皇上同意,上报大宗正令,一般情况下就算是宗正令二哥也没有这权力。”
常懿想要将朱允炆贬为庶人。
“我知道你怪吕氏害死了你的孩子,不愿意和仇人之子生活在同一屋檐之下,你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不如日后将朱允炆养在宫中由太后抚养如何?”
“五弟,你忘了吗?雄英是你未来的女婿,现在更是你的侄儿,你难道就不为他着想吗?”
“我…”
“有其母必有其子,吕氏绝对不会因为那所谓的爱嫉妒的发疯才害我的孩子,她的根本的目的是想夺嫡,让她的孩子日后成为太子,只要朱允炆一天不死,他想要争夺太子的心,便不会消失。”
“皇子相争,国本不固,我不光是为了自己报仇,也是为了大明日后的稳定,难道他会甘愿自己母亲死去吗?我们同时也成为了他的仇人啊,养虎为患,等他长大了之后,难免再不会报复我们。”
“到时候雄英与毓秀是夫妻,你就算不为了你侄儿考虑,也要为你的亲生女儿考虑吧,会为他留下如此之大的一个隐患吗?”
“大嫂,你有一点不知道,但是我只能告诉你。”
“什么?”
“我手下的太医悄悄告诉我,雄英被剧毒伤了身子,恐怕只剩下二十年的时间了。这个人只忠心于我,就算是皇帝和大哥都不知道雄英能活不过三十岁。”
“你…你说什么?”
“我说的都是真的,哪怕好好的养病,最多四十岁,而且他以后会继承太子之位,劳心费神,那是常有的事,如果大哥知道了真相,恐怕会真的动易储的心思。”
“那朱允炆更不能留。”
“朱允炆毕竟是父皇的孙子,他的身份便是最大的护身符,父皇对子孙的爱护,哪怕是谋反,最多也是削爵圈禁罢了。”
“建议你做两手准备,第一手准备就是让雄英养好身体,尽可能的活的时间长,然后接过朝廷的重担,再传给雄英自己的孩子,第二个便是你和大哥,再要一个孩子,他也是嫡子,如果雄英日后无法继位的话,就让这个孩子继位。”
“雄英身体不好的事情绝对不能外传,否则大臣一定会纷纷站队朝廷的党争和派系之争,也会越来越严重。”
“这个道理我自然明白,你说的对,雄英毕竟日后是我的女婿,为他考虑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母后和父皇保护朱允炆的态度很坚决。”
“哪怕是动用常家一切的势力和手段,我也要让朱允炆滚出应天。”
“即使不能让他死,也不能让他的母亲如愿,让他可以坐上那个位置。”
“这事我来办吧,如果常家的人出面,恐怕会引起陛下的震怒。”
“没有想到,为了争一个嫡子的名分,人都会用如此下作的手段,吕氏死了,看来还得要多防备一下徐氏。”
“不会,徐妙云不可能和你争宠…”
“为什么?”
“因为她的心里从来装的都是老四燕王,她和吕氏一样,不过是政治联姻权力的交融罢了。”
朱林在和常氏交代完之后,回奉天殿复命。
一路上,他在想自己到底要不要杀掉朱允炆,只要他愿意,他完全可以瞒过锦衣卫秘杀朱允炆不露出一丝一毫的痕迹,但是毕竟是他大哥的儿子。
如果不是朱允炆他的骨子里流了老朱家一半的血,太子都不会放过他。
朱林很是为难,到底要为女儿和女婿铺路?现在就解决这个后患,还是放他一马?
遇到难为的事情,朱林喜欢丢铜钱来决定。
想到这里,他从怀中掏出了一枚洪武通宝。
“如果是正面,我便杀朱允炆。”
“如果是背面,我便留他一命。”
朱林将铜钱放在大拇指上,然后向着天空弹去,随后一掌拍在手背上,将铜钱固定住,随后缓缓移开手掌一看。
“天意如此。”
奉天殿。
“启禀,父皇太子殿下,我已经奉旨将吕氏诛杀。赐毒酒。”
“知道了,太子妃怎么样?”
“太子妃亲自将毒酒灌入吕氏的喉中的。”
朱标听到这话,先是一愣,然后又释然的点了点头。
“太子妃忧思过度,而且她很不满意,认为吕氏害死了自己的孩子,希望朱允炆给朱允熥偿命…”
“不可,朱允炆再怎么样也是我的儿子?我怎么可能再承受失去另一个儿子的痛苦呢?”
“难道要让太子妃和仇人居住在一个屋檐之下吗?”朱林反问。
“大哥,吕氏表面上是因爱生恨,所以嫉妒太子妃下毒残害两位皇嗣,但是根本目的是为了夺嫡,如果大嫂的两个儿子都死了,那么朱允炆就是您唯一的儿子了。”
“您现在是太子,日后肯定要继位,成为皇帝,如果朱允炆是您唯一的儿子,那他日后也会成为皇上。”
“朱允炆只要不死,就会有人有夺嫡之心,只要夺嫡之心不死,哪怕是我们的后代,后代的后代,骨肉相残,血腥相杀,便会源源不绝,永远不要低估权力对人心的蛊惑和麻痹呀!”
朱林的话,如同敲响的警钟一样,在朱元璋和朱标二人心中长鸣,他们知道朱林说的是对的,这才是造成今天这样惨剧的根本原因。
“老五,那你说怎么解决。”朱元璋问。
骨肉相残是最残忍的事,朱元璋对于亲情仅次于皇权的看重,准确来说,朱元璋是皇帝之中比较注重亲情的。
从他给儿子封为藩王,给他们如此之多的特权,就可以看出来。
“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继续说。”
“第一,将朱允炆发配凤阳不得回应天,从此远离权力中心,让他不可能再生出争夺太子之位的心思。这样其他的大臣也不会去培养他,接近他,造成新的派系林立。”
“第二,立朱雄英为皇太孙,储位已定,可以安天下人之心,不光可以震慑那些心存侥幸,想要投机的人,也可以安抚常家。”
“这样也算得上是一举多得了。”朱林 诚恳的建议。
“老五,你说的有道理,太孙之位,如果确定确实可以安定天下人之心,少了很多想要投资其他皇子的人也是不错,但是你第一点我难以肯定,允炆毕竟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如果将他一个人放在凤阳,我也不可能安心。”
“大哥,这有什么不能安心的?凤阳是中都。就算把允炆放在那里,也不会委屈了他,我派一些人照顾就是了,也不会少了他的吃穿用度,重要的是常姐姐的火气难消,你先将朱允炆送走,哪怕就两三年的时间,等时间过久了,常姐姐气消了,你再想办法接回他就是了。”
“毕竟一个人心里的伤疤,需要时间才能抚平啊,你让杀子仇人的儿子一直待在常姐姐的面前,她确实难以接受啊。”朱林说。
“四弟,常升常茂,还有蓝玉都要求严惩朱允炆,虽然他们的要求合乎情理,但他们的行为无意在裹挟皇权,需要文臣来制衡这些武将。如今,吕家已经倒台,文官和武将的平衡出现了倾斜,如果再严惩了朱允炆,未免不让文官寒心啊。”
“父皇,要不了多久就要对东瀛倭寇动兵,但在之前需要先扫平高丽,以高丽作为跳板更方便我们出兵,而且互为犄角,两面包夹之势必然可以一举灭掉东瀛。”
“动兵打仗,哪有不用调兵遣将的,到时候我会率领大批的勋贵前往蓟辽行省驻扎。这个时候,中央朝廷内的武将势力便会削弱,到时候你再招贤纳士,多提拔一些文官,惩戒一些不法的武将,勋贵朝堂,内外的平衡便可以重新建立。”
“和文武对立比起来,夺嫡更是惨烈和危险,祸起萧墙,一个强大王朝的崩溃,往往是从继承方面出现问题的,而且天书中表明,我的担忧不是多余。”
“天书,是不是天书中显示出了允炆未来,他卷入了夺嫡的行列之中,给我大明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危机。”
“并不是,天书中显示是原有发生的事情,雄英并没有扛过这一次的死劫,所以他在八岁的时候英年早逝,没过多久,大嫂也死了,大哥将吕氏扶正,让她成为了新的太子妃。”
“朱允炆从当时的庶长子变成了嫡长子,由于那时候大哥生病早逝,你就将皇位越位传承给了孙子,而没有从其他的儿子中选择皇位的传承。”
“当时的理由是,王叔可以凭借辈分尊号自保,但是其他的王爷称帝断然不会放过先太子一脉,您当时对大哥的宠爱,那是不容质疑。爱屋及乌,您就想着要保留太子这一系的血脉,并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
“十分的有可能。”朱元璋点头。
“朱允炆假装很仁善,和大哥很像,因此父皇您意识的坚定,站在朱允炆的这一边,但是您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切不过是他心机深沉的外在表现罢了。”
“在您死后,朱允炆开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他并没有发展经济励精图治,而是直接将屠刀伸向了自己的王叔。”
“原来如此,建文皇帝原来是朱允炆。”朱元璋此刻恍然大悟。
“一年之内,他便削去了五位王爵,湘王朱柏更是被逼到自尽,燕王朱棣害怕自己也惨遭毒手,迫不得已起兵造反奉天靖难。”
“难道,老四造反是被逼迫的。”
“其实逼迫也只是一部分的原因罢了,造反所准备的事情很多,比如说招募军队培植心腹,打造兵刃,才有可能造反成功。”
“如果燕王真的在一年之内匆忙的起事的话,他怎么可能凭借燕地一藩镇就可以成功造反?其实他早就有准备了,只不过朱允文的逼迫给了他一个起兵的正当理由罢了。”
“好啊,真的是我朱元璋的孝子贤孙啊,儿子蓄谋造反,孙子又对王叔狠下毒手,以孝治国,以孝治天下,他们都学到狗身上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