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人生路稳稳当当
作者:命运眷顾   班里,从星际穿回来的科技天才最新章节     
    “因为这篇论文的侧重点不是关于这部分。”台上的卢翰采不慌不忙,给出自己的解释。
    只见他微微一笑,看着余满仓自信满满,淡定从容,“不过我可以简单解释,传统意义上的引力实际上是物体在四维时空中,沿测地线运动的结果,会变现出仿佛受到力的作用的效果。”
    “但实际上并没有引力作用,这种效果只是时空弯曲的表现。”
    卢翰采短短几句话将一个复杂问题讲清楚,足以证明他的实力。
    听着他回答的余满仓表情依旧严肃,但上扬的眉毛揭示他心情很好。
    这一场答辩让他莫名回想起几年前,当时还只有十六、七岁的林知熠,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他们一群老家伙的提问,镇定自若,不紧不慢地辩倒他们。
    如今他又从林知熠的学生中看到当初她的影子。
    好!
    还真以为这次林知熠叫他们几个过来单纯只是为了给学生铺路呀,这妮子还是为了炫耀。
    炫耀她的学术衣钵有传承的人了,这间会议室的六位学生受到她的器重,都是她的得意门生。
    左边会议桌最前方坐着答辩主席吴恒武爷爷,一直没有说话的他突然开口,“自由粒子在四维时空中的运动轨迹被称为测地线,它是时空流形上的最短路径,你是怎么看的?”
    这个问题被抛出,其余的院士们都抬眸看向提问的吴恒武,而白哲圣五人转头看向台上的卢翰采。
    众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完全是因为他提出的问题根本不是论文上涉及到的,一听就是该研究领域的其他细分方向,只是稍微和论文沾边。
    被所有人注视着的卢翰采脸上不见丝毫慌张,他看向吴恒武,微笑着开口,“在平坦的闵可夫斯基时空中,这些路径对应着直线和匀速直线运动。”
    “然而,在弯曲时空中,测地线呈现出复杂的曲线,反映了时空的几何结构。”
    卢翰采在台上回答时,会议桌前的余立元奶奶眼藏欣慰地望着他,眼中是满满的赞赏。
    别看林知熠对她是一句‘余奶奶’的简单称呼,但实际上余立元可是真正地把林知熠当成自己孙女。
    自然会对她的学生爱屋及乌,更何况他们确实有能力。
    当卢翰采回答的话音刚落,余立元率先带头鼓掌。
    不过掌声一停,委员主席吴恒武又继续提问,且问题难度更深,“你在准备论文的过程中,有没有思考过时空奇异性的存在?”
    他的眼神紧紧盯着台上的卢翰采,表情严肃,眉头紧锁。
    这种又和论文无关的问题一出来,连最边上一直吃吃喝喝的学术饕餮王宣懿都停下来。
    这次卢翰采没有立即回答,垂眸思考着。
    倒是余奶奶瞪了眼会议桌斜对面的吴恒武,有些不满,“我说老吴,你都快研究十年了也没出啥成果,难为一个本科孩子干嘛。”
    听到这老婆子揭他的短,吴恒武回头,吹胡子瞪眼,着急解释:“诶!我就是问问嘛,没有难为他。”
    “你还没难为这孩子,你眼神都快吃了他。”余奶奶的丈夫余满仓出来护妻,回怼,“自己搞研究去。”
    “哼,我懒得和你们两口子说。”见自己说不过两个余姓人口,吴恒武只得扭头气鼓鼓。
    会议室里,白哲圣几位学生有点小惊讶,这些大佬们怎么还挺孩子气的。
    倒是会议室里的另外两位年轻院士姜涛、付正义,习以为常。
    没有管这些事情,左边中间的姜涛望着台上的卢翰采,突然笑眯眯道:“小采,要不要来我的课题组,林知熠给你什么我都给,保你以后学术路稳稳当当。”
    角落里吃着香蕉的学术饕餮王宣懿嘴上不停,心里吐槽,‘哟,这面瘫男卢翰采出息了,有院士看上他了。’
    下一秒,台上的卢翰采想都不想直接拒绝,“谢谢姜老师的厚爱,我还是想留在我导师的门下。”
    角落里扔掉香蕉皮的王宣懿往嘴塞了几颗葡萄,继续进行心理直播,‘现在更出息了,荣升成为拒绝过院士的面瘫男。’
    大约是心有灵犀,刚想继续拿葡萄的王宣懿对上远处卢翰采的视线。
    眼神警告王宣懿别在心里吐槽。
    等卢翰采讲完,剩下的就是白哲圣五人去答辩。
    这边教室答辩着,隔壁教室的林知熠时不时看看墙上的时钟,又望望隔壁的教室门。
    一旁的王叔是很少见林知熠这样上心,又带着几分急切,开口笑着劝慰,“别担心,你的学生肯定没有问题。”
    没等林知熠说话,门口答辩秘书秦志斌敲门,眉头紧蹙,语气低沉,“林教授,该合照了。”
    “……好。”看到秦志斌的神色,林知熠心里一个咯噔。
    不会呀,他们的论文是她一手指导的,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林知熠心里打着鼓急忙赶过去,走进刚才的会议室,还没有进去就感觉到气氛的凝重。
    只见会议室里,只有白哲圣和卢翰采这两人的脸色好些,倒是王宣懿几人哭丧着脸,而且一旁的姜涛院士看着桌上的论文时不时叹口气。
    “怎么了?”
    林知熠试探着问,语气低声迟疑,“是没过吗?这怎么回事?”
    没过就没过,可能是因为这些爷爷奶奶的要求太高了,大不了重新开始。
    “噗嗤”
    一旁装严肃的余奶奶憋不住,捧腹大笑,“哈哈哈,小林,你被我们逗了。”
    “导儿,我们全部过了。”王宣懿凑过来兴高采烈地说。
    答辩一过,某种程度上他们算是完成本科阶段毕业,只不过他们是本硕博连读而已,但这次的意义不同,等九月开学,他们就是准研一的学生了。
    看见会议室里所有人都哄堂大笑,林知熠意识到肯定是这群老顽童爷爷奶奶的杰作,无奈地哭笑不得。
    随后就是所有人合影。
    这张照片的含金量不低,规格完全是比照着顶尖院校的博士毕业答辩,算是林知熠为她的学生们铺的第一步路。
    照片上,每多一位院士,他们的前途就多一缕光明。
    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就连如今是教授的秦志斌都羡慕她的学生,在林知熠身上,他看到了古时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厚重责任感。
    答辩结束,林知熠就让白哲圣几人把这些论文投稿到期刊上。
    如今清大进入六月,就意味着毕业季又要来临。
    校园里需要答辩的学生不是只有林知熠的学生们。
    知熠书院下,隔壁古立群课题组的韩艺站着她的导师面前,哭丧着脸,“导师,我没过,评审老师说让我延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