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
作者:南柯一凉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     
    第185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
    李村葆走红,完全在方言的预料之中。
    但出乎方言意料之外的是,自己这个责任编辑也能跟着走红。
    《文学报》、《燕京日报》、《华夏青年报》等报刊,甚至文艺单位,都想找他来聊一聊新时期军事文学的理念和方向,王朦更是喊他来《燕京文学》编辑部,好好唠唠军事文学。
    许多机关、学校因为邀请不到李村葆,退而求其次,邀请方言参加他们的读者座谈会。
    就连方燕的学校、方红的挂面厂,也托她们来说情。
    方言是能推就推,不能推的才去参加。
    这几天,根本没法去《十月》编辑部,就怕有记者埋伏在附近,打他个措手不及。
    “岩子刚刚来电话,说被章书ji点名参加由作协举办的文学讲座。”
    回到办公室,张仲锷面对众人说:“分享《高山下的花环》的组稿经验。”
    章守仁不禁失笑道:“嚯,又一个,岩子这阵子可够辛苦的。”
    田增翔感慨说所有人都预料到《高山下的花环》会火,但没想到能火成这个样子。
    章守仁问:“现在咱们加印了多少?”
    “已经加印了55万册。”
    田增翔道:“我估计还得继续加印,这回的销量可能不是150万册,而是160万册。”
    章守仁、晏名等保守派罕见地没有反对,而且觉得他这個激进派太保守了。
    张仲锷道:“岩子这回,又立了一大功。”
    “对了!”
    田增翔说自己陪着方言,在送李村葆去火车站的时候,他们又达成了一个合作共识。
    就是把李村葆目前已有的军事文学作品,以及创作谈文章,《〈高山下的花环〉篇外缀语》,整合成一个“文学作品选”,名字就叫“高山下的花环”。
    “岩子这个主意好!”
    章守仁拍手称快,“乘胜追击,机不可失,这个机会咱们可不能错过。”
    晏名笑了笑:“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田增翔道:“岩子还说,序言方面可以用现成的,我们直接收录冯老、刘老对《高山下的花环》的评论,作为代序。”
    此话一出,众人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章守仁不无得意道:“当初咱们俩向陆社长和苏主编建议,把岩子抢到咱们《十月》来,现在看来真的是明智之举啊。”
    张仲锷感叹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岩子这后浪,劲头真大。”
    “陆社长、苏主编跟我商量,要给岩子加加担子。”章守仁说:“准备把‘小说编辑室副主任’,以及我兼着的‘散文组组长’都交给他。”
    “岩子要去散文组?”
    张仲锷一愣:“中长篇这摊子呢?”
    章守仁说,方言依旧担任中长篇副组长。
    只不过,《十月》目前最薄弱也最没起色的就属散文组,打算让方言兼着,发挥他在散文上的所长,像之前带动中长篇组一样,也带动散文组崛起。
    当然,也是在给方言酬功。
    立了这么多的大功,不进步怎么行呢!
    …………
    接连数天,在《十月》编辑部的授意下,《高山下的花环》开始被各大报纸连载。
    《工人日报》、《大众日报》、《桂西日报》……
    全国各地出版的报纸和刊物,都在极力地争取转载,一个个电话打到《十月》编辑部。
    不过,方言、章守仁等人相当地冷静。
    过犹不及,授权连载的过多,反而会影响到这一期《十月》的销量,这一次编辑部可是牟足了劲儿,要冲一把150万册这个小目标。
    好在《文汇报》,之前在方言《暗战》、《潜伏》的宣传上出了大力,凭着这层关系,才得到了转载的机会,成为整个沪市唯一一家能连载《高山下的花环》的报纸。
    《文汇报》的订阅用户,也有幸第一时间看到《高山下的花环》,龚樰家也是其中之一。
    “哥,你看好了没有!”
    龚荧放下手中的画笔,回头一看。
    “快了,快了,就差一点了。”
    龚除摆了摆手。
    “那还要多久啊,我画都快画好了。”
    龚荧撇了撇嘴。
    “你与其找我要报纸,不如干脆去找爸爸要杂志,报纸上的只是连载。”
    龚除无可奈何道。
    “杂志早就不在爸爸手里。”
    龚荧幽怨说杂志已经被龚母霸占着,从发行到现在,自己就只看了一回《十月》。
    “小荧!”
    龚樰放下了毛笔,“不可以这样说妈妈。”
    “阿姐。”
    龚荧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这么多天,家里都在抢着看《高山下的花环》,唯独龚樰像局外人一样,既不看报纸,也不争杂志。
    “因为我已经看过了。”
    龚樰露出淡淡的笑容。
    龚荧眨了眨眼,“是在单位里吗?”
    龚樰笑而不语,她可是亲眼目睹《高山下的花环》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
    龚荧看她不说,撅着嘴念纸上的字:
    “以梦为马?什么意思?”
    “这个词的意思是……”
    龚樰把方言说给她听的,复述了一遍。
    “有这个成语吗?”
    龚荧迷惑道:“我好像没有见过。”
    龚樰白了眼,小心地把这幅字收好,拿上《大桥下面》的剧本,往自己的房间走去。
    “小樰,你来一下。”
    龚母坐在客厅,招了招手。
    龚樰来到她面前,“怎么了,妈妈?”
    龚母瞄了眼她手上的剧本,心里咯噔了一下,“小樰,你真的想好了要接这个戏?”
    “妈妈,我还没考虑好。”
    龚樰心里清楚,指的是《大桥下面》。
    “别考虑了,还考虑什么。”
    龚母顿时急了,“这个戏说什么也不能接,要接也行,别演‘秦楠’,演‘肖云’。”
    龚樰有个习惯,每次接戏,都会跟家里说,尤其跟身为摄影师的母亲说。
    一直以来,家里人都会义无反顾地支持她,但这一次却不一样,因为角色有争议。
    “可千万不能演啊。”
    龚母抓住女儿的手,好言相劝。
    “可是妈妈……”
    龚樰张了张嘴,不等说话,就听到龚母说,“秦楠”这个人物未婚生子,在这个保守传统的社会风气里,形象非常地不光彩,如同像剧本里遭受的待遇一样,饱受冷眼和偏见。
    “况且还是个体户。”
    “你知不知道现在在大整肃?在打击投机|倒把?个体户的名声可不好……”
    “妈妈!”
    龚樰纠正道:“秦楠不是那种投机|倒把的坏分子,而是坚强自立有韧性的女同志。”
    龚母道:“可观众们不会这么想。”
    龚樰明白她的顾虑,担心秦楠这个“未婚生子“的形象,会对自己的演艺生涯,甚至对生活造成负面影响,这种担心不是杞人忧天。
    很多上影厂前辈都告诫过自己。
    观众太容易入戏,往往会把对银幕人物的情绪和印象,移情到演员身上,所以尽量不要碰反面人物,或者形象不光彩有争议的角色。
    秦楠,就是后一类。
    “万一你演了,传出这种那种对你不好的谣言,你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呢?”
    龚母语气里透着担忧。
    龚樰沉吟半晌,“我觉得演好每一个角色,都是在艺术道路上前进一小步,我要珍惜这每一步,何况这个角色是方老师推荐……”
    “傻孩子!”
    龚母无奈道:“他推荐又怎么样,万一伱演了以后嫁不出去,难道他对你负责吗?”
    “妈妈!”
    龚樰双颊微红,“您在说什么啊!”
    龚母道:“要是他答应对你负责到底,我就什么都不反对,这部戏你爱怎么演就演。”
    “您在说什么啊!”
    “我不和您聊了!”
    龚樰羞地站起了身,快步跑回卧室。
    砰的一声,把门关上。
    整个人的后背贴在门上,她满脸通红,脖子根都红透了,深呼吸口气,打开手里的纸。
    两眼一直盯着,陷入深深思考。
    (ps:现实里,龚樰因为“秦楠”这种形象问题,曾经想过拒演,但最终被导演劝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