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软甲纲物种的其它几个类群。叶虾目,是最为原始的一类软甲纲物种,又称狭甲目,下辖叶虾科、大叶虾科、拟叶虾科三个科。口足目包含七个总科、十七个科共计四百多个物种,是热带和亚热带底栖海床一类凶猛的掠食者,颜色从褐色到浅红色不等,下属物种通常被称为虾蛄。虾蛄的头胸甲不太大,仅足以包裹至头的后部及胸的头四节。虾蛄头胸部有一对螯足,有些物种的螯足外型好像螳螂一样的镰刀状;也有外型膨大如拳头状的,撞击力甚大,足以令捕猎者感到剧痛。这亦是虾蛄猎食的方法,它们会利用有力的螯足把猎物刺穿、震晕,甚至击碎解体。虾蛄螯足的撞击力不但可打穿甲壳类动物的外壳,有更大的虾蛄,更在被捕获后曾一击把困着它的水族箱的玻璃击穿逃逸。生物学家曾研究虾蛄一拳公斤数的极限,测试的极限重达一百五十千克(三百三十英磅),且因出拳速度过快,产生超空蚀效应,在出拳时会产生冲击波,产生出的热能能够瞬间将水温加热至六千七百摄氏度(一万两千零九十华氏度)。与十足目不同,虾蛄的鳃在腹部,而十足目的鳃在头部,这造成在抱卵时虾蛄是用胸足抱卵,而一般虾蟹(十足目)是用腹足抱卵。人类的眼睛为双眼视觉成像,而虾蛄每只眼睛可以有三重视觉成像,两只眼睛共六重,这使得虾蛄的视觉系统为动物界数一数二的。也因为虾蛄特殊的视觉系统,所以虾蛄能看到十六种原色。虾蛄的捕捉足可分为穿刺型和粉碎型两类。穿刺型的捕捉方式像螳螂;粉碎型虾蛄在就像一个超重量级拳击手,可以轻易的击碎贝类、螺类或是螃蟹等具有坚硬外壳的生物。虾蛄性情凶猛,视力十分锐利,攻击时所施展的臂力可高达体重之两千五百倍、加速率达一万倍重力加速度。由于善于游泳,因此其猎物大部分为底栖性不善于游泳的生物,包括各种贝类、螃蟹、海胆等。它们能够轻易破坏猎物的外层硬壳,并享用壳里的肉。虾蛄的天敌为章鱼以及其它大型珊瑚礁鱼类。地虾目是一目生活在地下水间隙的甲壳类,包含地虾科、拟地虾科两个科。一些物种可以忍受低盐浓度,且最少有一非洲物种是嗜热的,能够抵受达五十五摄氏度。地虾目是微小及瞎眼的,脚很短及脆弱,最长只有三点四毫米。除了南极洲及一些岛屿(包括斐济、新喀里多尼亚及加勒比地区)外,在每个大洲都可以见到它们。山虾目是地虾目的近亲,它们都属于原虾总目,共含有四个科:山虾科、掘虾科、拟山虾科、绿山虾科。”
“我们接下来要了解的类群是囊虾总目,包括洞虾目、温泉虾目、疣背糠虾目、糠虾目、混足目、端足目、等足目、原足目与涟虫目这七个目。它们的特征是只有单一对颚足,成虫在臼齿及门齿之间有一个以关节连接的动颚叶。甲壳较为细小,且不会后胸的体节融合。除了温泉虾目外,其下所有目的节肢最底部都有一个扁平的抱卵,用来包裹腹部的育幼袋。在后仔虾期或前幼虾期孵化的幼体会缺乏最后一对脚。洞虾目也称盲虾目其下只有盲虾科一个单型科。盲虾目的类群体型小于十毫米,涌现于两百万年前冈瓦那大陆附近的特提斯洋,但对其生态的了解仍相当有限。盲虾目的生物没有眼睛,生活于地下水域,如石灰岩洞穴、沙岩洞穴或含水土层中,被发现的四个物种中有三个生活在湖泊中,只有一种栖息在微咸的水域。盲虾目的生物分布于南半球大陆的稳定岩层中,由于其分布广泛,一般认为盲虾目在特提斯洋出现前就已广泛分布于冈瓦纳大陆的地下水域中,之后因大陆飘移而扩散,分布在南半球的各大陆。温泉虾目也包含四个科,分别为赫勒虾科、单显科、温泉虾科与图卢虾科。疣背糠虾目包括四个科。糠虾目一样含有四个科,分别是鳞眼糠虾科、糠虾科、瓣眼糠虾科、冥糠虾科。混足目仅有五个物种,都是栖息在深海或滨海石灰岩洞穴中、外形类似虾的小型生物,分属于两个科:长日混足科、百慕大混足科。混足目的生物具有下列若干特征:1、头部和第一胸节的融合;2、呈茎状的眼睛,但实际用处可能不大;3、颚肢及口部被甲壳覆盖;4、所有体节均可自由活动;5、有呈二分枝状的第一触角。端足目包括四个亚目、三十个总科,总共有大约七千个物种。它们长一到三百四十毫米不等,栖息在所有的水生环境及一些潮湿的陆生环境。端足类的身体共分十三节,可以分为头部、胸部及腹部。头部与胸部融合,有两对触角及一对复眼。头上亦有一个口器,不过大部分的口器都是隐藏的。胸部及腹部各有不同,且有不类别的脚。它们一般都是两侧扁平的,且没有甲壳。胸部有八对单肢附足,第一对是辅助口器的,其后四对向前,最后三对向后。鳃位于胸节,循环系统是开放的,拥有心脏,血青蛋白在血淋巴中运送氧至身体组织。触角上有特别的腺来控制吸收及排出盐份。腹部分为两部分:前尾有游泳肢,后尾有尾节及三对腹足,腹足并不会组成尾扇。端足类一般短于十毫米,但最长的端足类可以达二十八厘米,生活在太平洋五千三百米水深处的地方。最细小的就只有一毫米长。端足类的大小受到溶氧供应的限制,如在海拔三千八百米的的的喀喀湖中,端足类就可以生长达二十二毫米;而在海拔四百五十五米的贝加尔湖,其中的端足类就长达九十毫米。成熟的雌性有育幼袋,可以带着受精卵,直至幼体孵化为止。雌性的年纪越大就会产更多的卵。卵的死亡率约为25–50%。它们没有幼虫阶段,卵会直接孵化出幼体。经过六次脱壳后,它们就达至性成熟。一些物种在脱壳后会吃下自己的壳。端足类分布在所有水生环境,由淡水至含有两倍盐分的海水也有。它们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件。大部分钩虾亚目物种都是浅水底栖的。虫戎亚目是浮游的。端足目的物种很多都是与凝胶状动物,如水母、管水母目、放射虫及栉水母等具有共生关系,而大部分虫戎亚目的生命周期都会涉及这些凝胶状动物。一些击钩虾科是陆生的,栖息在潮湿的环境,如叶堆等。它们的分布很广,包括属于以往冈瓦那大陆部分,以及部分欧洲及北美洲地区。约有七百五十种端足类生物是穴居的,分布在差不多所有适合的环境。它们的多样性中心在地中海盆地、北美洲东南部及加勒比地区。与其他甲壳类(如等足目)比较,端足类较少是寄生的。最着名寄生的端足类是鲸虱,它们是腹背扁平的,有强壮及很大的爪,用来将自己附在须鲸之上。它们是唯一寄生的甲壳类不懂游泳的。大部分端足类都是食碎屑或食腐动物,另有一些是吃藻类、杂食性或掠食细小昆虫及甲壳类。它们会用最前两对有爪的脚来抓食物吃。等足目下辖十一个亚目、二十五个科,总共有一万一千多个物种。它们是体型较细小的甲壳类,有七对大小及形态相似的脚,体型由三百微米至五十厘米不等。它们的腹背一般都是扁平的,但在深海或地下水中的物种很多时都会不同。等足目没有明显的甲壳,只在头部有壳。气体交换是由似鳃的腹肢开始至身体后部。陆地生活的等足目很多时都有像肺部的结构,往往在底部显而易见。若有眼睛,都是无柄的。与异足目一样,它们最后的腹节与尾节融合,组成腹尾节。胸部的第一节则与头部融合。胸部附器是单枝的,而腹肢则是二枝的。约有四千五百种等足目生物是生活在水中的,大部分分布在海床。约有五百种是营淡水生活的,其余五千种是属于潮虫亚目,远比陆生的其他甲壳类成功。在深海中以栉水虱亚目较为丰富,差不多完全排除了其他等足目,成功发展辐射适应。一些等足目动物发展成寄生生物。上虾亚目是完全寄生的,而扇肢亚目则是部分寄生。例如缩头鱼虱是寄生在墨西哥笛鲷中,它会吃了墨西哥笛鲷的舌头,并且取而代之,是已知唯一在功能上取代主体的寄生方式。等足目的幼虫如同其成虫,但却没有最后一对胸足。等足目生长周期中没有了游泳阶段,这是限制其分布的原因,并形成了高度特有性。它们会以两个阶段来脱壳。”
…………
数年之后,克列尔与琳恩的三个孩子已经逐渐开始长大。首领雌鲸高龄去世,它的女儿普瑞缇顺利继任,成为了新一代鲸群领袖。
这天早晨,克列尔正在海面上与琳恩一起搜寻猎物,它们的子女也一同参与其中。
“父亲,我刚刚发现了一大群鲑鱼。”大女儿向克列尔汇报。
克列尔回复:“好,你就先带着妹妹弟弟去捉鲑鱼吧。”
“父亲,你和母亲不去捕鱼吗?”大女儿不解地询问道。
“乖女儿,父亲和母亲还有其它更重要的事情要忙,请你稍微谅解一下我们,顺便照看好你的妹妹与弟弟。”克列尔说。
“好的,父亲,我知道了。”大女儿乖巧地回应道。随后,它便立刻带领着妹妹与弟弟去捕捉鲑鱼了,这让克列尔与琳恩又一次得以独处。
克列尔坏笑着说:“亲爱的琳恩,现在孩子们已经暂时离开了。我们两个现在总算是又能享受二鲸世界了。”
“克列尔,你好讨厌啊。都一把年纪了,还这么不正经。”琳恩以娇嗔的语气责怪道。
克列尔满怀期待地询问伴侣:“我觉得,咱们俩如今是时候应该再添一个孩子了。你愿意吗?”
“我当然愿意啦,”琳恩微笑着回应道,“只不过,是不是应该先与孩子们沟通一下,征询一下它们的意见呢?”
“你说的没错,确实应该这样做。等到它们捕鱼回来,我立即与它们交流一下这件事。”
另一边,新任鲸群首领普瑞缇正在率领着它的众多同伴们觅食。它们恰巧发现了一大群鲑鱼,立即冲上前去捕捉。随后,普瑞缇遇到了二雌一雄总共三只小鲸。
普瑞缇很快就辨认出这三只小鲸就是克列尔和琳恩的三位子女。于是,它立刻冲上前去,对着自己的侄女侄子们打招呼:“孩子们,你们好。你们还记得我吗?我是你们的姑姑普瑞缇啊。你们的父亲与母亲最近过得怎么样?”
克列尔与琳恩的长女认出了普瑞缇,回应道:“普瑞缇姑姑,你好!我们的父亲与母亲过得很好,不需要操心。”
“你们三个孩子也是出来捕猎的吗?”普瑞缇询问道。
“没错。”
“克列尔和琳恩在哪里?它们两个怎么与你们分开来了呢?”
“父亲说,它和母亲有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于是,它就让我带领着妹妹与弟弟先过来捕鱼。”
“克列尔也太随便了吧,居然这么放心让三个孩子脱离视线独自行动。真是个不负责任的父亲,琳恩怎么也不劝阻。”普瑞缇在内心吐槽道。当然,这些话它绝不会当着侄女和侄子说出来。相反,它这样说:“乖孩子,你们暂时先不要继续捕捉鲑鱼了。可以先带我去见见你们的父母吗?”
克列尔与琳恩的大女儿眨了眨小眼睛,思索片刻后,表示同意。于是,普瑞缇暂时让它的表亲帮忙照看鲸群,随后独自跟随侄女侄子们离开了。
片刻后,普瑞缇与分别数年的弟弟克列尔重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