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制定新科举规则
作者:六窍俱通   大明:开局拜朱重八为义父最新章节     
    朱元璋的脸色如同雾霭遮盖一样,让人难以察觉。
    “你说呢?”朱元璋反问。
    “儿臣认为此事应该冷静处理,这件事情涉及到了皇室内部的宗亲,不应该按照律法处理,而应该进行特事特议。”朱橚回答,这些日子他接触了太多锦衣卫的事情,已经了解了父皇是一个极其护短的人,而且不希望宗室相争。
    吉安侯陆仲亨不光是至正年间就投靠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他的儿子陆贤更是如今朱元璋第五个女儿,汝宁公主的驸马。
    如果真的要是攀亲家关系的话,这个陆贤还是朱林的妹夫。
    “你说的对,毕竟是这么多年打仗的兄弟,还是有一些情谊的,他犯的事不是太严重,如果他能够主动过来请罪,就给他一个台阶下,留他一命,毕竟也是公主的驸马,各退一步就行了。”朱元璋说。
    韩国公府。
    “皇上向来是心狠手辣,对于我们这些老兄弟,虽然念着情谊,但是我们不能犯罪,可是我们如今科举舞弊,皇上肯定不会饶过我们陆家呀。”
    “吉安侯,你怕个什么呀?你是有免死铁券的,大不了给你免死不就完了。”李祺说。
    “世侄这就不明白了,我只有一张免死铁券,能够免死一次,而且只能给自己使用,而你的父亲也就是韩国公,可是有两张免死铁券的。”陆仲亨一脸悲苦,他就不应该动这个歪心思,否则自己儿子就算当不了官,也不至于命丧黄泉。
    “吉安侯真的是糊涂了,难道你忘了你儿子的妻子是当今的汝宁公主了吗?再怎么样,皇上还是要念情分的。”
    “如今,我有一计可以保你家安然无恙。”
    “这时候就别卖关子了,生死攸关呀,还请侄儿不吝赐教。”
    “是不是需要汝宁公主前去求情?”
    “吉安侯不要着急,汝宁公主,这是我们的底牌,千万不要第一时间就用出来。”
    “将科举舞弊,这个罪名认到自己的身上,千万不要让陆贤认罪,你一定要表现出一些世俗之情,最重要的是汉王殿下不能深究,您需要让汝宁公主在您负荆请罪的同时,去找汉王殿下念着他们的兄妹之情,汉王殿下只要不再追究这件事情,再加上您的功勋很容易逃过此劫。”
    “最重要的是,您可能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比如说告老还乡,放弃手中的权利。”
    “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为了我的儿子,这些富贵算得了什么?”
    “也怪我鬼迷心窍,我们老陆家原本祖上是农民,到了我凭这一些蛮勇挣得了军功,才成就了如今的勋贵王侯,就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文化人,混一个文凭,没有想到闹出这样的祸事,一失足成千古恨。”
    “皇上极有可能已经知道了犯罪的人是我们,现在就是要主动认错,皇上也是念旧情的,现在没有判锦衣卫来直接拿人,极有可能是给您机会。”
    “但是还请吉安侯念在我们两家交情的份上,不要把侄儿供出来。”李祺说。
    “不会不会。”
    陆仲亨听从了李祺的建议,当即回到家中,心事告知了汝宁公主,东昌事发汝宁公主十分的担忧,急忙的想要进宫向父皇求情。
    “再怎么样我也要向父皇求情,毕竟看在我的面子上,总不能对相公处以极刑吧。”汝宁说。
    “这件事情得罪的是汉王。我等会儿亲自入宫请罪,你赶快驾车去汉王府,找到汉王和你姐姐临安公主,向他们两个求情认错,希望他们能够网开一面。”
    “好,一切都听父亲的。”
    二人出了侯府之后分道扬镳,汝宁公主则是前往紫金山,而吉安侯却是带着免死铁券赶往奉天殿请罪。
    “侯爷起来吧,父皇同意见您了。”周王朱橚从宫殿内走了出来。
    “多谢周王殿下。”
    陆仲亨快步的走入奉天殿之中,不敢直视龙颜,直接跪伏在地上,献出自己的免死铁卷。
    “臣陆仲亨拜见皇上,臣犯了死罪,一时鬼迷心窍,居然唆使自己的儿子科举舞弊,希望皇上能处罚我,饶了我儿子一命。”
    半天得不到朱元璋的回应,陆仲亨只能将头磕在地上,继续跪拜。过了半晌,终于听到了一声叹息。
    “起来吧。”
    “念在你是初犯,免死铁券你也拿回去吧,饶你一命,但是犯了错就得改,如果不是你找冤大头找的汉王大舅子的身上,恐怕你也不会来此认罪吧。”朱元璋冷冷的说。
    “臣永不敢再犯,一定引以为戒。”
    “你的儿子永不录用,养不教父之过,免死铁卷你可以带回去,至于你兼任的镇抚使一职就卸任了吧。”朱元璋对陆仲亨做出惩处。
    虽然丢了官职,但是他的爵位俸禄都在,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陆仲亨在得到朱元璋的允许之后告退。
    等到大殿殿门关闭了之后,从后面的屏风走出了三个人,正是当今的太子朱标汉王朱林以及周王朱橚。
    “日后对于科举,我们一定要加强监管,没想到真的有人可以胆大妄为,到这种程度,这次科举一共录取了四十二个人,如老五所说的。无独有偶,总共有五个人被顶替。”
    “除了我舅哥韩立还有谁?”
    “张钊,铁铉,夏元吉和林奇。”
    “其余的人可没有特别好的背景,如果不是这件事情,东窗事发,他们可能就要落网了,而且是神不知鬼不觉。”朱标感慨。
    “没想到这些勋贵胆大妄为,还有的是朝廷中的名宿,这些人全部斩杀一个不留。”朱元璋下令。
    “刘三吾削职为民。”朱元璋补充。
    “父皇,刘三吾实则是无辜啊,他只是负责阅卷,从旁边观摩春闱罢了,为什么要牵连他?“朱标急忙制止。
    “负责抄写名录和糊名之人是刘三吾的门生郑瑶,刘三吾教导不严理应受罚,至于郑瑶居然收受考生贿赂,腰斩,对于作弊的考生斩首。”朱元璋宣判。
    “惩罚犯人是一个重点,还有一个重点是我们要防微杜渐,要规整考试的流程,防止有人继续的假冒代考和顶替。”朱林说。
    “老五说说你有什么办法?”
    “首先想要应对考试舞弊,就要知道他们有哪些舞弊的办法。”
    “第一个舞弊的办法便是夹带小抄,这种情况只要让外围的人仔细搜查内部巡考的人,加强管理便可以轻松杜绝。”
    “第二种便是贿赂考官,这种属于有钱的人,本身就没有什么背景,那就加强律法与惩戒,如果有人敢帮助作弊,不管是收钱的人还是行贿的人,都要受到严厉的处罚。”
    “第三种就是门生,这是不能避免的,我们只能想办法遏制,我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规范考生的行为。”
    “如果考生想要在春闱之前向朝廷里的官员行拜师之礼或是门生之礼投效,那必须要私下见面。”
    “因此规定考生的生活范围,只能在驿站附近,不能和其他的官员接触,避免这种考官或者是朝廷勋贵透题的可能。”
    “负责出题的考官必须要严密的监视起来,让他们隔离,不要向外界联系,等到考试结束之后才能出去。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考题外泄的可能。”
    朱林直接把高考保密的方法运到了现在的科举之中。高考出题老师一出完题就会被隔离到高考结束。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对考卷进行特殊的要求。”
    “考卷必须要干净整洁,不能出现墨迹,一旦出现墨迹,就要重写,因为一张考卷,不过是三四千字重写,也要不了多久,有的人可以提前的买通改卷人员,就是以特殊的墨迹为记号,看到这个特殊的标记之后,便会给这张卷子打高分。”
    “以后如果遇到有特殊印记的卷子,直接视为废卷成绩作废,宁可错判一千,也绝对不能放过一个只有极其严苛的规则,才能保证相对的公平和正义。”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多人评卷,一张卷子,多人进行评价,然后相互汇总打出综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