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不鸣则已,一鸣不如不鸣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十国江山风月最新章节     
    小杨继忠,无疑是含着金勺子出生的。
    呱呱落地几天,就被封为奉车都尉。
    放眼天下,哪怕是在官职滥封的后汉,也是据绝无仅有!
    除此之外,刘承佑还赏赐给了杨骁一大批的财物。
    如钱十万贯,玉璧一对,绢帛百匹,蜀锦百匹,御酒五十坛等等,满满当当的东西,摆满了外边偌大的庭院。
    对此,杨骁也是欣然接受了。
    “来,让朕看看这个小外甥。”
    刘承佑笑吟吟的接过原本在刘玉仙怀里的小婴儿。
    只不过,还在襁褓中的小杨继忠,显然是不太待见刘承佑,一直在不安分的动着,脸上皱巴巴的,嘴里还在哭哭啼啼。
    刘承佑一时间心烦意乱,也不好发作,只能是苦笑着又把孩子还给了自己的妹妹。
    “杨骁,你给朕的小外甥取名了吗?”
    “回禀官家,取了。此子名为继忠。”
    “继忠?好名字。”
    刘承佑忍不住赞了一句。
    他所看中的,无非是一个“忠”字。
    话说,刘承佑也不是不知道杨继忠的名字,只是刻意问了杨骁一句罢了。
    “朕有些话,想跟你单独谈谈。”
    “官家请。”
    看见刘承佑想借一步说话,杨骁也是点了点头,把他领到自己的书房之后,对席而坐。
    刘承佑还不忘环视一周,打量着杨骁的书房。
    偌大的书房,窗明几净,木质的地板也甚是光滑,几乎一尘不染。
    在台阶的两边,还摆放着两尊香炉,青烟袅袅,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
    烛台上,烛光摇曳,忽闪忽闪的。
    台阶一侧还放置着一柄剑鞘华丽的长剑,应该是杨骁的佩剑。
    另一头,则是书架子。
    书架上尽是满满当当的书籍,边上则是案台,以及笔墨纸砚……
    刘承佑似笑非笑的说道:“杨骁,你这书房里的藏书,可是真的不少。不知道,都有哪种书籍?”
    “让官家见笑了。”
    杨骁摇摇头道:“臣这里的各类书籍都有。兵书、史册,甚至是连医书都有,只是臣一直都没有什么时间翻看,导致这些书籍蒙尘,成了摆设。”
    听到这话,刘承佑的眼中闪过一抹异色,不知道在琢磨着什么。
    少顷,刘承佑缓声道:“读书有益。卿闲暇之余,多读一些兵书,用来克敌制胜,想必是极好的。”
    “臣,遵旨。”
    “哎。”
    刘承佑装作一副不悦的模样,没好气的说道:“杨骁,这里没有外人,你也不必太过拘束。”
    “诺。”
    “朕想知道,你为何对枢密使、殿前都点检的差事,辞而不受,还执意要返回大明军?你现在能告诉朕缘由了吗?”
    闻言,杨骁沉吟片刻之后,便深吸一口气,道:“官家既然发问,那臣便直言不讳了。”
    “枢密使也好,殿前都点检也罢,都职责重大,马虎不得。”
    “臣身为大明军节度使,出镇一方,而今治下有逆贼作乱,臣也当责无旁贷。”
    “只有除恶务尽之后,才好返回汴京,届时不管官家要对臣委任何职,臣一定欣然领命,不敢推辞。”
    杨骁还是那一番说辞。
    这让刘承佑的心里有些五味杂陈的。
    他幽幽的叹了口气,说道:“杨骁,就不能再等等吗?朕离不开你的扶持,朕也舍不得你离开京城。”
    “大明军那边,朕可以另派一人担任节度使,你就留在朝中帮着朕,如何?”
    闻听此言,杨骁装作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暗暗的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肉,眼圈一红,鼻头一酸,哽咽道:“官家厚爱,臣不胜感激。”
    “然,丰州滩是我大汉的重资之地,水草丰美,盛产良马,对国家社稷而言,这是不可或缺的重器。”
    “丰州滩的党项人桀骜不驯,不服王化,如果这时换了一個节度使,恐怕镇不住他们,导致大明军叛乱不断,甚至引入契丹大军压境。”
    “失去丰州滩的后果,是我大汉所无法承受的。”
    “请官家再等等,最迟三年,或是一年半载,等臣稳住了大明军的局势,彻底收服那里的党项人之心后,再回京述职,效力于官家跟前,也还为时不晚。”
    刘承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丰州滩,也就是河套地区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别人镇不住大明军的党项人,但是杨骁镇得住。
    为之奈何?
    舍杨骁其谁?
    “唉!”
    刘承佑忍不住长叹一声道:“杨骁,朕实在是舍不得你。”
    “如今在朝中,朕可以倚重的大臣寥寥无几。你这一走,朕要如何是好?”
    杨骁宽慰道:“官家勿虑。先帝留下的五个托孤之臣,郭威已经远走邺都,苏逢吉、王章一蹶不振,剩下的杨邠、史弘肇,他们也成不了气候。”
    “殿前司一设立,官家你就是大权在握。谁敢不服,官家当便宜行事。”
    “……”
    听到这话,刘承佑不
    由得咧着嘴笑着,深以为然。
    他把禁军牢牢的握在手上,谁敢不从,他就宰了谁!
    正是此理!
    刘承佑已经忍了整整两年了。
    “官家应该知道楚庄王吧?”
    “自然知道。”
    杨骁一脸恭维的神色,向刘承佑作揖道:“昔日,楚庄王继位三年不理朝政,纵情声色,实则在暗暗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一鸣惊人。”
    “此,正所谓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官家,你就是楚庄王一般的帝王。”
    “臣相信,官家你一定能扫清前路的所有阻碍,使自己的文治武功,远迈千古,彪炳史册!”
    刘承佑一听这话,顿时就笑得合不拢嘴,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说道:“杨骁,承你吉言了。”
    “你此去大明军,一定要早去早回,朕在汴京等着你的好消息。”
    “如若,朕是楚庄王,那你就是朕的叔孙敖!”
    “朕与你,一定会成为千古君臣的典范,其事迹也要成为一段佳话,传于后世。”
    杨骁点头称是,又道:“官家,臣有一个不情之请。”
    “但说无妨。”
    “臣这一去明州,怕是一两年都回不来。臣实在是舍不得妻妾,舍不得孩子,跟她们分居两地。还请官家允准,让臣带着她们一起前往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