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北伐与迁都
作者:第二艺术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最新章节     
    【在北元势力灭亡后,作为元朝残余势力一部分的鞑靼部和瓦剌部,成为了新的强大游牧民族势力,也是当时蒙古高原上相互争雄的两大部落集团。
    不过他们之间虽然相互争夺蒙古高原的统治权,但面对明朝又会视为共同的敌人。
    公元1409年,鞑靼人南下犯边打草谷,还杀死了明朝使者郭骥。
    同年七月,朱棣任命丘福为征虏大将军,率领十万大军北征鞑靼 。
    可或许是因为明朝对外历次北伐的顺利,让丘福轻敌冒进孤军深入,中了鞑靼军的埋伏,导致几乎全军覆灭,连主将丘福也战死了。
    此战预示着北方草原上再不是骄奢淫逸贪生怕死的北元了,曾经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再次成为了中原王朝的巨大威胁。
    此战导致明朝大量中低层武将战死,精锐丧失,朱棣大怒不已,没有念及丘福战死沙场,还是将丘福全家流放去了海南。
    次年朱棣亲率五十万大军北征。
    在斡难河(今鄂嫩河)大败鞑靼军,鞑靼可汗本雅失里仅以七骑逃走。
    此次战役鞑靼一方有多少人马并不知晓,不过能打到他们几乎全军覆灭,连可汗都落荒而逃,应当是让鞑靼遭受了沉重打击。
    这是朱棣登基后对草原的第一次北伐。
    与此同时瓦剌部也趁机崛起了。
    公元1414年,瓦剌与明朝交恶,朱棣再次亲征,在忽兰忽失温与瓦剌军队交战,大败瓦剌三大首领之一的马哈木,但自身伤亡也不小。
    此战朱棣甚至亲自冲锋在前,说勇猛是勇猛,但又有些不顾自身安危和大局了,将来的大明战神或许就是捡了他的样。
    这是朱棣的第二次北伐。
    数年后北京城和宫殿修建完成,公元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平,设立两京制,南京、北京分管南北同时作为国家都城。
    因为北方直面着游牧民族随时可能的入侵,迁都北京可以极大节省远程运兵运粮的庞大消耗。
    另一个,南京的位置太靠南了,距离北方太远,所谓山高皇帝远,地方官没有节制还能当土皇帝呢。
    迁都北京可以在北方拥有一个新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影响力可以辐射北方大片疆域,缩小南北经济差距,更有利于全国的稳定。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北平曾经正好是朱棣的封地,在北平经营多年的朱棣对这里掌控最深。
    同时北京南面有广阔的华北平原,向北有太行山脉天险,虽然经济差了点,但发展起来只是时间问题,作为首都条件已经足够优越。
    正因为朱棣迁都的决定,还有明朝一贯对外强硬的态度,以及后来的明朝末代帝王崇祯帝朱由检宁死不降、自缢煤山的悲壮之举,使得明朝获得了后世对其的一段赞誉总括:
    不和亲,不纳贡。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朱元璋:“好,好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可是一点不弱于汉朝的‘明犯强悍者,虽远必诛。’
    也比先秦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来的更实在些。
    只是我大明的皇帝最后被逼到自杀,虽说壮烈,可也……唉~”
    ……
    朱棣注意力放到了大明战神上,捋着胡须笑道:
    “哟~我大明后世还有如朕一般甚至堪称战神的人物?我大明武德不薄,人杰辈出啊。”
    ……
    崇祯看到自己真的是大明的亡国之君,心中的悲痛欲绝和委屈不甘瞬间释放了出来。
    为了挽救大明朝,他自问已经够努力了。
    一方面铲除阉党收回权力,一方面整顿吏治,亲自审理案件,严惩贪官污吏。
    每天要批阅的奏章多达几百上千道,大部奏章亲自批阅,不假于他人之手,每天睡不过两个时辰。
    只为提振国纲,以期能有一天解决国家内外所有积弊,重现祖宗们创造的盛世大明。
    自己有心要做中兴之主,不料却成了亡国之君,如此结局真真是叫人痛心疾首。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看着陛下泣不成声,陪着崇祯帝过了这么些年,亲眼看着崇祯每日殚精竭虑的他,也被感染地真心落下泪来。
    “陛下,大明江山尚在,百官尚在,有上苍眷顾我大明,大明必定能在陛下手中除恶渡难,再现中兴的,陛下……”
    看着身边都是跪地与自己一并为国家灭亡而哭泣的大臣们,崇祯抹去涕泪,挨个去搀扶内阁首辅陈演、兵部尚书魏藻德等大臣。
    情真意切地说道:
    “诸位爱卿,为国,为这天下黎民就最后再倾尽办法再为将士们筹募些军饷吧。
    朕的内帑早已耗费一空,王公宗室那边朕再派人去劝说筹募,大明真的亡国在即啦。”
    历史上,辽东、辽西、长城以北的河套地区、河北、山东部分城池这么多的地方已经被建奴清军攻陷,内有湖北、陕西、河南等多地被李自成席卷。
    就是面对大明朝如此内忧外患,东林党和宗室藩王们依然不愿意真正拿出自家钱财帮助大明朝度过危机。
    哪怕崇祯逼迫地紧了,大部分官员也只是一边哭穷,一边拿出可怜的一点点钱糊弄崇祯。
    抱着只要有钱,哪怕亡了国他们依然可以享受富贵。
    等到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光是从崇祯岳父周奎家里就搜出五十万两白银。
    还有大太监王之心处获十五万两。
    大学士陈演交出四万两,这还不是他的全部家财。
    至于从明朝各地藩王手中缴获的钱粮那就更多了。
    尤其是在洛阳杀福王朱常洵时,有说法称李自成所获的福王财富,可供其几十万大军数年的军费开支。
    虽然可能有所夸大,但也能切实看出这些王公大臣们是吸了百姓多少血,又对国家存亡这种事多么冷漠。
    不过在天幕传授了众多后世科技与火器后,这些王公大臣理应对大明朝会多一些希望。
    至少面对国家可能会被建奴这等外族统治的结果时,他们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地更多。
    救活了大明,那有了收割人命如割草般的枪械,大明的统治会更加稳固,他们这些所谓功臣的利益自然极为巨大。
    要是救不活,那再想推翻拥有枪械的清朝,可真就千难万难了。
    拎清这一点的他们,自然会愿意拿出更多的钱财给大明救上一救。
    于是这些被崇祯哭着搀扶起的大臣们,纷纷出言,有说要毁家纾难的,有说会倾尽所能从各地富商地主手里筹募的,还有请命去地方募兵,大建工厂造火器的。
    总之是给了崇祯帝一个还算暖心,似乎看到了希望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