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玉米棒,就是她出的馊主意。
姥爷一把掀起锅盖,蒸汽腾空而起,夹杂着猪油腊肉浓香扑鼻而来,白花花的米粒像银珠“眨巴,眨巴。”颗颗饱满,晶莹剔透展现在眼前,香喷喷的菜饭出锅啦。
要让炉灶菜饭好吃,需具备五个条件。一是用铁锅烧制,铝制锅转热快,烧不出铁锅的效果;二是使用炉灶,火势温和,传热比较均衡;三是水质,姥姥姥爷他们用的是河水,雨水天然水。门后一口三尺高的陶瓷大水缸,盛满水后。
用一勺明矾放入水里,用水瓢顺时针方向搅动几圈。
半个时辰,水中的杂质全部沉淀在水缸底部。
用明矾处理过的水,水质清澈,喝起来甜甜的。
小朋友们时常围着水缸,对着静静水面作镜子。
特别是女孩子,梳妆好辫子,对着水缸左照照右照照,驽个嘴,做个鬼脸。
轻轻拍打缸沿,引起水面一圈圈水花往中心聚拢状,看着水中自己的倒影,随着水花一起波动,仿佛自己融入水中,好似镜中人。
大水缸除了储蓄水以外,还有消防灭火用途。
民间传统风俗认为,水主财,古代五行中,水代表了财运。
民间寓意,预示着家庭财运兴旺,能够起到招财进财储财的作用,可以使家里避免出现一些破财的灾劫。
所以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水缸。
四是菜饭里面的菜,最好是莴笋叶,把莴笋叶中间一根筋抽掉,撒入少许盐反复捏一下。
放盆里,半个小时取出,用力把叶子里的苦汁挤掉,拌在米饭里,做出来的菜饭香喷喷的。
夏季正好是莴笋出土期,春秋季没有莴笋的时候,可以用包菜或者牛心菜替代。
但菜饭口味没有莴笋叶的香。
五是菜饭里面的肉不能腌制太咸。
用腊肉最好,腊肉要挑五花肉,不精不肥。
洗净以后,抹上花椒和盐进行揉搓揉匀了,放在瓷盘里用重物压住。每三五天翻倒一下,一个星期后,用绳穿上一头,挂在通风处晾干。烟熏腊肉更香,铁锅内放上锯末或易燃木之类,把晾干后的腊肉放在锯末上,盖上锅盖。
起火把锯末加热至冒烟为止,闷三个时辰,通过烟熏,渗透到肉里,肉呈棕红色,肉内水分也烤干,且有烟味香。
一道烟熏腊肉基本完成,切块蒸熟,即可食用。
炉堂点火,塞进一把稻草,火苗串起,然后放进一把把豆杆、树杆,拉起风箱,“呼嚓---呼嚓”。
豆杆在火柴中啪啪响地作响,开始煮晚饭了。
望着一串一串的火焰,听着“啪啪”作响的豆杆。
大敏眼前浮现一首小时候父亲让自己背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哦,金大敏惊讶地发现,原来二千二百多年前的曹植,也有在炉灶前用豆杆生火的体验呀!
当时他的年纪比大敏小,居然能哼出传颂千年的《七步诗》,太不可思议了。
小时候,大敏经常被爸爸送到姥姥姥爷家 。妈妈身体不好,爸爸工作又忙,经常出差,顾不上大敏。
最长一次在姥姥姥爷家有一年多,时间久了,大敏差一点不记得爸妈的模样了。
小学要开学了,才回城里,大敏想留在农村上学,爸妈说,城里的教育要比农村的好,只能回城里了。
在姥姥姥爷家,是大敏少年时期,最快乐的时光。
同村里的小朋友一起玩,给姥姥姥爷惹了不少事。
他们一起游泳,划小船,河里摸鱼,一起偷别人地里的黄瓜吃,拔甜芦黍吃,爬到树上掏鸟窝蛋,挖老鼠洞。
把抓到的知了,用半个绿嫩的豇豆皮做套子,罩住知了的眼睛,然后往上一扔,被蒙上眼睛的知了,没有了方向感,一边“叽叽---”叫着。一边螺旋式的往天空中飞去,直到看不见。
小朋友们仰起头望着天空,笑声不断,快乐极了。
工作以后,大敏还时时怀念起这些玩伴。
那个最会爬树的叫阿蛋的,黑不溜秋的小个男孩,胆子大,掏到的鸟蛋,敲碎壳就吃。
他在旱洞里钓黄鳝,结果钓出一条五颜六色的蛇。他还以为是黄鳝,一把揪住,细细一看是蛇,居然揪着不放。
蛇的尾巴缠住了阿蛋的手臂,阿蛋厉害,他屏住气,咬住牙,从牙缝里挤出话:“蛇嘴被我钩子勾着,咬不了我”。还故意兜着圈子,展示自己的厉害。
大敏早已吓出魂,小伙伴们四处逃散。
不远处,正在忙着农田的大叔,拿着锄头赶了过来,以为发生了什么事。
大叔让阿蛋放下蛇,顺手用锄头顶着蛇头,一拧,蛇头烂了,蛇身还在使劲的翻滚挣扎。
只见大叔放下锄头,弯腰抓起还在滴血的蛇,一手捏住蛇的脊椎骨,一手抠住蛇皮,使劲一拉。
一条白白的蛇身出现了,还在痛苦挪动着。
大叔自言自语道:“今天有下酒菜了,蛇胆还可以泡酒喝”。
大叔也不顾阿蛋的感觉,毫无顾忌地提着蛇,扛着锄头,走了。
大敏脊梁骨一阵发怵,恶心死了,好长一段时间,连阿蛋的手都不敢碰。
阿蛋的勇敢,让大敏匪夷所思。
大敏觉得,阿蛋长大了以后,应该去当兵或做间谍之类的工作。
大人们说,黄鳝洞都是在水面以下的,那些水面以上的旱洞,里面不是黄鳝。
还有那个梳着两根羊角辫叫阿妹的小女孩,笑起来两个小酒窝好看极了,她最会出鬼点子。
偷玉米棒,就是她出的馊主意。
她望风,让小伙伴们溜进玉米地里去掰玉米。
有一次,大伙正掰着玉米呢,被玉米地主人发现了,那人追了过来,阿妹第一个逃得没影。
那个跑的最慢的叫瓜蛋的小朋友,被那人逮住,挨了两记屁股。瓜蛋一个劲地叫唤,那人见瓜蛋是一个村的,放了他。
偷甜芦黍也是阿妹出的主意。
面对三四米高的甜芦黍,小屁孩力气小拔不出,阿妹说:“先把甜芦黍杆弯下来,再用脚踩在甜芦黍的根部,两个人使劲用力拔。”这一招果然奏效。
阿妹就知道指挥,从不会动手帮忙。
拔下后,甜芦黍中间最甜的几节,她抢着吃。
一次,阿蛋背着阿妹,冲大敏诈笑了一下,大敏明白他准备使坏心眼了,没去阻止。
阿蛋用朝天椒抹在剥了皮的甜芦黍,然后递给阿妹吃。
阿妹没有防备,一口咬下去,红红的朝天椒又小又辣,辣得她说不出话,净吐口水,眼泪都辣出来了。
小玩伴们看着跺着脚都哄堂大笑。
阿妹举起手要打阿蛋,阿蛋一边笑一边躲闪。
围在大敏的身后,用大敏的身体做挡箭牌,大敏像老鹰捉小鸡样挡着。孩子们打闹声从田间地头传向远方。
童年的快乐,伴随着孩子们的笑声成长。
甜芦黍城市里很少见,甜芦黍秧苗,和高粱,玉米差不多,农民种植甜芦黍都是围着田边种植的,因为它往上窜不占地。
不像种植高粱玉米那样成排成排的种。
种植甜芦黍时不能紧挨高粱、玉米一起种。
如果挨着一起种的话,甜芦黍成熟以后,就不怎么甜了,反而种植在边上的玉米、高粱的秸杆吃起来甜甜的,可能是蜜蜂和蝴蝶,传授花粉时找错了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