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什科此刻也有些骑虎难下,面前这只铁刺猬要是硬啃,且不说波兰贵族们会不会下死力气,就说赢了也得不偿失啊。消灭这支先头部队,还有一大波人在后头呢。
万一损失太大,梅什科拿什么去和自己侄子抢王位啊?
此刻梅什科有些后悔了,早知道这次打秋风之旅会惹到那只狮子,他还来个鬼啊!
但事已至此,梅什科也只能绞尽脑汁看有什么办法对付眼前的部队了。
其实稳妥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搞个几十上百门火炮,对着对面的密集阵列一通狂轰滥炸,打不崩溃对面也能迫使对面发起进攻。
可问题是,火炮这种贵死人的东西,波兰贵族们只在商人口中听过,从来没有拥有过。
二是团团围住,等对方粮尽以后自然不战而胜。
可梅克伦和丹麦的联军就在身后,急行军的话一天就到,根本不具备围困的时间。
因此这两个方法完全不可实行,梅什科只能采取更保守的方法:耗着!
反正波兰都是骑兵,就站在这跟你耗着,等时间差不多了我就走,你肯定就追不上了我了。
而摆脱了了追兵,波兰人满载着战利品和波美拉尼亚公爵返回波兰境内,那么梅什科不仅是惩罚了叛徒的英雄,还是让北境雄狮都无可奈何的豪杰,声望自然更上一层楼。
一想到这里,梅什科觉得此计甚好,就这么安静的做个美男子就好。
因此超过6000名的丹麦骑兵彻底围着这一千人左右的梅克伦联军,双方就保持着大眼瞪小眼的状态。
“你瞅啥!”
“瞅你咋地!”
“你再瞅一个试试!”
“试试就试试!”
刚开始的时候,双方还能飚一些垃圾话,偶尔还会有波兰骑兵冲到长弓手射程极限表演一套精湛的马术。但是时间一长也都偃旗息鼓。贞甚至都命令前排的士兵全部原地坐下休息。
波兰人看到梅克伦如此松懈,急忙向梅什科建议道:“大公殿下,不如我们趁现在发起突击吧?”
这个提议很有诱惑力,但是梅什科还是摇了摇头,眼下只要耗着就是必赢的局,何必还要冒着风险突击一波呢。
时间不断流逝,从早上一直到到中午,再到下午14点左右,梅什科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可以收兵赶上前队。
这个时间点,就算这支部队每人多长一条腿也追不上波兰骑兵了。
正当梅什科准备下令收兵时,南方却有一小队骑兵疾驰而来,旗帜上更是插着一片加急的翎羽。
“糟了,难道其他部队出事了?”
梅什科心中一沉,急忙命人把信使带上前来问道:“运送战利品的部队怎么了?”
“他们没事。”
信使的话令梅什科心中稍稍安定,但下一句话却令梅什科如坠冰窟。
“波兹南城已经被团团包围,我们回不去了。”
波兹南城,正是波兰的北部大城,梅什科当初就是从此出征波美拉尼亚。
“怎么可能!”梅什科大怒道:“我明明收到侦察报告,梅克伦和丹麦联军的主力还在北面80公里外,他们怎么会出现在波兹南?”
“围攻波兹南的不是梅克伦或丹麦,是勃兰登堡!”信使嘶哑的声音解释道:“勃兰登堡边境伯带领至少6000人,在三天前围攻了波兹南,现在波兹南已经告急。”
此言一出,得知后路被抄的波兰贵族人心惶惶。而梅什科更是呆在当场,他终于明白号称北境雄狮的诺恩为什么一直慢悠悠的,原来诺恩只是吸引波兰人注意力的诱饵,目的就是为了掩护勃兰登堡的军队杀入波兹南。
假设早几天知道这个消息,那么梅什科还能迅速带领骑兵回援。可是现在,诺恩的军队已经黏在波兰人身后了。
就算波兰人凭借骑兵机动优势急速回援,但只要勃兰登堡的军队稍稍坚持两天,那么回援的波兰人就会被勃兰登堡和梅克伦和丹麦人包了饺子。
梅什科顿时愁容满面,波兰贵族也乱做一团。
不过北面的诺恩却轻松的骑着马,与一旁有些担心的尤利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诺恩,那支先头部队不会有事吧?”尤利托还是有些不自信的问道。
“放心,没事的。”诺恩依旧一脸轻松:“梅什科这个人,起起伏伏了这么多年,心里没有一千个也有八百个心眼子。做事肯定很谨慎,不会对轻易发动总攻的?”
“你对梅什科很熟吗?”尤利托不解的问道。
“算不上,但是他做的事真的太曲折了,稍微打听打听就知道了。”
诺恩想起这位仁兄的故事,简直可以说的上一波三折。
1173年,当时的波兰国王,绰号“卷发”的鲍莱斯瓦夫去世,梅什科作为国王长子顺利继位。但是4年后,因为这哥们兴许是太飘了,被克拉科夫的贵族赶跑了。
气不过的梅什科立刻回到自己封地,点齐兵马准备给克拉科夫的贵族好看。而克拉科夫的贵族也不甘示弱,迅速拥立梅什科的幼弟卡齐米日作为大公,同时和梅什科大打出手。
结果梅什科落荒而逃,被迫窝在自己封地。卡齐米日顺利继位。
但似乎是知道自己军事才华不行,梅什科开始疯狂发掘自己的阴谋才华,成功串联了许多贵族,在1191年发起一场政变,把卡齐米日赶出了波兰。
但还没高兴几天,卡齐米日就带着基辅罗斯的援军以及教会的支持,以着雷霆之姿王者归来,把梅什科给再次赶跑了。
梅什科老老实实的当了三年宅男,直到年初,卡齐米日病逝。
因为卡其米日夺回王位时给教会许诺了不少利益,伤害了不少贵族利益,因此梅什科几番串联,再次以52岁的高龄跳出来搞事,和自己才10岁的侄子打擂台。
就这样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立志要当波兰国王的野心家和军事废柴,诺恩还真不把他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