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赶滑峭子
作者:寺喜   大兴安岭打猎知青最新章节     
    “初一,你来的正好,今个跟大爷去网鱼去,你要把这玩意儿学透了,保管你夏天顿顿有荤腥儿!”
    王来喜点上一颗烟,现在金盆洗手的他也就夏天回屯子里住一住,到了下雪天冷了就跟小子到山下面去了。
    当初跟着刘营伍公社的刘胜男围捕啸天,自己儿子死在了野狼沟,这另一个小子还真让刘胜男安排到了林场,成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正式工。
    所以老头得知自己的老伙计张春福走了以后,感叹命运不公的同时,也下定决心教教老弟兄的宝贝徒弟。
    俗话说得好,技多不压身!
    “您不是不跑山了么,咋还会下网捕鱼啊?”
    张初一瞅见王来喜从偏房拿出来几套水叉子,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嘿嘿,咱不跑山了,总得寻思点别的营生吧?
    老话说得好:上山白跑腿,下河腥腥嘴。
    跑山这行当并不是好干的,有时候你要是运气差,山上的大雪要不好使,十有八九是空手而归。
    跑山的要是搁山上大玩意儿整不着,回家路上能捎带弄个兔子、灰狗野鸡跳猫子沙半鸡,那运气都算嘎嘎地了!
    但是下河不一样,跑山是有和没有的问题,下河呢是多多少少的问题,多呢能整个二三十斤甚至七八十斤,要是少呢十斤八斤的。
    最少也得整个三四五斤,绝对不会空手而归,要不咋能叫腥腥嘴呢。”
    张初一听完才明白,这下河跟四哥他们在江套子捕鱼可不一样,王来喜老爷子说的下河是专门搞山里河岔子里的鱼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祖宗留下的话自然有他的道理。
    现在这个时节老百姓的旱田苞米苗子都出完了,有点闲工夫农村正是晾鱼干的好时候。
    甭管这十里八屯,哪个屯铺里都有愿意跑山和愿意下河的。
    周围的河岔子里头,甭管是大细鳞鱼还是山鲶鱼那是有的是。
    甭管是滑哨子甩毛钩,下挂子用旋网,抬网下须子,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因为河里鱼多啊,大细鳞几斤的都有,山鲶鱼大的有七八斤的,剩下的就是槐头子、板蛏子、马头柳根儿花泥鳅还有大脑袋。
    这时候河里资源丰富,鱼类种类繁多,要不怎么说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铁锅里!
    王来喜老爷子那在外屯的人来看,他是十里八庄有名的跑山把头,可只有自己屯子里的乡亲们才知道,这老头是出了名的爱下河,甭管是钓鱼下网溜须子,那是样样精通。
    这次张初一来拜会王来喜自然没空着手,还专门带上了颜红军。
    这小子的心早就飞到了长白山,张初一得时刻盯着他,观察段时间再说。
    所以哥俩跟王来喜唠完嗑,老头自从儿子没了以后,家里也断了跑山的香火,瞅见拿着大包小包礼品的张初一和颜红军,老头乐开了怀,一高兴决定玩票大的。
    上屯里邻居家借刺网去了。
    “三爷爷,你这又要下河去啊?”
    王来喜借渔网这户人家有个十五六岁的小子,小名叫胖墩儿,长的虎头虎脑,为啥叫胖墩,可不是因为这小子胖。
    这个年代哪有胖子,除非上城里,那家伙比熊猫都少见。
    胖墩是因为脑袋大,跟雷大头似的,可惜屯子里已经有人叫大头了,这才起名叫胖墩。
    “嗯啊,下河摸鱼去,胖墩啊,你去不?去了晚上给我们挎袋子去。”
    “成啊,带上俺!”
    晚上捕鱼是两个人扎网,一个人挎袋子,另外一个人呢拿着咕咚爬。
    咕咚爬就是搁山上挑那个手臂宽的木头,拉成十来公分宽的一个树墩儿。
    搁斧子当腰劈成两半儿,用凿子搁当腰凿一个四方的眼儿。
    用山上的水曲柳杆子砍这么一个两三米长的杆儿往眼儿里一卡,用木楔子卡死。
    之后再搁水里一泡就结实了,这脑袋大往水里一怼啊,咕咚咕咚的声音,所以老一辈儿管它叫咕咚爬。
    主要目的就是惊扰水里的鱼群,让它们往渔网方向游。
    头以前都是扔石头,后来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创造发明了这个省力的好玩意儿。
    王来喜从家里取了大手电把子,正想跟别人家借呢。
    张初一从背后的筐里掏出来一个,这玩意空间里备了好几把,三个大电池一节,走夜路必备。
    这玩意儿用本山大叔的话,那个年代是家庭条件好的人家唯一的家用电器。
    吃完晚饭,胖墩早早的提溜着自己老爹的水叉子来了以后,跟着王来喜和张初一颜红军一行四人上北面的河沟子。
    启强兄说过,风浪越大鱼越贵!
    大兴安岭这疙瘩也适用这句话,水流越湍急的地方,细鳞子啥的个儿越大。
    王来喜老爷子在河边又歇息了半天,等到天黑大月亮出来以后,才招呼小哥几个穿水叉子系背带。
    这河里捕鱼必须等黑天,也叫抢峭。
    这天黑以后鱼群才一点点的靠近到河两边的峭壁石砬子里。
    老爷子熟悉水性和地形,让张初一和颜红军两人拿着大网搁底下往上兜。
    自己个儿拿着咕咚爬子从上面沿着峭子往下撵。
    这要是配合默契,一叩头往起起网,多的时候一网能捞三十多斤,全都是大柳根子花泥鳅,有时候还能捞起来细鳞鱼和山鲶鱼。
    等到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环境的破坏,人为肆意捕捞,山鲶鱼慢慢绝种了,就连槐头子也不长见了。
    胖墩年岁小,负责跟在张初一身旁给挎袋。
    腰上绑了个绳子,另一头系在了张初一腰上。
    这地方水激河宽,要不是因为离着屯铺远点,那到了夏天谁抢峭都往这疙瘩来得。
    两边的大石头缝底下都是一扎多长的花泥鳅跟柳根子。
    张初一挎着手电,跟颜红军头一网就捞了有十多斤。
    胖墩儿用葫芦瓢舀了三回,这袋子的份量一下就上来了。
    抢峭抢峭,就得去捞那些个急流水大落差的地方,赶这个平稳水面呢基本捞不着啥。
    所以一淌河有滑峭子,水流湍急的地方也不是那么多。
    哥几个跟着王来喜一路一路顺着河道往上走,王来喜老爷子经验充足,一只手用咕咚爬子咔咔一顿砸,另一只手拿着手电往河面晃悠。
    这夜里的鱼又怕声音又怕光,这么一乱窜,就跑到了下游的张初一哥俩的渔网里。
    突然,张初一掐着这个手电一晃悠,河道儿边上山坡刷一下子晃过一双绿眼睛。
    胖墩儿眼尖啊,大喊一声:
    “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