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姜妮的请求
作者:一气风发   我乃明教大宗主最新章节     
    早在六位武圣支持北凉使节进入京畿星域后,大宋江湖的异动忽然间变得极度沉寂。
    几乎每个人都能看出,大宋朝廷对北凉的立场近乎零容忍,这已是常态。
    赵氏家族对武将、边疆星域的防范,自古以来便是惯例,无可厚非。
    在局势未明朗之前,那些曾活跃的武林人士纷纷隐蔽,选择继续旁观。
    此时的杨昭,乘坐着星际金雕来到了两淮星区。
    新安郡,位于吴楚交界,两淮星系的核心地带。
    一座巨大的江南水乡风格学府屹立在城外翠绿的山岭之上,白墙黑瓦,一条蜿蜒的石阶长路尤为秀美。
    抵达新安郡后,杨昭并未携带任何人,独自漫步在城外的石阶小路上。
    细雨蒙蒙洒落在天空中。
    杨昭身着白色薄衫,手持一把精美的折叠伞,很快来到城外学府门前,轻轻敲响铜环门环。
    不久,一位身穿青衫的小厮打开了一扇门,好奇地打量着杨昭。
    杨昭和煦一笑,说:“看样子,朱老夫子应该已经知道我这位公子的到来,对吧?”
    青衫小厮点点头,说:“夫子正在内部授课,公子不妨去听听。”
    杨昭微笑着回答:“义理之学,理气论、动静观、格物致知、人性二元,夫子的讲授,自然要认真聆听。”
    “堂内的学生多吗?劳烦小哥儿带路。”
    此刻的杨昭,就像是一位温和谦逊的求学者,丝毫没有挑起争端或暴力的气息,反而透着几分崇敬。
    青衫小厮挠了挠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过,他接到朱熹的指示,不敢怠慢杨昭,迅速引导他进入学府,穿越重重庭院,来到一间宽敞明亮的石质楼阁中。
    这里位于整个山顶学府的最高点,不古朴,却典雅别致。
    石楼的大堂里,二十多名听课的学生散坐着,有的捧书研读,有的挥毫疾书,全身心沉浸于各自的世界。
    只有在大堂最上方,一位微微发福、蓄须的老者口诵经文,见到杨昭到来后,隔着空间向他微笑点头示意。
    杨昭见状,恭敬行礼,随后入座。
    这一讲,持续整整七天。
    大堂里,从最初的二十多名学生,慢慢减少至十几人,再减少到五六人,直到七天的讲座结束,只剩下杨昭一人。
    讲座结束,充满无穷天地人性哲理的声音戛然而止。
    杨昭仿佛神游天外,缓缓从无尽的知识海洋中抽离出来,脸上洋溢出领悟大自在的喜悦。
    待杨昭整理并吸收了这七天所学所悟后。
    上首的朱熹微笑着抚须,问道:“小友,听老夫一课,有何收获?”
    杨昭鞠躬行礼,答道:“夫子才情卓绝,学生受益匪浅。”
    这一礼行得干脆利落,更充满了敬意。
    因为在七天的讲座中,朱熹老夫子几乎毫无保留地展现了他的学识、传承、感悟和思想。
    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后世甚至尊称其为朱子。
    要知道,昔日陆地神仙赵普和初代儒家圣人张扶摇,杨昭只需细心感知,就能看出他们的修为、学识和灵光的高度。
    然而在朱熹身上,杨昭第一次感受到了深不可测。
    如果说在修为上,杨昭只觉得深不可测。
    在学识和思想上,杨昭则要感叹高山仰止。
    而从朱熹身上看到的越多,杨昭就越感到头疼,甚至无法理解。
    按理说,达到朱熹思想境界的人,不应轻易卷入朝廷纷争和人间争霸。
    因为他们追求的是精神、升华和天地,而非权势和财富。
    至于修为境界,朱熹与孔平仲那样的伪儒圣不同。
    这位的存在,境界高于上阴学宫初代儒家圣人张扶摇,别说陆地神仙,就连昔日的太祖赵匡胤在纯粹的道义认知上,也可能不及朱熹。
    修为、权势、声望、财富,朱熹样样具备。
    这也是杨昭无法理解朱熹为何支持北凉的原因。
    如果仅仅是因为西楚末代公主姜妮的请求,和昔日西楚王朝遗留的恩惠,那就更加靠不住了。
    杨昭反复思考,说道:“朱师,为何涉足人间争霸?”
    朱熹淡笑着瞥了杨昭一眼,说:“小友听我七天讲述,可知道老夫所求为何?”
    杨昭答道:“朱师所求,乃天命之性、气质之性,天授人理之道。”
    “正是如此!”
    朱熹的笑容更加欣慰,说:“我追求天命,但若顺从天命,辽宋之争、金破宋都、宋灭归元,与当下的人间之争有极大的冲突。”
    “亿万生灵当前,大宋千年有望,老夫岂能因一己私欲而阻挠,故求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