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大唐金融体系
作者:画凌烟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最新章节     
    “是公廨钱?”
    “不是公廨钱,公廨钱已经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李倓说道,“公廨钱最终受害的还是百姓。”
    李俶也不反驳,公廨钱最开始本身的贷给富商,给富商强行下任务,让富商去赚钱,朝廷收利息。
    富商不是傻子,富商要给朝廷交钱,这部分钱肯定得从交易中搜刮回来。
    尤其是完成指标后的富商还能做官。
    在古代,当权力和商业结合,那就是百姓的灾难了。
    “朝廷开设钱行,直接贷款给百姓?”李俶小心翼翼问道。
    “对。”
    “这万万不可。”
    “为何?”
    “百姓借完钱,跑了,没钱还,钱行最后损失巨大,会引起朝廷财政危机。”
    “所以借钱要有抵押物。”
    “抵押物?”
    “例如今日那些排队领粮食的百姓,他们本身是有田的,只是现在青黄不接,他们没有余粮,才需要借钱。”
    “所以来借钱,需要出示田契?”
    “是的,不仅要出示田契,还要用副本做抵押,直到还完钱才能拿走。”
    李俶这才点了点头,诧异道:“三郎这个想法倒是好,但为什么不鼓励民间去做呢?”
    “朝廷和民间都做,设立一个利息标准即可,之所以朝廷也要做,是规范民间借贷。朝廷的月息定在六分,民间想要放贷,高于六分,一般人就不会去借了。”
    李俶瞬间醒悟:“去借的都是没有抵押物,且急缺钱的?”
    “是的,这部分人可能是难民,可能是家中临时出了问题。”
    “那我们不管这些人了?”
    李倓道:“要帮助这些人,不是靠借钱他们这么简单,更重要的还是要为他们提供田地,提供务工的机会。这不是钱行的范围,而是官府事务范围,例如官府设立救济院,收留没有田的流浪者,统一组织他们去修路,给饭吃。”
    宋朝就是这么干的。
    李俶更加震惊,震惊圣人的想法之巧妙。
    其实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讲究资源的合理匹配。
    当你成为执政者,你会发现,田是一种资源,树木、湖泊、山川是一种资源。
    人也是。
    创造财富,就是把自然界中人无法使用的资源,变成人能够使用。
    例如地里长出庄稼,例如铜矿铸造成铜钱,例如树木建造成房子。
    制度是为了合理分配这些资源,而生产力是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李倓又说道:“眼下朝廷策略是分两步走的,一是挡住叛军继续南下,河北已经布置了大量的防线。二是稳定内部,这稳定内部最重要的就是民生,稳定民生我们走了第一步,分田。但分田朝廷不能直接去抢地方大族的田,只能通过田政改制来去引导。”
    “但分田也未必能解决全部的事,因为百姓除了没有田,还没有钱,钱可以解决燃眉之急,进一步稳定地方。”
    李俶站起来,他很严肃地对李倓行礼:“圣人的眼界是我万万不能及的。”
    “我要你来设立这个钱行。”
    “我?”
    “是的,你来掌这个钱行,我最放心。”
    “为什么是我?”李俶诧异道,“我身为亲王,还是要避嫌的。”
    “那是大父时期。”
    李隆基一口气把宗室全部关起来,那也是不对的,仅仅用了几十年就弱化了如狼似虎的李唐皇族。
    导致安史之乱的时候,皇族没有几个人能撑起大局。
    “这个钱行,不仅仅借贷给农民,还要借贷给商人,之前刑部侍郎案,就牵涉到了官员强行贷款给商人的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官员有权力,商人能赚钱。”
    “没错,而且重点是商人能赚钱,能造纸赚钱,如果这个商人做的买卖收入很少,刑部侍郎还会看中吗?”
    “不会吧。”
    “那商人为什么能赚很多钱呢?”
    “奸商?”
    “这个想法要摒弃掉,这是表面的想法,商人之所以能赚很多钱,是因为有很多人需要他的商品,如果人们不需要他的商品,他就算连哄带骗,又能赚多少呢?”
    用21世纪的话来说,有需求就有买卖。
    商人做生意,不会做没需要的生意。
    李俶算是被李倓上了金融和经济课了,他越发觉得有意思。
    他之前本身就管理长安澄心堂,对算账这一块也有自己的心得。
    “既然有很多人需要商人的商品,那民间有没有更多人想要去做这样的生意呢?”
    “应该是有的。”
    “那为何他们不做?”
    李俶想了一下,疑惑道:“没钱?”
    “假设一个七口之家,种一百亩地,但其中有一个男子很有经商的头脑,他发现了现在民间缺一些商品,他能做出来,但他没钱,无法做出来,而地方钱行可以给他借贷,用五十亩地做抵押,他做出来,并赚了钱,地方钱行赚了利息,他一家人赚了钱,百姓也得到了商品,民生更加丰富,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好事!好事!三郎有太宗的气魄!”李俶兴奋地笑道。
    “而且当河北前线要开战的时候,朝廷可以调动这些商人去运输物资。”
    “商人不会做亏本买卖,他们未必配合。”
    “那就给商人好处,朝廷以前是依靠官员运输物资,官员利用权力在其中闹钱,现在朝廷给商人优惠策略。例如茶叶的文牒,某商人将一万石粮食运输到常山郡交给李光弼,可以得到两千斤茶叶的文牒,两千斤茶叶卖出去比一万石粮食更赚钱,商人赚了,朝廷也省去了查处贪污的环节。”
    李俶越听越震惊:“听下来,三郎之意是能民间来解决就民间解决,尽量让官员少介入。”
    “这不正是太宗的治国理念吗?”李倓道,“而且也不是朝廷完全不运输,减少朝廷的运输,让民间也参与进来,一是不需要那么多官员,二是行动更快。商社登记制度开始后,民间哪个商人运输的商品,都可以查到。”
    李俶拿起桌案上的酒,一饮而尽:“钱行交给臣,臣有一定处理好!”
    “好,商务部先放在户部,让刘晏去管,他对这些事的处理最是在行。”
    第二日,天刚刚亮,洛阳城外边开始排队领粮食。
    洛阳令苏翔站在一边毕恭毕敬,他昨晚一夜未眠,都在带着人处理粮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