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1章 鬼物正名
作者:孤舟牧云   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最新章节     
    岳川想起上辈子世界里,曾经“灵异”题材的作品很火。
    火得不像话那种。
    但是突然有一天,某位大神出手,带来了净网行动。
    灵异作品也惨遭牵连。
    不管你多火的作品,全都删封禁处理。
    到最后,整个灵异题材集体躺枪,以至于“灵异”这个分类都被封了。
    现在你可以看到都市文、仙侠文、玄幻文、历史文等,却唯独看不到灵异文。
    其他所有影视作品、动漫电影中也都不得出现“鬼”的字眼。
    更不能有鬼物害人的剧情。
    如果有,最后一定要翻转,变成精神病,或者科学怪人等等。
    总之,从认知根源上抹去鬼的负面形象。
    上辈子时,岳川不理解这个政策。
    现在,他隐约知道了。
    如果鬼物要融入人族社会,必然不能放任那些鬼物害人的作品流传。
    究其原因,华夏大地上,“鬼”一直是一个比较中性的存在。
    “人死为鬼”,这是华夏上古先民对鬼的定义。
    它们是由人转化而成。
    华夏一直有祭祀祖先的传统,祖先都是死了的。
    所以,祭祀祖先就等同祭祀鬼。
    这一点在前朝大商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大商是历朝历代中最崇信鬼神的。
    后世子孙说的最多的就是“祖宗保佑”。
    这句话,差不多就是求鬼神保佑。
    历史上,孔子也说过——敬鬼神而远之。
    所以,鬼神一直是一个复杂的存在,绝非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但无论如何,鬼都不是那种害人的玩意。
    《倩女幽魂》中的鬼非但不害人,还很体贴人。
    《聊斋志异》中害人的鬼并不多,反而帮人的鬼有不少。
    所以,灵异小说更多的是为了博眼球,片面夸大鬼物的恶。
    以前的蒲松龄等人,就算写鬼的恶,那也是从实际出发。
    人家就算不是亲眼所见,至少也是亲耳所听。
    但网络时代,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先有结局,再反推剧情。
    如果现实中没有鬼,随便抹黑一下也无所谓。
    如果真有呢?
    要知道,城隍体系不仅仅是民间信仰,还是得到官方认可的。
    历朝历代开国之后,都会册封各地城隍,以彰显自己的正统。
    朱元璋时代达到巅峰,各地方的城隍体系整合为一个整体。
    各地城隍的官职、爵位,也有了大小、高低之分。
    地方官上任之后,也通常会先祭拜一下城隍庙。
    基本相当于跟自己的同事打个招呼,混个脸熟。
    满清的遗老遗少现在都还风光着呢,没道理城隍体系就没了,对吧?
    满清的遗老遗少喜欢前朝,可以给钱给人给政策,拍一堆清宫戏。
    打开电视,基本都是四爷,以至于有了“四爷很忙”的梗。
    如果这些鬼神看了灵异小说,感觉很不满意呢?
    所以……
    直到城隍庙开遍中原诸国,数十万鬼物在城隍庙中任职当差。
    岳川终于切身感受到这个问题。
    必须从根源上扭转世人对鬼物的印象。
    只有这样,才能让活人慢慢认可、接纳鬼物。
    这一次姬氏诸侯赖账不还,鬼物整天在城内游街、闹腾。
    也算是给自己争取了一个“正面”形象。
    不再是青面獠牙,张着血盆大口“还我命来”。
    而是举着牌子、横幅,喊着“还我钱来”。
    最终逼得昏君们交出国家,交出国中的一切。
    各国百姓能成为“姜国人”,获得姜国的“宅契”、“户籍”,还真是托了这些鬼物的福。
    以前说了那么多“祖宗保佑”,结果还是没保佑自己。
    现在,平白无故捡了个姜国户籍。
    恩同再造啊。
    流民们那叫一个感恩。
    此时谁再说鬼物害人,流民们第一个啐他。
    与此同时,南郭小院中。
    岳川不断给地图涂色。
    “中原诸国基本都有我们的地盘了,剩余的那些国中国无伤大雅。”
    “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安民工作,要劝导流民返乡,恢复春耕。”
    “明年的春耕对我们很重要,对天下也同样很重要。”
    “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我们人族未来的大事。”
    听到这话,孔黑子第一个问道:“岳先生,明年……还会有春耕吗?”
    春秋时代,国君可以坐在田埂上,跟老农一起商讨种地的问题。
    每次春耕,国君还得象征性的挥一挥锄头。
    秋收时,国君还得选取一束粒大穗长的庄稼供奉给社稷之神。
    这个时代,所有人都是知农事的,不存在五谷不分的官员。
    孔黑子的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之前不是说冰河时代来了,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极端天气么。
    明年还会有春天吗?
    如果春天比往年更冷,苗都出不来,春耕也是白忙活。
    岳川点了点头,“以往那些种子肯定不行,出苗率和生长速度都会受到影响……”
    此言一出,众人齐齐叹息。
    这无异于判了所有农家人的死刑。
    神农尝百草、辨五谷,才有了农业的开端。
    如今,五谷差不多废了。
    还会有第二个神农出现,给人族五谷吗?
    这时候,龙阳忍不住喃喃着:“真苦啊,百姓们应该都盼望着姜十三从海外带神谷回来,帮天下人渡过难关吧。”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岳川呵呵一笑,“未必不可能。”
    自从掌握造物的技巧,又拥有原初之虫,岳川完全可以自己创造粮种。
    增加作物的抗寒属性就行了。
    而且,世上原本就有很多耐寒的作物,对其进行改良、提升就行了。
    比如东北的耐寒水稻,也就是俗称的五常大米。
    还有小日子最刻骨铭心的西伯利亚土豆。
    其他的甜菜、燕麦也很不错。
    老毛子就是靠着这两样东西,在侵吞西伯利亚过程中,源源不断获得粮食补给。
    虽然岳川现在有了土地庙“磕头送种子”的活动。
    但土地庙送的种子数量少,而且大都是瓜果蔬菜花卉药物调料之类的,粮食类很少。
    这些东西只能当个高价值的稀罕玩意。
    春耕需要的却是普遍的、大众的作物。
    最重要的是,让百姓迅速接受这种新作物。
    几乎可以预见,很多百姓还是会循着旧有的经验,种植旧作物。
    想要迅速推广粮种……
    很难。
    反而姜十三的故事深入人心。
    姜国城隍庙中还供奉有姜十三呢。
    以他的名义,差不多就是以城隍庙的名义。
    城隍庙的威望关系着鬼物的形象,如果操办好了,鬼物也能更加顺利融入普通人的世界。
    嗯,双赢!
    想到这里,岳川开始琢磨新物种、新作物的事情。
    生命的演变和进化是一个迟缓而漫长的历程。
    但通过造物手段,这个过程可以变得非常快速。
    岳川没有模仿女娲造人,重新创造一个新的“人族”。
    但岳川可以创造新的五谷,新的六畜,新的百草。
    冰河时代,正是一个推广新物种的好机会。
    南米北面,小麦本就是一种耐寒耐旱的作物。
    而且自古就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一定厚度的雪非但不会损害小麦生长,反而更加有利。
    岳川心中暗道:之前就创造了不少小麦品种,正好挑出耐寒的进行推广。
    不过,在推广之前得通过法术催熟几轮,得到足够的种子才行。
    除了小麦,还有其他作物都可以改进。
    某些地方不能种粮食的,比如河滩、湿地、山坡、丘陵等。
    岳川没想过在这些地方强行开垦农田。
    华夏历史上的缺粮,从来都是一个谎言。
    粮食永远是够吃的。
    古时候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上辈子世界里,河南的粮食、山东的蔬菜,可以供养全国。
    饥荒从来都是某些群体人为制造的。
    天灾只是星星之火,但随之而来的人祸才是燎原之势。
    更何况,华夏有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完全可以用海外的物产为中原输血。
    所以,岳川放任这些地方长草。
    或是给牛羊吃。
    或是给蝗虫吃。
    牛羊不吃的,或者吃不了的杂草,可以当做蝗虫的食物。
    蝗虫可以作为肉食端上餐桌,或者处理后作为鸡鸭、牛羊的口粮。
    岳川心中暗暗说道:还得培养一些耐寒的杂草,适合牛羊食用的,适合蝗虫食用的。
    如果能像豆科植物一样,拥有改良土壤,增强肥力的效果就更好了。
    想到这里,岳川灵光一闪。
    咦!
    之前怎么没想到呢。
    豆科植物可以固氮,但是不是还有类似的其他植物呢?
    岳川发动话术,在脑海中搜索资料。
    豆科植物固氮的能力来自根部的根瘤菌。
    正是这种奇特的生命,让豆科植物可以将空气中的游离态氮转变成化合物氮。
    而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岳川看来,“根瘤菌”就是某种特殊的“蛊”。
    这个细节让岳川想到一种可能。
    一个生命本源有限,能指定的变异也很有限。
    即便侥幸创造出来,效果也微乎其微,达不到预期效果。
    但是换一个思路。
    如果创造两种生命,再把它们结合起来呢?
    就像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一样。
    这不就相当于给作物绑定了一个随身的化肥生成器么?
    天生自带金坷垃,生长速度还不得顶呱呱。
    如此一来,自己能创造的作物数量更多,效果也更好。
    这些植物还能不断改良土地,肥沃土壤。
    长此以往,九州之内,遍地沃土。
    九州的生灵也会因此受益。
    真正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岳川暗暗下定决心:就这么搞,再用姜十三的名义推广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