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一日早,王匡召集谒者亲卫,把昨夜的诏令火速送出。
考虑到各处驻军东西南北皆有,往来传信不能同时到达,便把会面定在三日之后。
这三日中,王匡带着邹正、鲁肃、林柳巡视怀县南北的流民营。
据林柳介绍,如今怀县的流民营人口已经超过五万人,比一些县城人数更多。
南面的流民营建立的已经有一年了,人员基本稳定,两万三千人左右,这里渐渐形成了一片集市。
四条长街横竖纵横,一街一亭,也就选出四位声望较高的亭长,还配备了一个市掾来管理长街。
林柳早早召集此处流民营的四个亭长,为王匡引路。
长街两侧是怀县县府出资修建的店铺,出租给周遭郡县的商人。街上多是经营粮食,布匹,牙行的商家,另外铁匠铺也有好几家,承接县府、百姓打造农具、兵器的活计。
王匡巡视一圈,颇为满意。
百姓安居乐业,每日开荒整地,换取土地和工钱,不少人已经有了房屋和土地,勤快些的已经娶到了婆娘,在这一片沃土之上扎根立业。
北边的营地刚刚建起不到一个月,多是草木房屋。
好在这里都是黄巾青壮年,在河内府衙户曹的规划下全力修建新的房屋,力求在寒冬来临之前完工。
钜平之战中得了八万青壮,其中三万人安居在怀县,其余五万人分散在其余各县,野王作为第二大县承接两万人,这里还包括新拨给韩浩的八千屯田兵。朝歌作为河内东方防御南北的重镇也新增了一万人口。其余县则是分到几千上百人口不等。
王匡看着忙碌不停的青壮们,欣慰不已。
期望一朝一日,大汉子民都能在各自的家园上自在地生活,活得好,活的有尊严。
“文玉啊,不仅是怀县的院舍,还有其他各县的院舍也要跟上建设,过冬用的粮食、柴火要提前安排好。”
王匡转头向邹正道:“文玉,我的底线是绝不让一个百姓冻死,也绝不允许一个百姓饿死,你明白吗?”
邹正闻言,面色肃然道:“主公放心,属下必定尽心竭力,就算我冻死饿死也不让百姓出事!”
王匡看他认真的样子,不禁笑骂道:“你饿死了也是没完成任务,我也要治你的罪!”
“哈哈哈!”
“邹大人看来不能饿死、冻死自己了!”
众人纷纷笑了起来,气氛融洽。
如今河内有民三十万户,人口超过八十万人,足以养得起五万大军。
再加上濩泽、端氏两地,王匡治下总人口将近百万。
可以称得上是难得的兴盛时期,百姓们都感觉到了身边巨大的变化:
县里的房舍越来越多,商人也越来越多,城外的荒地变成耕地,粮仓渐满,荷包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好。
纵马西行,王匡一行人来到田野之中。
放眼望去,一片枯黄。
枝干枯萎,供养果实磊磊。
翻身下马,来到一位正在收割粮食的农夫面前,微微弯腰问道:“老丈,敢问家中有多少田地啊?”
老农夫站起身来看了一眼,手中粮食还没有放下,眼里充满警惕地打量着眼前身着华服的王匡,没有答话。
林柳急忙道:“这是我们河内太守,你尽管回答。”
老农一听眼前贵人是太守亲临,连忙放好手中粮食,农具。
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高喊道:“草民拜见太守。”
王匡见此连忙上前,将老农扶了起来。
“老丈这不是折煞我吗?快快请起。今年收成如何?”
老农不再犹豫,比出三根手指,脸上笑容绽开:“都是太守的恩泽,家里一共九亩三分良田。我那儿子现在跟着韩校尉去开荒了,今年开出二十亩耕地,给家里赚了两亩良田呢。”
“太守来了河内,一向是风调雨顺,这九亩多地少说能收三十石粮食呢!”
王匡看着老农开心的笑容,也笑着地点点头,道:“那是收的不少,怎么没有看到你儿子来帮你呢?”
老农连忙摆摆手,生怕王匡误会他有个不孝的儿子,急忙道:“官府说了,开垦出十亩荒地就能领取一亩良田,不仅包吃两顿饭,还有工钱拿,离冬天还有三个月,能多赚些就多赚些嘛。”
王匡明白他的意思,认可地点点头:“你儿子还是个勤快的人,勤劳能致富,祝老丈生活越来越好,长命百岁啊。”
老农一听王匡恭祝他,吓得又要跪倒,口中连忙道:“府君尊上吉祥如意,长命百岁,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