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刘秀实现了光武中兴、复兴汉室的伟大理想,当然值得大书特书。他还曾顺手做过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现在也很值得一提:他是有史可依的最早接见日本使者的中国皇帝。
公元57年,距今已有遥远的两千多年时间,日本首次遣使来华。再往前推二百七十余年,徐福在祖龙秦始皇的目送下,率三千童男童女扬帆出海,踏上了寻访仙山的路途。
日本原本不叫日本,叫倭国。汉朝时期,倭国还没有完全统一,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国家。据《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马韩之西,海岛上有州胡国。其人短小,髡头,衣韦衣,有上无下。好养牛豕。乘船往来,货市韩中。
在马韩人的西边有一个海岛,上面有一个州胡国。那里的人个子矮小,剃着光头,身穿皮革制成的衣服,但是只有上衣而没有下裳。这里很容易产生歧义:他们不穿裤子的吗?我猜裤子还是要穿的,不过不是皮革做的裤子罢了。
他们善于饲养牛和猪,经常乘船来往马韩国做生意。在汉武帝灭掉朝鲜后,这里有三十多个国家先后和大汉实现了商贸文化往来。
公元57年,位于倭国最南端的倭奴国派人带着贡品来汉朝拜,愿为大汉附属国。汉光武帝亲切接见了来使,赐予他们一颗“汉委奴国王”金印。他们感到很开心,从此自称倭国和倭人。这枚金印现收藏于日本福冈市博物馆,作为汉字传入日本的最早物证,1954年被日本政府认定为一级国宝。但是时至今日,日本还有许多中国史专家坚持认为这枚金印是伪造的。
倭国是什么时候,又是为什么改名为日本呢?
这事还得要从汉朝说起。
公元184年前后,倭奴国大乱,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趁势崛起,一举收复了三十多个小国。为稳固统治,卑弥呼决定借势,嗯,有人说分明是狐假虎威,好吧,似乎也没错。她先后五次派遣使者来华,朝觐三国时代的魏国。魏明帝曹叡封她为“亲魏倭王”,授予金印紫绶。
没想到这还真管用,倭国慢慢融合统一了。3世纪中叶,奴隶制国家大和国建立,大和国掌权者称大王,后来改称天皇。日本人从此叫做大和民族。
从这个时候开始,倭国有意识地学习中国的先进技术、文化,国力渐渐变得强大,也慢慢认识了中国字。这时候他们才发现,哦豁,这个名称不太好听。他们于是说自己的国度位于中国的东边,东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开始使用“日”来作为国名。
据《隋书·倭国传》记载,公元607年,倭国遣使入隋递交国书,上书“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隋炀帝见了很不高兴,对负责邦交的鸿胪卿说:这种无礼的蛮夷书以后不要拿给我看了。
公元663年,朝鲜半岛内战。倭国自觉已经强大到可以挑战大唐军威,派兵支援百济,要和大唐对着干,于是爆发了中日历史上第一次大型战争,白江口之战。结果大唐只用一百七十余艘战舰一万三千多人,打败了倭国一千余艘战船四万多人。
倭国见势不妙,赶紧两次遣使入唐求和。不久,倭国天武帝称王,断绝了和唐朝的邦交,改国号为日本。但是他忘记了,只要唐朝皇帝不点头就是白搭,周边其他国家仍然称它为倭国。
公元697年,倭国文武天皇即位,接连四次遣使入唐。来往如此频繁,究竟所为何事?
还不就是名字那点事!
公元702年,倭国执节使栗田真人来到大唐,不,这时候得叫大周,朝见了大周女皇帝武则天。这时的武则天已经快八十岁了,人年纪一大,耳根子就容易软。
据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记载云:“倭国,武皇后改曰日本。”据说武则天当时酒至微醺,心情畅快,便从其所请。
日本国的名字于是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