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兵变
作者:前山小骆驼   前山小骆驼的新书李天的明末之旅最新章节     
    崇祯元年五月,大明九边重镇蓟镇发生兵变,士兵们不堪忍受将领们的欺压和盘剥,起兵围攻了蓟镇总兵府,讨要欠饷,要求家人能吃饱肚子,蓟镇总兵被围攻致死,巡抚跳城逃跑。
    朝廷调赵率教赴蓟镇任总兵,拨银十万两以安军心。
    崇祯元年七月,辽西明军在宁远兵变,从四川、湖广调来的援兵发生哗变,围攻辽东巡抚衙门,要求补齐欠饷,开拔回乡,杀死副将、参将数人。历史上宁远兵变,袁崇焕升蓟辽督师,辽东巡抚正是新来的巡抚毕自肃老头,不幸被乱兵捉住,吊在旗杆上,百般刁难殴打,毕自肃不堪其辱,激愤自杀!后来袁崇焕回到宁远,将乱兵头领骗出诛杀,拨银十四万两核发给几年没发军饷的四川,湖广将士。
    蓟辽督师袁崇焕大人正是蓟镇、宁远的最高长官,朝廷欠饷,不是单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地方官贪腐成风,赋税收不齐。魏忠贤派人去苏州收税就是例子,东林党雇凶杀人也要阻止收税,国库能有钱吗?
    二是历年欠饷太多,无法补齐,有的边镇甚至从嘉靖年间就欠饷,五六十年了,数目太多,还有的人都死了好多年了,也没有补上欠饷。
    三是欠饷不光是没钱造成的,朝廷户部、兵部、内阁联合起来贪污,十万两银子还没有出京师就没有了二三成,有的甚至一半,美其名曰“漂没”,到了地方,督抚、各级将领吃空饷、喝兵血,再贪掉二三成,士兵能拿到四成算是多的,最好的也就六成,这样欠饷越积越多,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朝廷和地方官僚的贪污腐化。
    袁崇焕督师蓟辽,这两个地方的军饷到了地方首先要过他的手,那么这几年的军饷哪儿去了呢?为什么蓟镇士兵几年拿的军饷只有额定的二成,还连续数月不发,家人都饿死了,能不兵变吗?为什么四川、湖广的士兵几年没有拿到军饷,连自己饭也吃不饱?一天一顿,甚至两天一顿,几年回不了家,自己快饿死了,能不兵变吗?这袁崇焕到底干了什么?
    天启五年以后,大部分东林党都被拿下,为什么袁崇焕没有,他也是东林党举荐的啊!天启六年还来了个宁远大捷,天启七年魏忠贤倒台,袁崇焕才被自己的东林党朋友弹劾罢官。原因就是袁崇焕投靠了魏忠贤,史书记载袁崇焕在辽东给魏忠贤大修生祠,每年给魏忠贤上恭为魏忠贤祝寿,那么他这些钱哪里来的呢?答案就是袁崇焕贪污军饷。
    连着两个月,蓟镇、宁远接连兵变,和刚刚离职的袁崇焕无关,是个人都不会相信。历史上为了平息兵变才把袁崇焕又找回来,骗杀了兵变头领,那么别人怎么骗不了这几个头目,袁崇焕却可以呢?是个人都知道这几个人和袁崇焕有猫腻!
    历史上崇祯杀袁崇焕是真的不冤,皇太极围攻锦州,后金被徐光启老头拿去的大炮打的好难受,只好退兵,袁崇焕打赢了皇太极却马上派人和皇太极议和,这是他自己做的,皇帝没有同意,也不可能知道,战场上一二天的事,十天后皇帝能知道就不错了。袁崇焕你议和就议和吧,还和皇太极达成协议,给人家皇太极送粮食。人家皇太极就是没粮食吃了,才来打锦州抢粮,你打退了人家皇太极,又给人送粮食,这袁崇焕到底是谁的人啊?真是太诡异了,这简直就是不知所谓?
    大明就是被这样的一个个蛀虫的不知所为给毁了,给崇祯皇帝吹牛我“五年平辽”,崇祯这个高兴啊!好好好,等你五年,结果二年不到,皇太极打到北京城下了,袁崇焕一路“监视后金骑兵”,辽西明军直到人家抢劫抢够了又一路护送人家出关,真是牛皮不是盖的,关宁铁骑天下第一就是这么来的,这是天下第一不要脸啊!
    回到现在,宁远兵变,辽西明军分裂了,关内增援来的援剿兵不干了,历史上也是这样,只要大战,援剿兵必然是率先逃跑,饭都吃不饱,还打什么打?
    这批援剿兵里就有秦良玉的弟弟秦邦屏。想想也是,人秦良玉自己都是自筹粮草来辽东支援的,几年不发军饷,连饭都吃不饱,还不让回家!为什么不让回去?都回去了,我怎么要军饷啊!这就是答案,虽然很无耻,但就是如此!
    宁远兵变最后是让何可刚来镇场,现在已不是历史上的辽东局势,岌岌可危,朝不保夕,现在后金都被人民军打跑了,留着十几万军队干什么?只能说有人要留着贪污用,有人是别有用心,想抓住军队拥兵自重,使利益最大化。
    在安全局和太后紧急联系后,朝廷下旨,辽西只留下马世龙和何可刚部,一部镇守山海关,一部镇守宁远,其他部队各回原籍,陕西的回去剿匪,这样朝廷也不用这么大开支,一年六百万两银子,在华夏如今的海贸规模下,拿出六百万也不是小数!现在每年只要一百万两就能养着几万兵力,当然也包括吃空饷的银子在内,朝廷应该很乐意的,太后明白了这些,就快速决断,也算是很有魄力了。信王的算盘又一次打空,想抓住兵权是任重道远啊!
    赵率教、何可刚都是孙承宗老大人督师蓟辽时提拔起来的,后来都到辽南接受过培训,家人后辈都是讲武堂毕业后,分到人民军各部,两个人现在是白皮红心。他们的军官都是接受人民军培训毕业的,两部都派了政治部,士兵和人民军一样的训练,一样的政治思想教育,只是没有挂人民军的旗号罢了。这一次兵变,因为二人素有威望,朝廷不得不让二人出任总兵,压服士兵,才让他们有了出镇一方的机会。
    在接到孙承宗的命令后,两部都按照命令进入蓟镇和宁远,只要慢慢渗透掌控,人民军的边境除了宣化,再无漏洞。这也是孙承宗老头早早布下一盘大棋,现在发挥作用了。两部各有一个正规旅的编制,根据需要可以扩编,现在还只是装备了人民军第一代武器:燧发枪,复合弓,连弩,虎尊炮,弗朗机,地雷,震天雷,但是战术得当一样可以打的后金满地找牙,在明军中的战力也是首屈一指的。而且这些火枪、火炮都是经过改进的,射程、射速都不是明军同类准备可比的,因此两部倒也没有多少怨言,因为孙承宗老头亲口说了,两个旅的新装备随时可以换装,别看着眼馋,后面还会更新换代,换就换好的!老头很大气,两部也很服从的出发了。
    就是这个秦邦屏不好弄,人家秦良玉兵力本来就不够用,紧紧巴巴凑了这些兵,来帮大明打鞑子,这可好,这位爷不走了,非要留在人民军,要去东吁打缅军土司去。
    秦良玉是个巾帼英雄,气量自然是大大的,可是李天不想这么做。战场上谁也说不准,万一要是再伤了、残了或者战死,这怎么都说不过去!秦良玉就剩下这个弟弟了,四十多岁,一脸的悍勇桀骜之气,一看就是个不要命往前冲的主,这是谁的话都不听啊!看来只有秦良玉才能说服他了,李天没辙了,先让他去山地旅待几天吧!
    给秦良玉发电报(石柱有华记的分行),问问她怎么办啊?人秦良玉直接一个字--去!但是谁能指挥的动这位爷呢?秦良玉回了三个字--陈奇瑜,原来认识啊!陈奇瑜在兵部当小官的时候,碰上秦邦屏来办诰身文件,结果一个多月也没有办下来,原因是这位爷不肯贿赂那些官员。陈奇瑜看不下去了,帮助他办了,从此他就只认陈奇瑜。李天一看那行吧,就去交趾山地旅,任什么职务陈奇瑜自己看吧。问秦良玉需要什么?秦良玉回了两个字:教官。这位可是惜字如金呐!
    李天明白了,这是要人民军化,李天不在乎谁想来人民军,但这是秦良玉啊!忠心耿耿的秦良玉啊,看来也是心凉了,愿意接受人民军了,那就索性大方一点,给这二千多白杆兵配齐了军官,包括各级政治思想工作人员,新武器也配齐了,再配一个团的军官,所有讲武堂的培训教材,可以办分校了。
    给秦良玉发了电报,问她这么办行不行?秦良玉回了一个字--善。我的个妈呀!你还别说,秦良玉五十多奔六十的岁数给李天当个妈,那是一点毛病没有。
    把秦邦屏这位爷送上船,把一个整编白杆兵团和军官团送上船,李天踏实了,西南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