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城池,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齐军重兵集结于易城之下,整个燕国上下已经是风声鹤唳,当然,这个时代还没有这个词的出现,但这个词却是最能写照燕国上下此时的心情的。
蓟城的燕王宫中,之前还沉浸在丧子之痛的燕王喜此时已经顾不得操办燕丹的后事了,面对来势汹汹的齐国军队,说不得不久之后别人就要操办他的后事了。
“晏懿在干什么?他手中有着十万大军,竟然困守一城。”燕王喜咆哮着,在齐军攻入燕国的这段时间中,燕国迅速进行了全国动员,并在第一时间从蓟城调集了七八万精锐支援易城,虽说在这段时间中燕国上下又紧急征召了近二十万大军,但这二十万人比之易城的十万精锐,却是多有不如。
若是易城有失,燕山以南的燕国就要任由齐军驰骋了,若是易城的十万燕军有失,那燕国就要变成一个褪去了铠甲,可以任由被人欺负的俏妇人了。
他实在是承受不住其中的代价。
一时间,燕王喜对曾经的决策颇为后悔,当初自己怎么想着去招惹齐王崇呢?饶安一地的财富虽然多,但比之整个燕国来说,却也只是一座堆积如山的钱财而已,在燕国的社稷面前,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大王,好消息,好消息啊!”就在燕王喜对前线的战事忧心仲仲的时候,雁春君兴高采烈地跑来了。
“齐军久攻易城不下,不得已已经分兵了,据探子回报,齐军如今已经分兵,有着一支近八万人的齐军舍弃易城,已经引入了督亢地区。”雁春君道。
“齐军都要打到督亢地区了,这还算是好消息?雁春君,你莫不是在戏弄寡人不成。”燕王喜的脸上的惊喜还未彻底绽放开来就已经凝固了。
督亢地区,乃是燕国最精华的一块土地,方圆不过五百里的督亢地区,却产出了燕国超过一半的粮食,三分之一的铁器,人口占了燕国的四成。
燕国若是丢失了督亢,不由齐军攻打到蓟城,蓟城上下自己都要混乱起来,原因无他,蓟城上下有有着四十万军民,仅仅只是蓟城一地的产出可供养不起。
在原有的轨迹中,在秦军大军压境之时,燕国为了求和,就是选择了向秦王政献出督亢地区的地图,希望以此来换取和平。
在那个轨迹中的燕国既然能够想出如此办法,自然是相信秦国大概率会接受他们的求和条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督亢地区对燕国的重要性。
“臣弟怎敢戏弄大王,实在是齐军分兵这一举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啊。”雁春君道。
在齐军攻打燕国的这场战争中,燕王喜是最不能允许战败的人,而雁春君差不多也是如此,因为燕国若败,燕王喜将失去自己拥有的一切,对于雁春君来说也是如此。
当年燕国对齐国趁火打劫,其中就有着他雁春君的功劳,虽说这些年来,因为齐国商业的需要,他与齐国还保持着合作的关系,但那只是齐国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不得已的行为而已,一旦燕国覆灭,他对齐国的价值就没有了,到时,齐国会不会秋后算账,雁春君不敢保证。
而且,对于事关自己身家性命的事情,他更不敢赌。
所有,在雁春君的认知中,只有燕国继续存在,只有燕王喜还是燕王,他的荣华富贵才能得到保障,他才能安享太平。
因此整个燕国上下,除了燕王喜之外,他是最不希望看到齐军打来的人,这并非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兄长燕王喜有多么的忠心,同样也不是因为他有多么热爱燕国,一切只是因为他太过在意自己而已。
“什么好处?”因为齐军的进攻而寝食难安的燕王喜见雁春君说的笃定,也是来了兴趣,这段时间他听到的都是坏消息,太过希望听到好消息了。
“齐国并非并非没有对手,它还要防备着秦国和楚国,也正是因为如此,齐国明明有着四十万大军,但攻入我们燕国境内的却只有十五万大军,这差不多是齐国能够调集的所有军队了,后续不会有更多的齐军。”雁春君道。
“仅仅只是十五万齐军就已经十分麻烦了,不见晏懿有着十万大军在手,却也只能闭城不出吗?”燕王喜本以为雁春君会说出什么高见呢,不曾想竟然是这样的废话。
“十五万齐军聚集在一起,即使是二十万秦军也未必能够吃的下,但现在它们却分兵了,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啊!”雁春君道。
见燕王喜还是不信,雁春君又道:“齐军可以分兵一次,就可以分兵两次,我们燕国城池众多,任由齐军一座座去攻,当它们攻打到蓟城时,纵使再怎么强大也是强弩之末,是时,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眼下似乎也只有如此了,不过……”燕王西沉吟着,依托广大的国土和城池层层抵抗齐军的进攻,致使齐军不断分兵,促成齐军暴露自身的弱点,然后再迅速出击,吃下一部齐军,看上去似乎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燕国终究还是一个大国,不像韩国那般,国土太过狭小,以至于可以轻易地被敌人攻到新郑城下,虽说燕军战力不行,但只是防守的话,应该还是可以的。
毕竟这些年来,赵国也不是一次进攻燕国,以赵军那足以和秦军野战的战力尚且拿燕国上下无可奈何,想来齐军最多也不过与秦军等同,划算起来也是和赵军差不多的存在,燕军能够在赵军的进攻前防御不输,那面对齐军的进攻,依托城池防御想来也是可以的。
从理论上来说似乎的确是这样。
但是,众所周知,现实与理论往往是有差距的。
在燕国上下决定依托城池防御之时,齐军已经完全控制了易水南北两岸,唯有一座易城孤零零的伫立在那里,被数万齐军围的水泄不通。
在这一过程中,率先分兵而去的齐军却没有继续分兵,而是长驱直入,直奔蓟城而去。
燕王喜与雁春君对齐军的分析的确不错,但那只是两个自认为聪明的人关起门来自以为是的臆想而已。
一路上,燕国四下的城池重镇紧守燕王喜的命令,闭城自守,对在燕国境内的齐军视而不见,这个时候,出城或许会立功,但更有可能是出事,相反,只要缩在城中,反而没有那么麻烦。这就是燕军上下的认知。
“这个已经存在了八百年的国家早已经腐朽了,看似宏大,实则和那纸房子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戳破就会彻底沦陷。”带领一支齐军向着蓟城进发的卫庄也不曾想到这一路上竟然会如此容易。
“所以说这样的一块好地方继续被燕王喜掌握实在是太过浪费了,只有将其并入齐国,燕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天下诸国之间,燕人并不是什么怯懦之辈,他们也曾与胡人厮杀数百年,这才有着今日的燕国,这一点燕国与秦国、楚国这样的国家没有什么区别,真正腐朽的是燕国的统治者。”与卫庄并肩而行的张良。
此次齐军攻打燕国,以颜聚为主帅,卫庄为先锋,张良则为军师。
卫庄暂且不说,对于这次的任务张良是相当的有兴趣,韩国的灭亡对于张家来说当然是一件坏事,数代人的经营化为灰烬,不得不在齐国重新开始,但对于张良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韩国对于张良来说就是一口井,看似张家从中得到了一切,但对于张良来说,这样的荣华富贵却是束缚,韩国将他整个人都束缚在这口井中,他真正的才能被埋没,他的才能在韩国并不能得到真正的施展。
但在齐国却不一样,如果说韩国是一口井的话,那齐国就是一个广大的池塘,在这个池塘中,张良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在齐国,他才能站在足够高的高度,从韩国内部的蝇头苟且中走进天下,在天下这盘棋局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留下自己的足迹。
相似的道理用在韩非身上也是如此。
韩国对于韩非、张良这样的人来说,虽说也是一部分助力,但从更大程度上来说,却是束缚。
现在对于张良和韩非来说,可谓是天高任鸟飞,正是两人肆意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我都快要不认识你,当年新郑的那个大家子弟竟然也是一个峥嵘人物。”卫庄打量着张良,耐人寻味地说道。
在卫庄的印象中,张良算是一个温润如玉的青年,就这一点上而言,他比韩非更像是贵族子弟,但现在的张良却是锋芒毕露,不经意展现出的峥嵘更是让卫庄时常侧目,那是与纵横家弟子一样的味道。
“天下很大,史书很多,所以我们应该有着一席之地。”张良道,他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又岂会在甘寂寞。
“看来你还是你。”卫庄一笑,不再多说什么,他要做的可不是让自己在史书上留下什么名声,张良看似发生了变化,但就凭他刚才的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他还是那个张良,有着书生意气的张良。
“卫庄可还是卫庄吗?”张良反问道,卫庄能够看到张良的变化,张良同样也能看到卫庄的变化。
“得见天下之大,总会有所不同。”卫庄回道。
张良跳出了韩国那口井,卫庄又何尝不是跳出了心中的那口井呢?
纵横弟子当或以文、或以武纵横天下,当年的他坐困韩国一地,行那流沙之事,实在是太过可笑了。
当初的他当然不觉得那样的自己是可笑的,因为他觉得那就是对的,但当杨崇在数年之间已经齐国之主,甚至足以改变天下大势的现实前,卫庄曾经的骄傲就变得十分可怜了。
随着韩国的灭亡,新郑的那个卫庄也就消失了,现在的卫庄依旧是纵横家弟子,但在这个身份之外,他有了新的身份,那就是齐国的将军。
杨崇曾经有意让他接手夜幕,但卫庄拒绝了,他需要更大的战场。
“是啊,得见天下之大,总会有所不同。”张良点头道。
在卫庄、张良率领大军朝着蓟城进发之时,易城中的晏懿却是愁苦不安,城下齐军虽然已经分兵,虽然齐军的兵力要少于易城中的守军,但他依旧没有出身野战的勇气。
自家的军队战力如何,身为燕国大将军的他实在是太清楚了。
若是让他依托城墙,或许还能与齐军周旋一二,当年的他就是依靠这样的手段挡住了赵军的进攻,眼下他也不想尝试新的东西,立下旷世之功什么的,他是从来不想的。
“齐王这一次似乎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攻城略地,若是那样的话,他绝不会如此激怒大王,将太子的人头送给大王,这简直是要不死不休啊,所以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齐王这一次是准备灭亡燕国的。”在易城占据了最好的一座府邸的晏懿意兴阑珊地想着。
城外的齐军他无可奈何,对于他来说,眼前的危机能否解开,已经不在于他自己了,只有蓟城那边取得胜利,他这边的困局才能解开,但蓟城那边靠得住吗?
对蓟城的那些人,晏懿实在是太了解了,那些人吃喝玩乐还成,让他们打退齐军,那还不如指望天降陨石,将齐军都砸死,至于他为什么了解?那实在是太简单了,他只需要照照镜子就可以知道了,他自己就是那样的人啊!
“多事之秋,多事之秋,只是不知道我这一次能不能渡过这次危机。”晏懿忧心仲仲地想道。
面对多事之秋的可不仅仅只有燕国,它的邻居赵国此时所面对的局势也是相当的不妙,这一次秦国上下已经不想在战场上与赵军斗智斗勇了,这一次秦国要以绝对的力量碾碎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