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南边和北边都在打仗,兵荒马乱的老百姓无法从事正常的生产。
身为大明朝太子,亿兆万民的奶爸,怎么能只贪图自己享乐呢?
在战争年代,人口大量的减员,一是战斗损耗,动辄几万人、几十万人的大战,一场战斗下来,必然会死伤成千上万。
其次就是非战斗伤亡:由于战乱,家园被毁,乱兵抢劫等等,说到底是因为没有粮食。
朱标不能提前结束战乱,唯一能做的就是减少老百姓的苦难了。
如果能给难民提供足够的粮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饿死了。
思来想后,朱标觉得还是买一些粮食种子比较靠谱。
作为可以替代粮食的作物,有四种木薯,红薯、马铃薯和南瓜。
这些作物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产量大,尤其是木薯和南瓜,那产量都是海了去。
四种商品中,土豆之前已经推广了。剩下的就是要推广木薯,南瓜、红薯了。
大明的老百姓都是故步自封,看不到新产品的好处,是不会轻易的种植这些作物的。
为今之计,只要去找老娘了,老娘手上也有两块地,由寡妇营来耕作。
说不定,会批给自己一块地,用来种新植物。在前往坤宁宫的路上,却看到久违的常小娥在一旁走过。
常小娥是准太子妃,所以在皇后身边做一个女官,主要就是学习礼仪。
一些诰命夫人来给马秀英请安,她领着一班宫女,给诰命夫人们送水果来了。
常小娥如今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傻傻的胖丫了,不仅出落的亭亭玉立,而且颇知礼仪。
在从太子身边走过时,带着宫女恭恭敬敬的给朱标行礼。朱标却从宫女盘子里拿过一个桃子。
这桃子都是有数的,四个一盘。朱标拿了一个,就少了一个。要回去拿,就会耽误事,这不是故意难为常小娥吗?
气的她跟着马秀英修炼几年的修为,都要倒退回去了。当着那么多宫女的面,也不好发作。
她咬着嘴唇,瞪着朱标看。
朱标却没事人一样,让其他宫女先走,然后就要搂抱常小娥。
常小娥现在长大了,比以前懂事了。光天化日的,能让他抱吗?
赶紧躲到一边,还伸出手说道:“把桃子还我!”
朱标却说道:“刚好口渴了,正好要吃个桃桃!”
说着张嘴就要咬,一盘桃子都是有数的,这要吃了,那常小娥可是要在夫人们面前出丑了。
常小娥赶紧来抢:“冤家,不能吃!”
“你干嘛要抢我桃桃?”
“这不能吃!”
朱标却趁机抱住小娥,“你不让我吃这个桃桃,那我吃···”
其实这时候常小娥的年龄尚小,桃子还没有长熟,甚至比不上春梅、小兰两个婢女。
她依然敝帚自珍,不让朱标占便宜。
“别闹!”
“过几天,我们就见不着面了!”
常小娥大惊,朱标可是太子,她的女官也做的好好的,怎么会见不着了?
“我做的不好,皇后娘娘要赶我出宫?”
“你是娘的儿媳妇,娘怎么会把你赶出去?”
两人虽然是青梅竹马,朱标脑洞大开,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有!
常小娥想破脑袋,也不知道朱标是什么意思:“那是?”
“本太子要跟你爹,我的老丈人,去打仗了!”
“打仗?你是太子,要去打仗,陛下和皇后娘娘也不会让你去吧!”
“你去和你爹说,让他偷偷带我去!”
这是朱标在给自己挖坑啊,她一把抢过桃子,变了脸色说道:“要说你自己去说,别拉扯上我!”
说完,摆脱朱标,头也不回的走了。
常小娥快速的追上前面的宫女,把桃子放在果盘上,才进了偏殿。
朱标看到常小娥局促不安的样子,又找到了儿时的感觉,得意的笑了。
哦,对了!
我来找老娘批一块地,来种木薯、南瓜和红薯。
看到儿子伸手问自己要地,马秀英是一本正经的回绝:“胡闹,你知不知道农时对庄稼人有多重要?”
“娘,我这也是为了百姓谋福祉!”
“为老百姓谋福祉?”
“娘手下的农人过的清苦,万一这种子种下了却不收,那那些农人不戳我脊梁骨?”
“这些作物长在我大明国土上,肯定能获得大丰收。要不,你让你手下的农妇先种着,如果不能丰收,我们公家赔付?”
“公家赔付?”马秀英白了朱标一眼,“你说的倒是轻巧,你爹那老抠门,肯定不会同意的!”
朱标说道:“要不,我赔!”
真的是很无奈,要为老百姓做点实事,还要自己掏钱。
见到儿子已经中计,马秀英暗喜,却不动声色的说道:“那不行,你嘴一张一闭,你要拿出点东西做抵押!”
啊?
说了半天,老娘是要我的东西啊!
朱标抱着马秀英撒娇道:“娘,儿子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你和爹给的,你看中什么了,我都给你!”
对于儿子的美男计,换了别的女人,或者是老朱,一定会同意的。
马秀英根本就不吃他这一套。
“娘手上的地都是寡妇营来种,自给自足。种了这南瓜,万一绝收了,让你那些大婶吃什么?”
“那,娘你什么意思!”
“那你要拿一千两银子做抵押!”
不要小看这一千两银子,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马秀英问朱标要一千两银子,当真是玩命宰亲儿。
“什么?又要我的钱?”绕来绕去,原来老娘是要骗我小钱钱。
薅羊毛只找我一个人薅,小朱标一时间炸毛了,他跳起来说道:“我的钱都让你给骗走了,哪还有钱?”
马秀英得意的说道:“我都听说了,你的《黑猫捕头》赚了大钱了,你少说也有这个数的进账!”说着,马秀英还奸笑着伸出两根手指!
《黑猫捕头》虽然一开始是赔本赠送,可很快就在贵族圈引起了轰动。
他们都争先恐后的托门路找朱标要《黑猫捕头》,朱标就试着刊印了第二版,很快就销售一空。
朱标一面让人印发第三版,弄到杭州、苏州去卖,小赚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