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黄岛会议(4)
作者:一小水滴   明末:大周太祖最新章节     
    第二日,会议继续召开,只不过会议的议题变了。
    刘卓提议,控制各府之后由各府、县招募治安队,负责管理治安、巡逻、缉捕等工作;提议在省、州、县成立各级大理院、都察院;提议各在省、州府、县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各县教育事宜。
    对于治安队成立,众人并无太大的抵触。毕竟,一个县城确实有许多事需要人手里处理。
    至于在地方成立大理寺、都察院,众人就百思不解了。为何要在地方成立这些部门?难道侯爷要再现宋朝的冗官、冗员?
    三省六部制可是施行了千余年之久,虽然本朝废除了三省,但该六部制并无太大的问题啊。众人皆是一脸的茫然,不知道刘卓想要做什么?
    不待刘卓开口解释,耿直善谏的崔世英就开口询问:“敢问侯爷为何在地方设立大理院、都察院两部门呢?倘若各州县、以及省府皆设立两部门,侯爷可知会多出多少的官员呢?”
    “崔先生不必这般,你先坐下吧,我会给诸位解释的。”
    “我之所以设立两部门就是为了避免地方主官干预一县之审判、监察,使得那些大奸大恶之徒可以得到应有的审判。在座的诸位也都清楚一县知县的权力之大,所以本侯才会加以限制、约束。”
    “各级地方县衙、大理院、都察院作为独立运行、互不干预的三大部门,各有各的职能。”
    “大理院负责主要一县民、刑、商案件的审判;都察院则负责监督、纠举县署与大理院工作,防止官员有敷衍公事、违法乱纪的行为产生;至于县衙则负责县里的其他事项。”
    “还有,各县、州府的大理院主官可根据本县案件的多少设置机构人员数量。人口多、案件也多的县则可多设几人,人口少、案件少的的县则少设几人。总之,各地方必须设置大理院与都察院。”
    “至于冗官、冗员问题,诸位大可不必担心。我大明朝也就一千三百多个州县,一百四十府,多出些许读书人来当官倒也算不得什么。”刘卓一脸平静的将在心中多次完善的部门设置告知众人。
    其实,刘卓关于两院的设置也就照搬了前世国家关于各级部门设置;治安队也就类似前世的公安局,不过现在的职能多了些。
    “侯爷可否详述两院的职能呢?”邓德霖笑问道。
    “好。”
    “大理院最主要的职能就是审判权、惩治犯罪权、执行权、以及其他职能。审判权就是审理有关民、商、刑的案件,保护百姓、商号、其他组织的权益。”
    “惩治犯罪权就是通过行使审判权,使得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处罚,维护公平正义;执行权就是负责执行发生效力的各类生效法律文书。至于其他职能,以后遇到了再行补充。”
    “都察院的职能基本不变,负责县衙各官员、大理院官员的考察、举劾,还负责对县衙官员与大理院官员的监督。吏部依据都察院的考察、考核结果来决定官员的升迁、贬谪。”刘卓眼含笑意,向众人继续解释两院的职能。
    “那两院官员的俸禄是由地方县衙发放吗?”苏慕之一脸疑惑的问道。
    “暂时都是由地方县衙发放。不过,等各地政局稳定,会在各府县建立分支钱庄,由钱庄依据各部门提供的标准向官员发放俸禄。”刘卓继续说道。
    “侯爷,敢问大理院与都察院的品级如何规定的?”崔少游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随即开口询问。
    “一县知县是正七品,大理院、都察院院长则是从七品。”刘卓脱口而出。
    倘若不考虑官员的费用支出、及官员人数问题,这样的机构设置确实可以避免许多问题,并可以为读书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只是不知道侯爷能否这般长期施行下去?
    “如此的话,对那些苦读、饱学之士倒是一件好事。”崔少游大为感慨。
    大明朝两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中,举行了近90次的科举,考中进士的有两万多人。
    所以,这些进士往往都不够用。于是,就会有大量的举人出来做官,朝廷会擢升举人、开放荫封,来补充官员数量。
    尽管暂时许多官职会有缺额,但是随着势力的壮大发展,终究还是需要一个个的读书人来担任这些职位。
    “诸位,可以不要把眼睛盯在两院的设置上,治安队与教育部门的的成立也是极为要紧的。”
    “治安队成立以后,县衙的三班衙役、巡检司、弓兵民壮、火甲等全部裁撤或就地解散,他们的工作由治安队来接替,府衙亦然。此外,各府府城会驻兵一千,负责境内的盗匪与流贼等的剿灭、防卫、巡查。”
    “至于各县、各府的教育部门就叫教育局吧,负责辖内的一切教育事务。”
    “诸位,教育的根本就是为国取士,乃是一国之根本,望诸位切勿轻视懈怠。”刘卓见众人将目光集中在了两院的设立上,所以,继续开口说道。
    “侯爷,治安队、两院、以及教育局的成立应该由谁负责?”赵星尘突然起身问道。
    “等控制了山东各府后,先在济南府成立以上部门,然后再由济南府派人协助其他州府。”刘卓沉思片刻后,随即说道。
    若是由地方主官来筹建各部门,那各部门日后岂不是都要受制于县衙了,这一点地方州县想都不要想。
    前世,就是因为地方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财务、人事大权受制地方,所以在某些涉及地方利益的大案要案上,两院的院长都不得不向地方政府低头。
    县中的两院一队一局成立之后,县城有哪些官员是有品级的官员呢?
    大理院、都察院、吏(官员任免、升降)、户(治安局)、礼(礼典等)、兵(国防)、刑(司法)、工(营造、管理工匠)、教育局的主官是有品级的,再加上知县,一共有十人是有品级的。
    明朝廷规定一县之中只有四人有品级,即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薄(正九品)、巡检(从九品),等于刘卓一下子就增加了六个各部门主官,这对于财政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更何况,刘卓还要提高官员的待遇。等日后的蒸汽机研发出来,刘卓还要设立对应的科研部门。
    刘卓之所敢如此做,就是因为对大明朝的税收潜力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况且,新建立的国家也没有供养藩王的巨大压力,若是不趁初期就把各种制度定下来,日后再改变就会难上许多。
    见众人没有继续询问下去,刘卓也没再对县衙的各部门做过多的解释。
    接下来,刘卓提出在各府兴建钱庄,然后再逐步推广至各州县;还提出在百姓将部分的现银存入钱庄后,逐步颁布施行纸质版的货币,从而减少白银的损耗。
    “明初,太祖朱元璋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就想到了发行宝钞。但是明初发行的宝钞是没有准备金的,也就是没有信用,更没有准备对应的铜钱来支持百姓换回铜钱。”
    “所以,在朝廷大量印发宝钞后,宝钞也就急剧贬值。在洪武朝时期,宝钞甚至贬值到了原来的六分之一。大规模、大批量发行宝钞的本质就是在赤裸裸的剥削、压榨百姓。”
    “但是,本侯绝对不会效仿大明朝的皇帝,更不会做出那般竭泽而渔、自坟坟墓的事。”
    “自打济南钱庄成立以后,钱庄不仅放出去了大量贷款,也收获了许多的存银,现银数量之庞大令本侯也不禁感叹。所以,本侯才会想到发行纸币来替代白银的运输不便。”刘卓将自己准备发行纸币的想法娓娓道来,希望有人可以替自己代为操办。
    “敢问侯爷发行纸币的目的是什么?”年长的崔少游听了刘卓所言,急忙询问道。
    纸币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繁荣经济,便于各地商人交易,但是过量发行纸币对百姓则是一种灾难、剥削。
    还是那句话,事无对错,关键就看使用的人能否客观、适量的来发行纸币。
    “为了减少白银的损耗,为了便于百姓方便的使用货币,为了国家的强大。”刘卓眼神坚定,态度明确,不由得令人不信。
    “倘若侯爷可以坚持初心,不为私利。那么,崔少游赞成侯爷在日后发行纸币。”崔少游面无表情道。
    崔少游表明态度后,部分与会人员则是满脸的困惑。这都还没说明白,怎么就赞同了呢?
    不过,鉴于崔少游的地位、学识、以及能耐,还是有许多人压下了心中的不解。
    但,总是有些愣头青会打破砂锅问到底。
    “侯爷,我是个大老粗,我先前听人说过大明宝钞出现的问题,想问侯爷如何解决宝钞面额贬值的难题。”
    “宝钞贬值是由于朝廷滥发纸币所致,市面上的宝钞多了,自然而然就会贬值。此外,朝廷也没有准备对应的铜钱、银两来使百姓换回银钱,这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
    “所以,在本侯准备发行纸币的时候,会一步一步来,绝不对不会一下子就投入海量面额的纸钞。届时,会有中央钱庄、济南钱庄等多个信誉优质的钱庄负责推行,最大程度避免你所说的问题。”
    ……