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徐阶:嘉靖末年的政治智者与阳明心学的幕后推手
作者:枫之羽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一、引言
    在明朝嘉靖至隆庆年间的政治舞台上,徐阶以其深沉的智谋、灵活的策略以及对阳明心学的推崇,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作为嘉靖皇帝晚年及隆庆初年的内阁首辅,徐阶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也是心学思想的传播者,他的生涯充满了政治斗争的智慧与道德坚守的光辉。
    二、早年经历
    徐阶出生在弘治十六年(1503年)九月二十日,地点是浙江宣平县衙,当时他的父亲徐黼正担任县丞一职,这为徐阶后来的仕途埋下了伏笔。童年时代的徐阶,便已开始体验随父宦游的生活,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视野,也锻炼了他的适应能力。
    正德二年(1507年)的小插曲,是徐阶生命中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随父亲任期满返回家乡途中,过括苍岭时不慎坠落,幸得衣物挂于树枝,才得以化险为夷。这次意外,或许冥冥中预示着他未来仕途虽有波折,却总能凭借机智与毅力化险为夷。
    随后的岁月里,徐阶随父辗转多地,正德六年(1511年)到达江西宁都,正德八年(1513年)返回华亭,正式开始攻读举业,为科举考试做准备。这一阶段的学习,为他日后的学术成就和政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德十二年(1517年),徐阶考中秀才,迈入华亭县学,这是他学业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两年后的应天乡试未能如愿,暂时的挫败并没有让他气馁,反而激发了更大的斗志。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正德十五年(1520年),王阳明的弟子聂豹出任华亭知县。聂豹慧眼识珠,发现徐阶的潜力,不仅在测试后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国器”,还亲自传授圣贤之学,引导徐阶走向更高层次的学术探索和精神追求。徐阶深受鼓舞,立下壮志,誓要在科举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嘉靖元年(1522年),徐阶在应天乡试中不负众望,以第七名的成绩中举。紧接着,嘉靖二年(1523年)三月,他在会试中胜出,并在殿试中荣获一甲第三名(探花),实现了自己及师长的期望。这一成就,不仅让他顺利进入翰林院,担任编修,也让他在拜见当时的首辅杨廷和时,得到了极高的赞誉,被预言将来名位将超越在座的阁臣。
    三、宦海沉浮
    徐阶的宦海生涯,是一段充满挑战与转折的传奇。从初入仕途到成为重臣,他的经历充满了跌宕起伏,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顽强的生存能力。
    在嘉靖三年(1524年),徐阶满怀壮志北上赴任,未料中途闻父丧,不得不返乡丁忧,这不仅是对其个人情感的考验,也是其仕途上首次遭遇的停顿。三年后,徐阶重返翰林院,积极参与《大明会典》等重要文献的编纂工作,初步展示了他的学识与才华。
    然而,嘉靖九年(1530年)的一场风波,几乎断送了他的前程。面对内阁首辅张璁关于文庙祀典的激进提议,徐阶挺身而出,力陈己见,坚决维护传统礼仪。尽管他的立场赢得了道德上的高度,却触怒了权臣张璁,导致其被贬至福建延平府推官。这次贬谪,不仅让他品尝到官场的冷暖,也促使他深刻反思,从此更加谨慎行事,注重策略,为日后的政坛斗争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延平府,徐阶不仅没有消沉,反而以勤政爱民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的尊敬。他不仅在司法上公正无私,更重视教育和文化建设,通过创建社学、提倡儒家礼仪,有效改善了地方的社会风气,显示出其治理地方的卓越才能。这些实绩,为他后来的仕途回升奠定了基础。
    在接下来的数年里,徐阶辗转多地,历任湖广黄州府同知、江西按察司副使、浙江按察司佥事等职,每到一处皆有政绩,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浙江提督学政期间,徐阶与内阁首辅夏言的交锋,虽使他一度陷入被动,但也再次显示了他不畏权贵、坚持原则的个性。
    嘉靖十八年(1539年)后,随着政治格局的变化,徐阶逐渐得到重用,相继担任司经局洗马、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等职,最终进入吏部,担任右侍郎、左侍郎。在吏部任职期间,徐阶不仅勤勉工作,更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其在吏部大堂所书的戒语,不仅是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也体现了他对官场腐败的深刻忧虑和对清廉为官的不懈追求。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后,随着与严嵩的复杂关系发展,徐阶的政治智慧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面对蒙古俺答入侵的庚戌之变,徐阶临危不乱,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不仅稳固了国防,也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尽管在此过程中,他因反对皇帝的某些决定而遭受打压,甚至因为儿子的代笔事件面临危机,但徐阶凭借对时局的精准判断和对严嵩的巧妙周旋,不仅化险为夷,还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四、入阁辅政
    徐阶入阁辅政,标志着他政治生涯的一个全新阶段,也是他与权臣严嵩长达数年的微妙博弈的开始。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三月,徐阶以礼部尚书的身份,被正式任命为东阁大学士,进入了权力核心。这一任命,不仅代表了皇帝对徐阶能力的认可,也为他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此时的大明王朝,外有倭寇侵扰,内有严嵩专权,政局动荡不安。徐阶的入阁,为朝廷带来了一股新的力量。同年八月,大将军仇鸾病逝,徐阶迅速行动,密书揭露仇鸾通虏误国的真相。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徐阶的政治敏锐度,也间接帮助严嵩重新获得皇帝的信任,因仇鸾曾是严嵩的政敌。徐阶通过这一策略,巧妙地缓和了与严嵩的关系,为后续的斗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面对严嵩的专权,朝中不乏正直之士挺身而出,如刑部员外郎杨继盛的弹劾,列举了严嵩“五奸十罪”,尽管其中也批评了徐阶作为次辅未能有效制约严嵩,徐阶却并未因此报复,反而暗中援救了许多因弹劾严嵩而遭难的官员,如沈束、王宗茂、赵锦等人,这不仅体现了徐阶的政治智慧,也赢得了人心。
    杨继盛的弹劾虽然最终未能撼动严嵩的地位,却加深了严嵩对徐阶的猜疑。徐阶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他知道直接对抗严嵩不仅风险极大,也可能损害国家大局。因此,他一方面继续以恭谨的姿态撰写青词以取悦皇帝,另一方面则在幕后保护那些因正义而受到迫害的官员,尽量减少政治斗争的负面影响。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徐阶因万寿节推恩而晋升为太子太傅,并进为武英殿大学士,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政绩的肯定,也意味着他在朝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面对江南严重的倭患,徐阶凭借对军事的了解和对家乡情况的关切,频繁为皇帝提供应对策略,进一步凸显了他的重要性。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吴时来、张翀、董传策三位官员因弹劾严嵩而被充军,这三人与徐阶有着密切的关系,严嵩因此怀疑徐阶是背后的策划者。面对严嵩的猜疑和潜在的威胁,徐阶采取了更为低调的策略,称病在家,减少公开活动,以此来避其锋芒,同时也继续通过撰写高质量的青词来维持皇帝的信赖。徐阶还巧妙地通过提议为年迈的严嵩加优礼,既显示了他宽广的政治胸襟,也进一步分化了严嵩与皇帝的关系。
    五、位居首揆
    嘉靖四十年至隆庆元年,是徐阶政治生涯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他由一位隐忍的次辅逐渐成为独揽朝纲的首辅,并在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深远的战略眼光。
    在万寿宫火灾后,徐阶准确捕捉到皇帝的心理,提议使用剩余材料重建宫殿,不仅解决了皇帝居住问题,还顺带推荐亲信雷礼负责工程,借机提拔了儿子徐璠,这一系列操作既得民心,又巩固了自身地位,同时在无形中削弱了严嵩的影响力。严嵩因提议皇帝移驾南城而失宠,徐阶则在此时逐渐赢得皇帝的完全信任。
    嘉靖四十一年,随着严嵩的倒台,徐阶正式接任内阁首辅,他提出的“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的施政理念,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徐阶试图通过这些改革,消除严嵩专权留下的负面影响,恢复正常的朝政秩序。徐阶在位期间,不仅注重恢复朝纲,还力图平衡内阁力量,适时推荐新人入阁,如李春芳、严讷等,以维系政治平衡。
    面对海瑞的直言进谏,徐阶展现了其政治智慧和包容心态,通过巧妙劝解,既保全了海瑞性命,又彰显了皇帝的宽容,这一举动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朝中的声望。在世宗病重及驾崩后,徐阶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不仅安排裕王顺利即位,还主导了遗诏的起草,遗诏内容反映了徐阶拨乱反正、重振朝纲的决心,为后来的隆庆新政奠定了基础。
    然而,徐阶的首辅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与高拱的矛盾日益加剧。高拱入阁后,二人在政见上多次不合,高拱甚至联合郭朴对徐阶发起攻击,但徐阶凭借其深厚的政治经验和广泛的朝野支持,巧妙化解了这些危机。例如,面对齐康的弹劾,徐阶通过舆论和皇帝的支持,成功扞卫了自己的名誉,并迫使高拱辞职,再次展示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高超策略和深远影响。
    六、晚年去世
    徐阶的晚年生活充满了波折与挑战,尽管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退休后的日子并不平静。隆庆二年(1568年),徐阶多次请求致仕,穆宗虽不舍其离去,但在种种因素交织下,最终还是批准了徐阶的请求。他的离任,部分原因可能是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包括与高拱的恩怨及宦官李芳的干预,这些都表明,即便远离了政治中心,徐阶仍然无法完全避开朝堂的风云变幻。
    回到故乡华亭后,徐阶并未完全逃脱政治余波的影响。海瑞任应天巡抚期间,大力整顿地方豪强占地问题,徐阶家族庞大的田产也成为关注焦点,饱受诉讼困扰。徐阶虽对海瑞的初衷表示理解,但这场土地纠纷无疑给他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不便。直到海瑞被弹劾,徐家的麻烦才得以暂时缓解。
    高拱的复出,再次将徐阶置于风口浪尖。高拱连续上疏,意图置徐阶于死地,但穆宗的不置可否,使得徐阶暂时免于更严重的政治打击。然而,孙克弘案的爆发,又一次将徐家推向了舆论的风暴眼。这场涉及财产、诈骗和权力斗争的复杂案件,不仅让徐家多名成员受到惩处,更使徐阶本人名誉受损,财产被没收,甚至被迫流亡他乡,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面对如此逆境,徐阶不得不放下曾经的尊严,恳求高拱手下留情,但高拱的回应似乎并未真正缓解徐阶的困境。直至隆庆六年(1572年)高拱被罢免,以及万历年间张居正的上书请求,徐阶的境遇才逐渐好转。明神宗对徐阶表达了优待之意,不仅有物质上的赏赐,还有精神上的慰藉,使得徐阶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终于得以享受相对安宁的生活。
    万历十一年(1583年)闰二月,徐阶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享年八十一岁。他的去世,引发了朝野的广泛关注,神宗给予了极高的身后哀荣,赐祭、加封、赐谥,这一切都反映了徐阶对国家和文化作出的贡献被后世所认可和纪念。
    七、结语
    万历十一年(1583年),徐阶逝世,朝廷追赠太师,谥号文贞,以此表彰其一生的功绩与德行。徐阶的一生,是智慧与勇气的结合,是道德与权力的较量,更是心学精神在政治舞台上的生动实践。他不仅是明代中期的政治巨擘,更是阳明心学传播的重要推手,其影响跨越了朝代,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抹独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