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巴尔干协约
作者:加利西亚的鳐鱼   1444,拜占庭再起最新章节     
    第117章 巴尔干协约
    君士坦丁堡,大皇宫,跑马场。
    以撒和君士坦丁十一世并肩而立,检阅新建立的紫卫军第三军团。
    君士坦丁堡之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二十万大军作鸟兽散,马加什和以撒率领部分精骑四处收拢,得到两万四千余降兵。
    两万四千人中,战兵大约占三分之一,其余为辅兵和民团。
    经过商议,这些俘虏五五分成,双方各自获得一万两千余人。
    这些士兵来源驳杂,有些属于奥斯曼中央精锐的卡皮库鲁军团和耶尼切里军团,也有些是来自安纳托利亚的阿扎布征召步兵和阿金基轻骑兵,还有不少来自于坎达尔贝伊国和杜勒卡迪尔贝伊国等奥斯曼附属国。
    以撒在这些人之中挑选精锐,迫使他们改信正教,编入紫卫军各支军团。
    其余的民夫和不愿意改信正教的士兵们一律贬为奴隶,参与狄奥多西城墙和加拉塔市的重建工作。
    紫卫军第三军团的长官由原第一军团的副军团长梅赫梅特担任,各级军官从原第一军团的老兵中抽调。
    梅赫梅特也是以撒的元从老人之一,多年来兢兢业业,自身能力非常不错,战略眼光远远超出几位同僚。
    根据以撒的安排,紫卫军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将留守君士坦丁堡,作为首都的戍守卫队之一,军费由君士坦丁十一世和以撒平摊。
    紫卫军第一军团是以撒最早的一支部队,忠诚度有所保障。
    第二军团则以奥尔汗的部众为基本框架,与穆罕默德二世不死不休,也不用担心叛乱。
    至于新建立的第三军团,忠诚度很差,以撒根本不敢将他们放在君士坦丁堡,准备将他们和其余几支部队一样,运往昔兰尼加,用时间来洗涤疏离。
    这些士兵们在军官的带领下,进行基本的号令训练和战阵训练,一个个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两个月的时间内,他们从云端跌落谷底,从圣战的极端狂热中骤然清醒过来,从骄傲的吉哈德战士变作阶下囚,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
    “父亲,穆罕默德二世虽然暂时退却,战败逃回,但是毕竟家大业大,迟早会平息动乱,重返君士坦丁堡。”
    “所以,首都的防务系统必须从现在开始重视起来,不仅仅是军队和城墙,城市民兵的训练,武器装备的革新,军事物资的囤积,都必须提上日程。”
    “狄奥多西城墙已经不再适合新的战争模式,我会将领地上的建筑师召集起来,商讨出一个强化城市防御的方案。”
    君士坦丁十一世点点头,这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我会尽力将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完成,这些你不用担心。。”
    “此间事了,就赶快回比林奇吧,莱昂诺尔和查士丁尼肯定很着急。”
    “至于你的后续方案,等我们实力恢复后,立马开始实施。”
    君士坦丁十一世说道。
    战争是残酷的,经历了两个月的血战之后,曾经将近一万人的守军只剩下四千余,损伤过半。
    凭借以撒现在的军事实力,在野战中也许连奥斯曼的地方戍卫部队都打不过。
    但是,战争也是最好的熔炉,经历过君士坦丁堡血战的将士们像是经过淬火的宝剑,变得更加锋利。
    这些老兵就是战争留给一个国家最大的财富。
    他们忠诚而可靠,善战而不屈,以这些人为基层军官,向军团中补充新兵,可以很快恢复部队的战斗力和向心力。
    君士坦丁堡之战中,东罗马和奥斯曼双方拼得两败俱伤,战败的奥斯曼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忙着安定局面,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对君士坦丁堡发动下一次进攻。
    作为胜利者的东罗马帝国也是损失惨重,暂时没有能力取得更多战果。
    至于战争的其余参与方,只能在边境给奥斯曼添添乱子,没办法直接将其彻底击垮。
    关于战争结束后的巴尔干局势,以撒脑海中有一个模糊的计划,迫于实力的不足只能暂时搁置。
    巴尔干各国的合纵连横,拉丁商人在君士坦丁堡的贸易特权,爱琴海沿岸的劫掠行动,对剩余十字军国家的安排和处置……想要解决这些事务,就必须强拥有大的军事实力作为支撑。
    “两位陛下!”
    斯弗朗其斯从远处策马而来,翻身下马,单膝跪地。
    “马加什殿下率军返回,正在议事厅中等候。”
    “塞尔维亚大公的使者也同时抵达君士坦丁堡,被我安排在另一处宫殿。”
    以撒和君士坦丁十一世对望一眼,很快做出分工。
    大皇宫的议事厅中,以撒见到了率军回返的匈雅提·马加什。
    此时的他正兴致勃勃地看着墙壁上装饰用的新式火绳枪,拿起一柄仔细观察着。
    弗拉德坐在一旁,依旧是一脸阴沉。
    “您好,尊敬的陛下,很高兴再次见到您。”
    马加什放下火枪,躬身敬礼。
    这位日后大名鼎鼎的渡鸦之王现在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半大孩子,但已经开始显示出极为不俗的战略统筹能力。
    弗拉德也是站起身,向以撒行礼。
    “你喜欢这柄火枪?”
    以撒笑着说,示意二人坐下。
    “做工精致考究,造型新颖奇特,显然出自大家之手。”
    “听说您在您的近卫军第三军团之中大量装备新式火绳枪,在君士坦丁堡之战中大放异彩,不知是否就是这种火枪?”
    马加什问道。
    “正是。”
    “这种火绳枪产自位于阿拉盖城的火器工厂,与传统的老式火门枪相比,更加方便射手使用,可以极大提升命中精确度和射击速度。”
    “当然,缺点也有不少,最大的缺点就是造价太过昂贵,所以我只能负担起一支军团的列装。”
    “不知这种火绳枪是否对外出售?”
    “当然,如果伱们想要,我会给予你们最大的优惠,作为友谊的回报。”
    以撒从墙上重新取下火枪,将其递给马加什。
    “这柄枪送给你了。”
    “多谢陛下!”
    马加什看着枪身上繁复的花纹和镀金的希腊字母,爱不释手,稚气未脱的脸上充满喜悦。
    在这几年,以撒陆陆续续送出不少由阿拉盖火器工厂制造的新式火绳枪,试图打开销路,从而使工厂逐渐脱离行政上的财政补给,实现自主盈利。
    利润的增多又会反过来刺激技术的进步,从而走上一个正向循环。
    “对了,斯特凡阁下呢?他还没有回来?”
    以撒环顾四周,没有发现斯特凡的身影。
    “陛下,依照您的请求,我们这次主要袭击了布尔加斯地区,成功将当地的奥斯曼残兵清剿,将基督的子民从突厥人的铁蹄之下救出来。”
    “我们还前往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进行侦查,重点观察了割喉堡附近兵力部署。”
    弗拉德站起身来,汇报说。
    “情况如何?”
    “割喉堡内仍有守军近两千,对岸的安纳托利亚堡垒也是戒备森严。”
    “在缺少大型攻城器械的情况下,恐怕我们很难拿下这些堡垒。”
    “斯特凡还在北边巡视,预计明天赶回。”
    君士坦丁堡之战结束后,以撒请求马加什暂时留下,帮助自己对君士坦丁堡周边展开清剿,收纳流民,使其前往君士坦丁堡城定居。
    很可惜的是,由于君士坦丁堡目前恶劣的战略处境,就算自己能够击败奥斯曼来袭的大军,丢失的土地也很难收复多少。
    军事实力相对较弱时,要想在群狼环伺中占据一片土地,就必须在这片土地上拥有一处可供长期坚守的城市,这座城市应该同时具备众多的人口和坚固的城防。
    如果没有一座坚固的城市作为支撑,哪怕能够暂时占据乡村和小镇,统治也只能像无根浮萍,难以长久。
    君士坦丁堡以西是一望无际的东色雷斯大平原,唯一一座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城市叫做阿德里安堡,也就是埃迪尔内,奥斯曼帝国现在的首都。
    君士坦丁堡以东是小亚细亚半岛,与君士坦丁堡距离最近的一座有险可守的大城市叫做布尔萨,是奥斯曼帝国之前的首都。
    所以,以撒和君士坦丁都只能尽可能将国境推进到君士坦丁堡战前的情况,也就是收复被奥斯曼军队舍弃的梅森布里亚地区。
    除此之外,以撒还准备派遣部分骑兵沿黑海北上,劫掠奥斯曼村庄,将保加利亚正教徒和希腊正教徒迁到君士坦丁堡附近,充实首都人口。
    “我知道了。”
    “无论如何,还是多谢你们的援助。”
    “你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以撒问道。
    “父亲来信说,您正在与他商谈,准备联合召开一场会议?”
    马加什放下火枪,开口问道。
    “是,我准备将巴尔干半岛上所有遭受奥斯曼威胁的基督教国家召集起来,商讨出一个可行的共同方案,从而应对奥斯曼的入侵。”
    “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的使者已经到了,其余各国的使者正在路上。”
    ……
    1453年6月末,巴尔干各国使者相继乘船抵达君士坦丁堡,在这座刚刚使奥斯曼帝国铩羽而归的雄城中共商大事。
    这场会议由以撒和匈雅提联合召开,分别代表巴尔干半岛上除了奥斯曼以外最为强大的两股势力。
    巴尔干半岛上几乎所有的基督教国家都收到了邀请函,其中大部分都派出使者前往参会。
    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伊庇鲁斯,波斯尼亚,凯法利尼亚和扎金索斯……
    除此之外,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三世,教皇尼古拉五世,医院骑士团,热那亚共和国和威尼斯共和国等势力也派出了使节,作为会议的观察员,不参与讨论与协议的签署。
    一时间,君士坦丁堡成了风云际会的焦点。
    在以撒和君士坦丁的安排下,十几面形形色色的旗帜在大皇宫上空迎风飘扬,仿佛使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又回到了曾经万国来朝的光荣岁月。
    1453年6月30日,会议正式召开,使节们先是盛赞了君士坦丁父子和匈雅提父子的圣战壮举,对他们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支持。
    在以撒和马加什的有意引导下,会议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继续召开。
    巴尔干各国的利益其实并不统一,有些国家对于继续削弱奥斯曼帝国并不热衷,部分国家矛盾极深,在会议上就几乎要爆发出来。
    这些事情在以撒和匈雅提的预料之中,他们也没有对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进行过多纠缠。
    只要提案出现重大分歧,一律搁置,留待以后。
    但是,所有国家一致同意,不能放任奥斯曼人继续扩张,应当阻止他们之后可能的侵略行为。
    就这样,会议的效率惊人得高,仅仅三天,一份能够被各国使节都接受的协议新鲜出炉。
    这份协议冗长而繁复,在不少条款上用上了春秋笔法,模模糊糊,琢磨不清。
    协议的主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共同遏制奥斯曼帝国的扩张行为,维护耶稣基督的土地不受侵害。
    但是,整个协议完全没有一点强制性,仅仅保留了一个支援基督教盟友的呼吁与号召,各国并不对此负有义务。
    1453年7月5日,参会各国在君士坦丁堡正式签署巴尔干协约,宣布守望相助,共同应对奥斯曼帝国的威胁。
    各国还同意成立巴尔干议会,遇到紧急情况时召开,讨论解决方案。
    协约签署后,本来高度紧张的奥斯曼帝国和威尼斯尊贵共和国瞬间轻松了下来,他们显然不认为这份意向性的协约能够危害到自己的根本利益。
    参会各国大约也是这种想法,将这份协约看做又一张可有可无的废纸。
    “这只是第一步罢了。”
    马尔马拉海上,以撒望着碧蓝色的大海和渐行渐远的君士坦丁堡,自言自语道。
    君士坦丁堡之战结束,穆罕默德二世败北,巴尔干协约成功签署,马加什几人率军北还。
    穆罕默德二世正在沉默中平息内乱,像是一只受伤的狼,独自舔舐着伤口。
    以撒毫不怀疑,这位坚韧不屈的强敌总有一天会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可是,这需要时间。
    至少在未来的几年里,穆罕默德二世很难再给以撒制造什么大麻烦。
    巴尔干半岛的局势渐渐稳定,以撒将手头上剩余的事情交给君士坦丁十一世,带着得胜归来的士兵们坐上航船,告别金角湾。
    士兵们有说有笑,将战利品和勋章挂在身上,将口袋中的金子抖动得叮当响。
    他们将带着满身功勋和荣耀,回到家人们的身边,回到阔别两年的北非大地。
    在那里,会有着少女们的香吻和孩子们的鲜花,会有着教士们的祝福和民众们的仰慕。
    这是他们应得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