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表达性艺术心理疗法的示范
作者:用户38817395   生命永恒之西沙拯救最新章节     
    朗姆教授的心理治疗师团队在论坛中,多次给出了表达性艺术心理疗法给出现场示范演示。
    譬如治疗师给出了一个题目:画出自己和他人眼中的“我”、喜欢和不喜欢的自己、想象自己是一棵植物;也可以画一个大圆圈,在圆圈中画出滋养和消耗自己的事物。
    其中一位心理学的参与学员苏菲娅画了一棵树,她说树干的左右两侧生长出迥然不同的枝叶,分别代表她的内心世界和他人眼中的她。
    大家围绕这幅画作呈现的内容讨论、提问,当治疗师柳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暗示,譬如其中一个暗示是“右侧的枝叶似乎显得分散、脆弱,让树底下的松鼠不知道该爬上哪一根树枝才好”等疑问时,苏菲娅似有所悟,她想画出不同颜色的树枝,却没有意识到它们是分散的;树干的左侧代表她的内心世界,树枝简单却粗壮,绿叶繁茂,松鼠在其间玩耍。自己和松鼠的心理界限,自己属于那片树叶的特质是什么,这是我吗?我希望自己是这样的我吗?
    在这样的思维中,索菲娅的脑海里不自觉浮现出更多的景象。这样的景象促使索菲娅激发出更多的自我感知体验。最后索菲娅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如同她所说的,“大家各抒己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点。通过这次深入的讨论,我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我发现原来我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空虚、无助。实际上,我有着充足的内在资源,可以随时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然而,这并不是说我已经完美无缺,而是意味着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如何将这些内在的力量释放出来,并与他人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的心情变得轻松愉悦起来,仿佛心头的乌云被一阵清风吹散。我感到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清澈透明,就像是一池平静的湖水,能够清晰地映照出周围的一切。这种心境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克服所有困难,实现心中的梦想。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懂得如何去关心、爱护他们,从而建立起更为深厚的人际关系。”
    柳家老师根据大家的讨论和索菲娅的感悟,做了一句话的总结,\"艺术治疗拥有着一种令人着迷的魔力,它能够以独特而奇妙的方式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选择了投身于这项工作,并将其作为我的事业追求。当我目睹患者们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时,他们脸上流露出的解脱和愉悦让我深感欣慰。每一次见证他们从自我封闭到敞开心扉的转变,都让我坚信艺术治疗的力量无可替代。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不断成长和学习,与患者共同探索心灵世界的奥秘。\"
    柳家老师接下来借用她的导师朗姆斯密特罗的一句话,“艺术治疗的作用是什么?艺术疗法的作用就是去连接“冰山下的90%”。心理学的“冰山理论”将一个人的“自我”比作一座水中的冰山,人们能看到的只是浮在水面上10%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我们在探索这90%的部分,艺术能够连接我们的情绪、感受、内在,能够连接冰山下看不见的90%。”
    艺术治疗的治疗师们未必是心理学出身,他们各自原有的专业教育培训,可能是迥然不同的。但是只要有着愿意去连接冰山下的90%的心理意愿,那么各个专业方面的人都有可能,有机会成为表达性艺术心理治疗师。他们很多原本来自艺术领域的,譬如书画音乐教育领域,是在“艺术教育”工作中,发现融入了心理学的治疗,更能切入到灵魂的深处。
    譬如跨界的心理治疗师徐艳萍,原本是台北的话剧表演专业,毕业后从事辅导残疾儿童身心康复,在心理康复引导的过程中,她感受到艺术对于孩子们心灵的健康引导作用。此后徐艳萍通过雅诗考试,入读外国的拉萨尔艺术学院的艺术表达心理治疗硕士专业,师从朗姆斯密特罗教授。毕业后,经过临床实践实习、督导,她成为一名在法国,新西兰,和西沙哈拉国际中立区的艺术治疗协会注册的艺术治疗师。
    在国外医院对于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常由一个团队合作完成,包括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艺术治疗师、社工等。对于未被诊断,只是有焦虑、抑郁情绪或感到压力、面临身心困境的普通人,艺术治疗就能够单独使用便起到足够的“治疗”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艺术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过去,我们普遍认为艺术治疗只是一种辅助性的疗法,用于帮助患者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等。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艺术治疗不仅能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还可以起到与其他心理治疗技术相当甚至更优的疗效。
    艺术治疗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其优势在于它更加注重个体的情感体验和创造力表达。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患者能够更好地释放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促进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同时,艺术治疗的实施方式相对灵活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使得治疗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外,艺术治疗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操作简便、快速融入。无论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还是普通大众,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培训掌握一些基本的艺术治疗技巧,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调适。这种便捷性使得艺术治疗更容易被广泛推广和应用,成为一种普及化的心理保健手段。
    综上所述,艺术对心理的影响已不再局限于传统观念中的辅助作用,而是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治疗价值。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艺术治疗将会在心理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徐艳萍说,“并不是精神状态非常糟糕才进行艺术治疗,有的来访者只是来探索自我、探索职业选择。通过艺术表达模式能够很好地实现心理预期愿望。从而认知自我,实现自我。当然美术方式,如房树人,沙画,雕塑或沙盘等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除了以美术为媒介展开治疗活动外,还有音乐治疗、戏剧治疗、舞动治疗等。”
    徐艳萍引用老师的一句话来更为形象地理解艺术治疗的感觉,”艺术治疗更像是艺术和心理学的“联姻”。“
    艺术本身就有疗愈作用,艺术治疗则基于心理学理论方法,根据来访者自身的需求和背景,选择适合的艺术材料和艺术活动,帮助来访者找到问题的根源。来访者在艺术创作和表达中激发脑部的神经元,并实现自我理解,疗愈的效果就产生了。
    我们可以在现场的演示中感受到,寻求心理帮助的来访者,在心理工作室里,自由地挥洒画笔,蘸上心里想要触及的颜料,开始在画布上跟随自己的脑活动。随着脑波而笔触的移动,整个思绪逐渐沉浸在创作的世界中。每一笔、每一划,都像是在与内心深处的情感对话。神经元在脑部被激发,思绪如潮水般涌动。他们不再受限于外界的评判和束缚,而是专注于当下的表达。色彩在画布上交融,形成独特的图案和意象。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外在的呈现,更是内心世界的映射。通过艺术创作,来访者能够将复杂的情感和体验转化为有形的形式。
    每个人都在“健康”和“非健康”之间游移,“生病”与“不生病”之间有模糊的地带。近年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的增多,给医院精神科门诊带来不小压力,“流水线式”的诊断难以关怀每个就诊者的独特性。
    人们开始寻求这一问题的人文解法,艺术治疗如今已经被应用到医疗中。
    艺术成为了一种自我探索和成长的工具,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潜力和独特之处。他们在创作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实现了自我理解和疗愈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开始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接纳自己的情感。疗愈的效果悄然产生,压力和焦虑渐渐释放,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得以恢复。
    在艺术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扮演的角色更像陪伴者,他们不对来访者的作品作出分析,而是用开放式的问题引导,与来访者共同讨论。帮助他们看见、发现、思考,一步步接近作品背后的原因,从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