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质量取胜
作者:命运眷顾   班里,从星际穿回来的科技天才最新章节     
    听到这话,白哲圣几人相互对视,眼里染上几分受宠若惊。
    他们可不是情商指数为零的家伙,知道这声吴奶奶是什么意思吗?
    是认可,是人脉,是爱屋及乌。
    所以今天这场林知熠给他们安排的豪华答辩阵容,其实某种意义上是在给他们铺路。
    在科研圈子里,肯定也讲究派别,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资源不够的时候就得抢。
    他们也知道当初能进入林知熠的团队其实是占了认识的便宜,不然以她院士的头衔,肯定能选更好的学生。
    因为林知熠是他们的导师,现在连带着他们也踏进这个圈子,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
    但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几人反倒不敢坠了林知熠声名。
    “你们也唤我吴爷爷吧。”旁边的吴院士看着这群人,难得一改过去暴躁的语气,语重心长,“好好学,希望我们的科研队伍越来越年轻化。”
    “好的,吴爷爷。”
    把几位学生介绍给这些人后,答辩的时间要到了,按照清大的答辩回避原则,林知熠作为他们的指导教师,是不可以出现在答辩现场,所以她需要离开会议室。
    身后的姜涛院士指着她嘲笑,“看林知熠这家伙一步三回头的样子,我们又不是怪物,不会吃了她的学生。”
    姜涛是今年刚增补成为院士,所以他平时和林知熠以平辈身份结交,他才不会觉得自己老呢。
    已经走到门口的林知熠回头哭笑不得,“姜涛,答辩的时候你就睁大眼睛看看,我的学生多棒。”
    “哟哟哟,有了得意门生就了不起。”
    姜涛故意作搞笑样回她,然后用比她还得意的语气说:“我的得意门生比你多。”
    “哼,我的学生质量取胜。”林知熠一扭头,骄傲地离开会议室。
    当她前脚刚离开会议室,后脚一收。
    身后的门就被答辩秘书秦志斌给关上,还在心底暗自吐槽,‘赶紧走吧,林教授,要开始答辩了。’
    听到身后的关门声,林知熠回望,什么都看不到了,眼珠子一转,又嘚嘚跑到隔壁空着的会议室,就等着学生答辩完出来能第一时间了解到情况。
    要是一辩不过,那她就要为学生舌战群儒!
    没办法,如果是她自己去答辩肯定不担心,但问题是他们是她第一届的学生,她意外的有些紧张。
    答辩秘书秦志斌开始走流程介绍答辩委员会成员,“本科毕业答辩正式开始。”
    “答辩委员会主席是理论物理学家吴恒武院士,委员是余满仓院士,余立元院士,姜涛院士,付正义院士。”
    “接下来是第一位答辩的学生数学系卢翰采。”
    当答辩秘书念了名字以后,后排位置上坐着的卢翰采起身。
    为了表示尊重,他摘掉常戴的帽子,露出久不见天日而显得有些苍白的皮肤。
    林知熠的六位学生里,除了娄孝闻先前有段时间留起了胡子稍显沧桑,不过最近他剔干净了,其余都是干净长相。
    但相貌只是他们最不值得提及的优点,比如曾经有人夸白哲圣长得好看,当时他很不满地花了半个小时给对方一顿科普。
    他那么优秀的人才,难道在别人的眼中只有皮囊这一个优点?
    在所有人注视的目光中,卢翰采起身上台,播放自己准备的ppt,“各位老师好,我研究的是关于广义相对论四维方面的问题。”
    台下会议桌前的五位院士翻看手中的论文,看着论题,挑眉默不作声。
    不愧是小林请他们来当评委的论文答辩,一上来就是广义相对论中的核心理论这种重磅炸弹。
    估计答辩结束,这又是一篇核心期刊。
    台上的卢翰采按照流程分享自己的论文,“在广义相对论的描述下,时空是一个四维的黎曼流形,其中时空和空间都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相互关联的。”
    “同时,四维空间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而是具有物理现实性。传统的三维性空间中,表现在物体在运动中不仅在三维空间上下移动,还在时间上前进或后退。”
    会议桌左边中间的姜涛继续往后看论文,脸上没表现出什么情绪,但越看他的心里越赞叹。
    林知熠这家伙去哪里搞来的学生,脑袋瓜怎么这么聪明。
    台上的卢翰采没有读心术,自然不知道姜涛院士心里在吐槽什么,依旧按照论文讲解着。
    “这种思维时空结构允许我们描述物体如何在时空中运动,解释了为何物体会变现引力效用……以上就是我的答辩内容,谢谢各位老师。”
    卢翰采话音刚落,姜涛立刻发言提问,“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会影响时空的几何结构,导致时空曲率的变化,你讲讲你的实验论证。”
    二话不说,卢翰采回答问题,“有多种实验中都可以论证,包括日全食期间的光线偏折、水星轨道的进动以及原子钟的精准测量,这些实验都与预测结果相互吻合。”
    曲率的变化会影响物体的运动轨迹,尤其是星体和光线的传播路径。
    不过卢翰采这些实验够给出了与结果一致的数据,足以证明是没有问题的。
    卢翰采解释完,姜涛没再说话。
    会议桌右边满头白发的余满仓抬头,严肃着开口询问,“我见你这篇论文里没有提到时空与引力关系,这是为什么?”
    此话一出,一旁的答辩秘书秦志斌在心里捏了把汗。
    这个问题先前他也提到过,不过当时林知熠觉得没有必要在论文中单独列一个三级标题,最后让卢翰采加在其他标题下。
    不能说这两种方法有什么问题,只能说明文章的侧重点不同。
    不过若是答辩老师询问起来,那也要回答上,但是呢,不同年级的人有不同的答辩应对方式。
    比如本科生是不答不辩,问就道歉;硕士是只答不辩,偶尔道歉;但博士就是不答只辩,绝不道歉。
    在林知熠的熏陶下,她名下的几位学生都没以本科生的身份来要求自己,面对余院士的提问,卢翰采当然要回答。
    不仅要辩,还要辩得漂漂亮亮的,为他师门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