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特殊建筑
作者:肥鸟先行   单机南北朝最新章节     
    第234章 特殊建筑
    苏泽只是穿着便服,但是他头戴貂蝉冠,身后带着护卫,有眼力劲儿的人都知道他必定不凡,他带着苏亮很轻易的走进了这座君师府。
    一进入这君师府,苏泽发现系统出现了提示:
    【发现特殊建筑——君师府,是否部署建筑?】
    特殊建筑?
    这是什么新功能?
    苏泽立刻打开建筑界面,果然出现了一个新建筑。
    【南郑君师府】
    建筑种类:宗教建筑;等级:大型(可容纳道官100人);
    用途:五斗米道的宗教中心建筑,拥有凝聚人心,安抚百姓,厘定本地宗教秩序。
    建筑功能:
    1、培养道官,可委托有训练功能的随从在该建筑中讲解道藏,培训道官。
    2、祈禳法事,举行祈晴、祈雨、驱蝗、祛病、遣瘟、祈嗣、祈寿、祈福、祈求国运的法事活动,能增加本地信徒的稳定度。
    3、管理道众,可以颁布道令,对本地信徒进行管理,其组织效果根据选择的【宗派】而定。
    4、收取道税,可以收取信徒供奉,收取比例根据选择的【宗派】而定。
    宗派:
    本建筑目前选取的宗派为【北天师道】,本宗派效果为:
    1、限制道官,道官册封必须经过君师府造册授箓,该措施可减少民间淫祀,提高宗派正面威望,降低传教速度,降低宗派组织力。
    2、废除五斗米税,本宗派只收取信徒入道时自愿捐献的“输纸三十张,笔一管,墨一挺”,提高宗派在官府中的声望,降低宗派收入,降低宗派组织力,提高在普通信徒中的传播速度。
    可切换宗派为:【五斗米道】,【南天师道】。
    好强大的建筑啊!不过想想也是,当年张鲁依靠五斗米道,建立的汉中政权,就是通过政教合一维持了近三十年的统治。
    甚至在张鲁归顺曹操后,都得到了相当的礼遇,也是因为他在宗教上的威望。
    不过如今的君师府,似乎和张鲁时期的五斗米道不同了。
    苏泽招来了留守君师府的道官,向他问道:
    “如今君师府收取入道费用几何?”
    道官虽然不知道苏泽的身份,但看他随从众多,器宇不凡,老实说道:
    “按照寇天师的道令,入道时只收取‘输纸三十张,笔一管,墨一挺’,这也是信徒自愿捐赠,并无逼迫,除此之外再无费用。”
    苏泽点点头,果然和系统上显示的那样,这座君师府虽然是张鲁当年所建造的道宫,但是执行的已经是经过寇谦之改良过的北天师道的律令了。
    其实在寇谦之和陆修静,几乎是同时代,在一南一北掀起了道门改革之前,道门的实力是相当强的,也被统治者深深忌惮。
    从汉末的黄巾道,再到张鲁的五斗米道,然后是东晋的“大海贼王”孙恩,也是以五斗米道聚集信徒,掀起了“孙恩卢循之乱”。
    也正是因为道门这种过于强大的势力,引起了南北统治者的打压,才有了寇谦之和陆修静的道门改革。
    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自废武功”。
    北天师道的改革重点,就是废除原本紧密的道官体系,将和官府类似的科层制度,改成师徒制度的松散“宗脉”体系,彻底瓦解了道门的组织能力。
    将每年根据信徒财富总额,收取的五斗米税,改成自愿捐献的一次性入道收费,断绝道门的财政收入。
    通过将道门的组织权和财政权交换给皇帝,寇谦之一度得到了北魏统治者的青睐,被册封为国师,在那个时代取得了蓬勃的发展。
    但是成也君王败也君王,寇谦之晚年卷入到了崔浩的国史案件,道门被皇帝排斥。
    接着从孝文帝开始,北魏皇室转而崇尚佛法,从此道消佛涨,北天师道一蹶不振。
    不过在苏泽看来,寇谦之的改革方向才是对的。
    这片土地的统治者们,是绝对不会让宗教骑在自己头上的。
    道门这种改革,虽然是自废武功,但是也获得了更强的韧性。
    此后千百年中,有三武灭佛,却没有任何一个皇帝灭道。
    到了隋唐以后,道门就算是再式微,也有一个国教的身份,还经常被抬出来当做打压佛门的手段。
    如此说来,寇谦之的改革也是有成效的。
    这些道观可以起到一个维持稳定,提供基本宗教和社会福利的功能,对于社会也是稳定剂和粘合剂。
    更不要说是道教这种已经改良到近乎于“无害”的宗教了。
    而寇谦之的改革也是卓有成效,就连汉中这种后期才归附北魏的地区,当年五斗米道的大本营,也彻底抛弃了旧的五斗米道,改用了更温和的“北天师道”。
    苏泽又参观了一下君师府,对这座道观很满意,他向陪同的道官问道:“梁州信道的人多吗?”
    这道官叹息一声说道:“祖师在上,弟子无能,如今无论南北都是佛门兴盛,道门式微,梁州自然也不例外了。”
    苏泽想到洛阳那疯狂的佛寺数量,辩机讲法时候狂热的人群,就知道如今佛教如何兴盛了。
    无论北面执政的宣武帝、胡太后,还是现在的江阳王元乂,都是相当虔诚的佛教信徒。
    而南面不用说了,三次舍生同泰寺的菩萨皇帝萧衍,就说他崇不崇佛吧。
    上有所好下必从之,即使在陇西郡,也有大量的佛寺,河州凉州更是佛寺林立,敦煌边上还有著名的敦煌石窟。
    道官又说道:“不过这些年来,按照傅刺史吩咐,我们派出祭酒前往蜀氐人和山越人的部落,倒是新得了不少信徒。”
    苏泽惊讶的看着道官,傅竖眼果然是人才啊,也难怪他能稳稳把控梁州这么久,竟然想到了用道门来控制这些蜀氐山越部落。
    也对,这些蛮人部落都是原始宗教,道门打不过佛门,还打不过你们这些巫觋和神婆吗?
    外来的佛门在中土“攻城略地”,本地的道门却要向南蛮部落传道。
    这个世界越来越让苏泽看不懂了。
    不过苏泽也准备继续傅竖眼的方略,通过宗教渗透瓦解这些蛮人部落的离心倾向,拉拢他们为自己效力。
    他想着下一次刷新定向召唤一匹道士出来,将这座特殊建筑控制起来。
    苏泽带着苏亮走出军师府,这时候又有人来报,说是有名叫做封述的士人,手持坐镇后方的苏绰亲笔写的推荐信,来到南郑求见苏泽。
    “封述?”苏泽记得这个名字,是他写给陈留公主名单上的名字,但一时忘记了他是因为什么留名在史书上的。
    苏亮却抢先说道:“封述,封君义吗?主公,这位可是大才啊!”
    苏亮害怕苏泽不信,极力推销封述道:“主公,渤海封家是当世知名的律学世家,封君义十四岁就通晓古今律令,加冠之时就有重修魏律的志向。”
    “属下曾经和他在洛阳交往过,知道他的才能,令绰也是知道他的才能,才送他来南郑见主公的!”
    苏泽这才想起来了,封述就是北朝最有名的律法学家!后世隋唐虽然承袭于北周,但是其律法体系却承自北齐的《北齐律》,《开皇律》和《唐律疏议》的立法精神和律法格式,几乎都是照抄的《北齐律》。
    而《北齐律》的主要编写者,就是这个封述!
    想到了封述的身份后,苏泽大喜道:“走,景顺,快随我去见一见这位大才!”
    苏亮看着神情激动的苏泽,不由想到了自己的老东家萧宝夤。
    世人都说萧宝夤求贤若渴,可苏亮知道这不过是萧宝夤所立的人设,萧宝夤所求的,不过是门第高的“人才”,寒门子弟再有才能,也很难被萧宝夤夸奖。
    爱才不过是萧宝夤的人设之一,而且萧宝夤疑心病很重,虽然网罗了很多人才,却并不会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反而会安排一些杂务来消磨别人的才气。
    被派到苏泽身边的苏亮和羊侃,正是被萧宝夤打压推向苏泽这里的。
    但是苏泽不同。
    苏泽是真的求贤若渴。
    凡是投靠他的人才,无论出身如何,苏泽都是一视同仁的。
    有才能的人,苏泽都会重用,并且给他们足够的权力,放心的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才能。
    这一点上看,苏泽倒是又和曹孟德很像了。
    苏亮又想起来曹魏武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评价,如今乱世将近,也不知道苏泽会不会重走曹操的路。——封述在南郑军营前,焦急的等待着苏泽的接见。
    封述带着妻子,一路上历经了艰险,终于抵达了河州。
    他前往金城,却从苏绰那边得知,苏泽已经领兵去了陇西郡。
    苏绰知道封述的才能,竭力邀请封述留在河州,等到苏泽返回河州一定推荐他加入苏泽的军府。
    但是封述却有自己的想法。
    主公和属臣的关系也是双向的。
    君择臣,臣亦择君。
    封述不远万里,离开清河王投奔苏泽,当然也要亲眼见一见苏泽,看看他是不是值得自己效力的主公。
    封述拿着苏绰的推荐信,将妻子留在金城,又赶往了陇西郡。
    到了陇西郡,陇西的仗也打完了,封述带着苏绰的书信,找到了留守在新城的慕容绍宗。
    慕容绍宗看到了苏绰的信,他一向很敬重苏绰这位苏泽的大管家,立刻派兵护送封述入梁州。
    封述进了梁州后,又听说苏泽攻下了武兴,已经带兵前往南郑了。
    在赶往南郑的时候,封述已经知道清河王在宣光政变中倒台的消息了。
    封述只能庆幸,自己果断的离开了洛阳这个是非之地。
    可封述也很焦虑,一路走来,他看到了天下将乱的苗头,自己必须要找到能够投奔的主公。
    他只能继续被慕容绍宗的骑兵护送着进入汉中,终于在南郑城求见苏泽。
    就在封述等待的时候,却从军营外赶来一群人,为首的头戴貂蝉冠的武官,一把就拉住了封述道:
    “这位就是封郎?在下苏泽,在洛阳的时候就听说过郎君大才,只可惜那时候各为其主,今日终于得见啊!”
    说完,苏泽就拉着封述,向着军营内走去。
    苏泽这么热情,反而是把封述给整不会了。
    他一路上心怀忐忑,自己所学的是历朝历代的律法条令,这东西别说苏泽这种武人了,就连正统的文人士大夫都不太重视。
    要不然清河王也不会轻易放他离开了。
    没办法,律法体系这东西,本来就属于上层建筑。
    律法、历法、史书,这三件事一般只有开国的时候,国力最向上的时候才会考虑编修。
    现在北魏朝堂这样子,根本没有修律的机会。
    自然也没人重视了。
    封述还想着怎么介绍自己,想要向苏泽推销律法的重要性,却没想到苏泽竟然这么热情。
    想到自己在清河王府的冷遇,封述更是感动。
    苏泽没有住进南郑的梁州刺史府,而是让给傅竖眼养病和羊侃处理民政,他更喜欢和士兵一起住在军营中。
    封述一路上听了不少苏泽打仗厉害的事情,见到军营齐整,士兵训练有素,他虽然不懂军事,也知道苏泽的兵是他沿途所见最有纪律性的。
    苏泽办公的地方也很简陋,封述对苏泽的印象更好了。
    他是律法世家,自然更倾向于法家思想,也是反对铺张浪费的。
    拉着封述入座后,苏亮向封述道:
    “君义啊(封述字),苏将军听说你来的消息,都顾不得参观君师府,就匆忙返回军营。”
    这些日子苏泽和苏亮就是这样配合的,由苏亮出来戴高帽,苏泽再表示一下久仰久仰,就能得到梁州当地士人的好感,给苏泽迅速传开了一个“爱才”的名声。
    这种名声不一定会有直接的效果,但是在日后苏泽招募人才的时候,就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这一路上封述也听到了苏泽爱才的名声,才坚持赶往南郑要见一见苏泽。
    还没等封述介绍自己,苏泽说道:
    “本将军以为,我朝律法有很大的问题,既缺乏统括律令基础的总纲,细节上律法条文混乱,地方上奸蠹丛生,有无辜百姓因为小罪而受重刑,又有豪强犯大罪却脱罪的。”
    “君义,你以为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