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什么帝国主义行径啊
作者:见月明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最新章节     
    “不知道你准备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听到这句话,阿扎萨表情变得很凝重。
    他知道,能不能获得帮助,全看这一遭了。
    但他的底牌实在太少,甚至可以说就没有底牌,没有任何拉扯的空间。
    只能拿出最大的诚意,以求打动对方。
    “波斯国向大明称臣,加入大明的宗藩体系。”
    陈景恪眼睛一亮,这个条件确实很有诚意,不过他没有直接点头,而是问道:
    “你可知道加入大明宗藩体系意味着什么?”
    阿扎萨点头道:“知道。”
    陈景恪继续说道:“别的且不说,我就问你两点。”
    “大明为你们划定国界线,不允许超出。”
    “大明宝钞作为你们的法定货币,在全国流通。”
    “这两条你也同意吗?”
    “可以。”阿扎萨郑重的点头,紧接着问道:
    “不知大明准备如何划定波斯的国界线?是否允许我们发行自己的钱币?”
    陈景恪说道:“你们可以发行自己的钱币,只要允许大明宝钞流通即可,至于国界线……”
    他拿出原本那副简易欧亚地图,用炭笔在上面画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包括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以及伊拉克、叙利亚等国的部分地区。
    在划线的时候,陈景恪不由自主的想起前世,帝国主义是如何划分世界的。
    啧,列强竟是我自己。
    而且还是当前地球唯一的列强。
    “这里将作为你们的领土。”
    阿扎萨眉头微皱,倒不是觉得这片领土不好。
    恰恰相反,陈景恪圈起来的都算是膏腴之地,而且面积也很大。
    这很是让他意外,没想到对方竟然如此慷慨。
    他皱眉的原因是那片高原,作为波斯人的祖地,没有被圈进来。
    “不知道这里可否划给我们……我们愿意用阿塞拜疆的土地交换。”
    陈景恪断然拒绝:“不可能,实话告诉伱也无妨,大明会在这里册封一位亲王。”
    “此地虽然条件比较恶劣,但易守难攻,是最适合作为封国之地。”
    一听此言,阿扎萨就知道没有商量的余地了,只能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不过他也并不是太遗憾,陈景恪画给他们的土地,确实比那片高原更加肥沃。
    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至于祖地……波斯人早就丢失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哪有什么祖地可言。
    在哪建国,哪里就是祖地。
    这时,陈景恪嘴角浮出一丝微笑,说道:
    “我的朋友,高原毕竟是波斯人的祖地,我们也不会白要。”
    “作为补偿,允许你们向西扩张。能打下多大的土地,就看你们自己的能力了。”
    阿扎萨眼睛一亮,没想到竟然还能得到这样的好处,那这个祖地不要也罢。
    “好,一言为定。”
    条件谈拢,双方的氛围又不一样了,变得更加的轻松和气。
    之后双方又谈了一些条件,比如陈景恪要求,以后的波斯君主必须拥有汉人血统。
    也就是说,以后的波斯王必须娶汉人女子为王后。
    在这個以父系血脉为主的年代,王后来自哪里并不重要。
    所以阿扎萨并没有反对,相反他非常赞同这个条件。
    甚至他都已经在考虑,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娶一位大明的公主为王后。
    自己娶不了,也让要子孙娶。
    那样波斯王族就有了大明皇族血脉,能获得更多的帮助。
    除此之外,他们还商谈了一些具体的细节。
    比如怎么帮助阿扎萨控制家族,进而获得其他家族的支持。
    又该如何控制萨菲教团。
    至于选择哪个流派作为信仰,陈景恪没有参与,说是尊重他们的信仰自由。
    这让阿扎萨非常的感动。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心情放松下来的阿扎萨终于坚持不住,开始频繁打盹。
    陈景恪见此,就让他留下住宿一晚。
    福清作为女主人终于出现,安排仆人带他去沐浴歇息。
    等他离开,福清才问道:“他们会遵守协议吗?”
    陈景恪毫不在意的道:“他们会不会遵守协议,全看大明够不够强。”
    “等晋王和燕王的封国,和那片高原上的封国建成,他们想不遵守协议都不行。”
    福清见他已经考虑到,也就没有再多问。
    ——
    第二天下了朝,陈景恪就约了朱标、朱雄英一起去看望老朱。
    最近老朱也是惬意的很,每天浇浇花遛遛狗陪陪马太后。
    嗯,也没忘了他的那群后宫嫔妃,据说又有两个被检查出有喜了。
    只能说,这老汉的身体确实很bug。
    上辈子那么折腾,都能没病没灾的活七十多,还顺便生了好些个孩子。
    这辈子会咋样,不敢想啊。
    朱标要有他这身体,做梦都能笑醒。
    陈景恪他们到的时候,老两口正围在桌子前说着什么。
    每商量几句,老朱就提笔写一阵子。
    等他们走过来,老朱就放下笔,说道:
    “你们来帮咱看看,写的有没有问题。”
    三人也没有客气,走过去一人拿起几页看了起来。
    陈景恪粗略看了一下,发现是类似于回忆录一样的东西。
    写的是老朱和老马的经历,以及在遭遇重大变故、转折时的心理路程。
    老朱没有一点美化自己的意思,写的很中肯。
    比如遭遇危险时的惶恐、害怕,都写的非常详细。
    很多时候他不是靠智慧渡过的难关,而是靠着一股子血性。
    都已经这样了,退是死,不退也是死。
    反正都是要死,那就拼了,劳资死了也要溅他一身血。
    就是靠着这一股子不服输不怕死的劲儿,一次次创造奇迹。
    从一股小势力最终夺得天下。
    当然,也不是一味的无脑拼命,期间少不了种种谋划。
    可正是这股子不要命的劲头,才打出了谋划的时间和空间,完成一次次逆袭。
    反倒是马太后,很多时候比老朱更有信心。
    每一次老朱惶恐的时候,她都会在背后给予支持,鼓励他相信自己。
    难怪老朱这么疼爱她,都是有原因的啊。
    这不禁让陈景恪想起了前世看过的一本。
    一个女的穿越到古代,进入后宫成为嫔妃,一步步获得皇帝的宠爱。
    最终将皇后流放,自己当了皇后。
    一个很老套的言情套路文,类似的书不胜枚举。
    为什么他会在这时候,想起那本书呢?
    因为那本书里的皇帝叫朱元璋,皇后是马皇后。
    属实有点绷不住了。
    一不小心,他就笑出声来。
    老朱不乐意了:“你小子准没憋什么好屁,是不是嘲笑咱呢。”
    陈景恪连忙说道:“没有没有,我哪敢呢,我就是被您和娘娘的感情感动了。”
    “以后不敢说,但历数前朝,都再也找不到您和娘娘这样的模范夫妻了。”
    朱元璋立即就得意的道:“那是,没有妹子就没有咱的今天,咱能不对她好吗。”
    马太后轻轻拍了他一下:“孩子们面前,你瞎说什么呢。”
    老朱嘿嘿笑道:“怕什么,又没外人……”
    众人心下莞尔。
    难得聚这么齐,大家也没有直接谈正事,而是闲聊起来。
    老朱就检讨了一下自己的施政得失,对自己之前的军制、税制之类的提出了批评。
    朱雄英却说道:“皇爷爷太妄自菲薄了。”
    众人都看向他,等着他的点评。
    “就好比一个饿急了的人,需要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一碗稀米粥。”
    “当时天下混乱数百年,百姓需要的也不是什么宽松仁厚,而是能够让天下安定下来。”
    “您制定的制度虽有不完美之处,却非常的及时,用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社会秩序。”
    “若没有您之前的制度打基础,景恪的变革也就没有施展之地。”
    陈景恪也点头说道:“是啊,乱世需用重典。”
    “陛下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了国家制度,是符合实际需要的。”
    “您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审视二十年前的局势。”
    “您这就相当于是……怎么说的来着,用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
    这个比喻实在太形象,引得众人大笑不已。
    朱标说道:“哈哈……好一个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
    老朱也非常欣慰,说道:“如此说来,咱当年的制度,还有可取之处?”
    朱雄英肯定的道:“有,太有了。若没有您的制度拨乱反正,哪有今日的大明。”
    马太后不禁摇头,说道:“你呀,哪有自己夸自己的。”
    “你就照实了写,夸你的事情留给你的好儿子乖孙子。”
    陈景恪附和道:“陛下无需自我评判功过,只需要将事情写下来就足以,剩下的就交给后人吧。”
    “您以布衣起兵,驱逐鞑虏恢复华夏,此等功绩后人自会给予中肯的评价。”
    老朱大笑道:“哈哈,你这个马屁拍的好咱很喜欢,不过没有赏。”
    众人又一起恭维了他一番,将老朱高兴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不过大家都很忙,可没空一直闲聊。
    拉了一会儿家常,老朱就让周围的侍从全部退下。
    他们三个人一起过来,肯定是有要事。
    “说吧,你们过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陈景恪就将阿扎萨的事情讲了一遍。
    朱元璋取出一副详细的欧亚非地图,说道:
    “你比划着地图给咱说说,到底是怎么想的。”
    陈景恪指了指其中一块,说道:“这里就是我许诺给波斯人的领土。”
    朱元璋皱眉道:“这里可是重要的陆上交通通道,如何能全部划给他们?”
    陈景恪说道:“天下很大,我们不可能全部占据,当舍就要舍得。”
    然后他伸出手指在中亚那里画了一个圈,就说道:
    “这里我称之为安西之地。”
    当年大唐的安西都护府辐射范围,称之为安西之地没有任何问题。
    什么叫自古以来?这就是。
    “晋王的封国在碎叶川,燕王的封国在天竺……”
    “两国形成了一道屏障,可以帮大明抵挡所有来自陆地上的敌人。”
    “但安西之地太大部族众多,想要完全治理这里很麻烦。”
    “如果我们在安西高原,建立一个封国。”
    “就可以和晋国、燕国形成三角夹击之势,将整个安西之地包围起来。”
    “然后慢慢的将这块地给彻底消化掉。”
    众人不禁连连点头,这个设计确实非常合理。
    陈景恪继续说道:“安西高原环境虽然不如平原,但四周皆有天险,易守难攻。”
    “西面又临海,拥有多处天然良港,最适合发展海贸,发展潜力非常的大。”
    “这个封国,未来定然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朱元璋非常满意,有发展潜力好啊。
    其他人也都是同样的想法,这个地方简直太适合作为封国了。
    从大明运送几十万人过去,就足以立足。
    陈景恪话锋一转,说道:“但在我们消化安西的时候,极西诸国是不会坐视不理的,他们会激烈反扑。”
    “波斯就是我们和极西诸国的缓冲带……”
    朱元璋问道:“你就如此确信波斯会依附于我们?若他们撕毁协议,与极西诸国一起打我们怎么办?”
    陈景恪笑道:“所以,我建议波斯人选择一个非常小众的教派,作为他们的国教。”
    “在宗教狂信徒眼中,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恨。”
    “一旦他们选择了小教派,就是自绝于极西诸国。”
    “为了生存下去,就只能依附于我们。”
    马太后不解的道:“这个道理他们也懂,为何会听你的话,选择小众教派?”
    陈景恪将其中的道理讲解了一下:
    “他们需要一个理由,将波斯人组织在一起。”
    “现在敌人太强,还不能打出复国的旗帜,宗教就成了最好的理由……”
    “小众的教派,才能确保他们的独立性……”
    “这是个阳谋,只要他们还想复国,就必须走这条路。”
    马太后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真如你所说,这波斯人确实不敢背叛我们。”
    陈景恪说的有些口渴,自己给自己倒了杯水,一饮而尽。
    “波斯国是小众教派,一旦他崛起,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其他小教派也会谋求独立……到时伊教诸国就会彻底分裂。”
    “分裂的伊教诸国,才是我们乐于见到的。”
    “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情,就眼下来说,对我们也是极为有利的。”
    “奥斯曼国正在崛起,它信仰的是大教派,必然会和波斯起冲突。”
    “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得渔翁之利……”
    说到这里,他手指又放在地图的一处,说道:
    “等奥斯曼和波斯打起来,我们就可以趁机出兵夺下此地。”
    “掌握了这里,就掌握住了世界的命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