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县令上门
作者:三月含芳菲   我都穿越了,用点高科技怎么了最新章节     
    关雎并未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笑着说:“诚然如大人所见。我家庄子里的这些稻子,的确都是高产粮种。
    民妇起初费尽千辛万苦也只得了这一小捧种子,千小心万谨慎的精心培育多年。
    其间所经历的艰辛,付出的人力物力无数,今年终于得以大规模的种植。”
    她顿了一下继续道:“大人今日的来意,民妇大约也能猜到。
    您心系于民,民妇敬仰佩服。故而,也不怕同大人您实话实说。
    按照往年的经验,以及今年水稻的长势,接下来的十几天里,只要不发生什么天灾人祸,民妇预估成熟后亩产约在6-8担\/亩。
    我家今年所有的庄子都种上了这种高产水稻,产量自然相当可观。
    正如您所说,这天底下吃不饱饭的百姓还多了去了,这么好的稻子拿来当普通粮食吃了,确实可惜。
    可若是拿来做粮种,一旦推广开来,则全大越的百姓都将受益。”
    大越的赋税为二十税一,严格来说不算太重,但是架不住粮食产量低。
    因此,一年的收成在交了赋税后,剩下的粮食,一部分或是大部分换成粗粮,才能勉强糊口。
    这还得是风调雨顺的年景。若是遇上灾年,吃不饱饭,卖儿卖女,也是常有的事。
    若是再碰上昏聩不作为或是横征暴敛的当权者,情况只会更惨。饿殍遍野,易子而食也不是没有过。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句诗,从来都不是写着好玩的。
    也正因为如此,周县令听完关雎报的亩产数时,才会惊得一把打翻了手边的茶盏。
    他也顾不得失态,直接站起身激动的询问:“关家主说的,可是真的?”
    需知,当下大越普通的稻米产量,上好的良田也就3担-3担半左右(300-350斤)顶了天接近4担,还得是伺候的格外精心。
    中等田和下等田亩产撑死了也就2担,2担多点,最高不超过3担。
    听到关雎说她家稻子竟有6-8担的亩产,那几乎是寻常稻米产量的2倍还多。
    这怎么不叫他激动,若是真的,这可是百姓们的福音,也是整个大越朝的福音,他周正青妥妥的功劳与政绩。
    关雎笑着道:“是与不是,左右还有十几天稻子便会彻底成熟。
    大人若是愿意,可亲自前往我家的庄子现场观测称量,便知我有没有说谎。”
    “好!这就么定了,你家庄子开镰收割之时,还请务必派人通知本官,本官要亲自前往称量。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本官也不怕同你交个底。本官昨日去到你家庄子看到那稻子也十分震惊。
    不管有没有你说的那个产量,但比一般的水稻高产那是板上钉钉的。
    因此,本官打算写折子快马加鞭上报,预备由朝廷出面,将你家今年收的这些稻子全部买下,之后在全县甚至全府推广。”
    关雎笑眯眯道:“大人高义,民妇感激不尽。我们沱江县能有您这样的好官,真是百姓之福祉。”
    周县令平日时马屁听得不少,对这些奉承之言早已免疫。此番经由关雎嘴里说出来,竟说不出的动听。
    事情谈妥,双方互相吹捧了几句,说了些场面话,周怀兴便满意的告辞离去。
    且说半个月的时间一晃而,稻子完全成熟,是时候开镰了。
    开镰之前,关雎派人去县衙告知了周县令一声。
    开镰那天,周县令果然带着钱粮师爷,和一众衙役从属来了。
    放眼望去。但见开阔的田庄里,风吹稻浪荡金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后浪推前浪,层层叠叠,格外壮观。
    天地间盈满了谷物特有的清香,这是丰收的气息。
    艳阳下,几十名精壮的农家汉子,挥洒着汗水,弯着腰在田里一字儿排开,手上的锋利的镰刀舞得飞快。
    紧随其后的是轰鸣的打稻机。
    庄子的围栏外,站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他们中有不少认识关雎的,见她前来,纷纷笑着同她打招呼。
    “关家主好啊?你家这稻子是真好啊,可否卖我们一些做种子?”
    关雎笑眯眯的同大家打招呼,随后将问题踢给了身后周县令:“这庄子虽是我的,如今我可做不得主。你们得问周大人?”
    大家这才看到,他们沱江县的父母大人也来了关家的庄子,瞬间明白了关雎的意思。
    周县令倒是是官身,普通民众对官员普遍存了畏惧之心,一时倒是安静了不少。
    然,到底挡不住有些胆子大的,于是再度问周县令。
    周县令倒也还算和蔼,冲众人拱了拱手道:“还请诸位乡亲稍等一段时间。
    这里的高产粮种之事,本官已写折子上报朝廷,不日即有消息。
    本官向你们保证,若是将来大面积推广,本县定是第一个被惠及的。
    届时,本官会及时在县衙门口贴出告示,尔等只需静候佳音即可。”
    百姓们得了周县令的保证,俱是放下心来,喜笑颜开,没会儿就散开了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此时,千里之外的金殿之上。
    朝臣们正围着靖州府加急送来的两穗尚未完全成熟的稻子,争论不休。
    一番唇枪舌战后,明武皇帝最终一锤定音:“粮种之事,事关国本。
    着司农寺卿陈阳泉刻带人快马加鞭赶往靖州沱江县核实此事。若沱江县令上报属实,则重赏关雎。”
    “喏!”
    散朝后,明武帝同太子卫阙一起返回御书房。御案上,已经堆满了奏折。
    明武帝坐在旁边,惬意的端着茶杯,看见御案前端坐着批折子的太子。
    当真是觉得这位置,他怎么坐着怎么合适,怎么看心里怎么舒坦,怎么看怎么高兴。
    这是他的太子,嫡嫡的亲的宝贝大儿子,大越江山未来的继承人。能文能武,英伟不凡。
    如今,大越的江山后继有人,将来就是崩逝,他也能瞑目了。
    世人见着他,无不山呼万岁。可历朝历代这么多的君王,修仙问道吃仙丹的多了去了,又有哪一个活过了百岁。
    就算是天子,年岁到了,命数到了,该死还得死。他看得开!
    “万岁”这俩字,不过就是句口号罢了,喊着好听而已。
    贴身的大太监躬身进来,小心的问他:“陛下,您的雪山狮子骢,今儿早上下了一匹小马,您可要去看看?”
    明武帝一听,顿时来了兴趣。把茶盏一放,兴致勃勃道:“走,咱们看看去!”
    大越当朝帝皇,明武帝卫执,自即位以来,兢兢业业,克勤克俭。
    在他的治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大越的国运也一年比一年昌隆,四夷莫不来朝。
    唯有一点遗憾,因着多年前,诸皇子夺嫡的内乱,他的身体曾受过损伤,子嗣格外艰难。
    为了能生下一个继承人,他前前后后共纳了十多个妃子,御医太医甚至民间的名医看了无数,各种补药当水似的喝。
    这么多年来,也仅仅只诞下了两位公主。千小心万小心的养到几岁上,也还是夭折了。
    江山后继无人,明武帝是心急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